学易经的家庭感悟(说说易经家人)

文|文孟君

易经“家人”卦,其“九三”(如图)爻辞说: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学易经的家庭感悟(说说易经家人)(1)

“家人”卦

其含义是:

家有厉声,虽有严厉之悔,终是安吉。若妇人孩子嬉笑无度,终有恨惜。

《象传》说:“家有厉声”,没有失去家道。“妇人孩子嬉笑无度”,失去家道礼度。

“家人”,卦名。就是阐明家内之道,修正一家之人。[①]

“嗃嗃”(hè),严厉。《说文》“嗃嗃,严酷貌”。《玉篇》“嗃嗃,严大之声也”。《广韵》“严厉貌”。

“嘻嘻”,喜笑之貌。“吝”,恨惜。“节”,礼度。

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单卦各三个爻构成,这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

易经符号阳爻“⚊”统称作“九”;阴爻“⚋”统称作“六”。“家人”卦由下上数第三爻序位是“三”,又是阳爻,就称作“九三”。

三国时期魏国学者王弼,解读此爻道:

“九三”之爻,以阳爻处于阳位,是刚阳严厉者。其处于下卦之极,是为一家之长。行为与其轻慢,宁可过于恭敬;家风与其慢渎,宁可过于严厉。所以,家道虽嗃嗃严厉,即使懊悔严厉,犹能得其正道。“妇子嘻嘻”,就失去其礼度了。[②]

从卦象上看,上卦巽为“风”、为“号”(“呼号”义),下卦“离”为“火”,炎炎向上,“声大且急,严厉之象”。下互卦“坎”(“六二”、“九三”、“六四”)为“子”、“离”为“妇”,“九三”与“六二”相易,“离”成“震”(“九二”、“六三”、“六四”)和“兑”(“初九”、“九二”、“六三”),“离”为“目”,“震”为“动”,“兑”为“说”(悦),“坎兑为节,坎动兑现,‘失节’也。目动声出而说,‘嘻嘻’也”。[③]

可见,“九三”的情境是一种持家严厉的家道。没有妇人孩子的嬉笑无度,所以才能保证持家正道,得以安吉。

朱熹曾以吃茶作比,阐明其道理:

先生(指朱熹)因吃茶罢,曰:“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

问:“此理如何?”

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礼本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又如‘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都是此理。”[④]

“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始于忧勤,终于逸乐”,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同。“理而后和”,便是严格依礼(理)而行,各得其分,得以至和。

看来,“和”之局面是严格执“礼”的结果。家规之严,才是“家和”的保障,而“家和万事兴”。


[①] “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魏)王弼,(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家人》)

[②] “以阳处阳,刚严者也。处下体之极,为一家之长者也。行与其慢,宁过乎恭;家与其渎,宁过乎严。是以家人虽嗃嗃,悔厉犹得其道。‘妇子嘻嘻’,乃失其节也。” ((魏)王弼,(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家人》)

[③] (宋)朱震:《汉上易传·家人》

[④]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