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

昨天见到了传说中的嫂子,公关总监乔哥的媳妇儿。

听说嫂子是那种为了孩子教育,可以“孟母三迁”的人。

她因为小孩身体不好,于是把北京房子卖掉去上海工作,然后因上海没有抢上好的教育资源她又来到深圳买学区房,儿子四年级起嫂子放弃高薪工作全职陪伴读书,找名师的同时,嫂子自己还研究教育政策、考试大纲,跟着孩子一起刷题等。在她的陪伴下,今年孩子顺利考上了深圳名牌高中。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1)

如此“鸡娃”!所以在我脑海里的嫂子形象,是一个焦虑、急躁、强势、甚至可能是自我牺牲感很强的中年妇女。

没想到,一见面,嫂子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气质整洁优雅,梳着一头干净清爽短发的她,利落大方地微笑着朝我们挥手,寒暄之后不急不慢地跟我们聊育儿过程中的问题。

“嫂子,你是怎么做到一点都不焦虑的?尤其是养育男孩子”我实在忍不住。

“有什么好焦虑的。只要多想想,做好决策和规划就行”嫂子云淡风轻地说。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2)

多想想?思考能力这么重要吗?

是的,有人正是凭借强大的思考力,40岁在大型国企担任教授级工程师,45岁成为管理学博士,49岁成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她也不耽误生活,顺利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实现事业和兴趣、梦想的完美结合。

这个人就是作者黎雅,她在新书《思考+:6种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中写到:“无论你做什么事,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认真思考,定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获得不同寻常的感觉。”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3)

《思考+:6种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是作者黎雅根据38年的人生沉淀,结合47个案例、69个表格,从思考的六个方面:认知力、规划力、情绪力、敏捷力、决策力、行动力等阐述。帮助读者理清思考的本质,引导如何提升思考能力。

这本书非常适合职场新人,它会帮助你一开始就把底层思路和做事习惯打好,这样做很多事情就一通百通。

它也很适合工作多年仍然糊里糊涂,发展缓慢的人阅读,因为对照那些表格你再深度思考下,你就会明白不提升的原因在于很多事情没有思考清楚。

同时,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育儿、教育、人生重点等问题的思考方法,适合中年人阅读。

此外,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文科生阅读,过于感性的人,通过阅读会习得一些理性的思维方式。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4)

我们都知道凡事要动脑筋,可有时候想半天还是云里雾里,头大。那到底怎么做才能“有质量地思考”呢?书中介绍了6个方面,下面我从规划力和决策力这两个方面重点聊聊。

(一)规划力:明确行动指南

规划力是,对未来目标制定及事前准备的能力。

小到做饭安排,大到人生职业规划等。

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其实较少是按照规划去做的,大部分是被生活推着走。从小听从教诲上学,但并不清楚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高考随便选个专业,大学毕业后再随便选个工作,总是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而那些优秀的人,却早已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

我读大学时,傻傻玩耍,根本没想过未来的路怎么走,想着随便找个工作就好,毕业之后当然很窘迫。而那些从一开始入校就明确自己目标的同学,准备考研、实习、交换生留学等,现在他们基本上已是各行业重要的专家。

人生路径的走向,早已隐藏在不同的规划力中。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5)

你们有没有察觉,总是喜欢说“顺其自然”、“走到哪算哪吧”,这一类人,大多不愿深度思考。因为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不懂得规划的本质是“不愿去想”。我们宁愿通过战术上的勤快,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黎雅老师在书中告诉你,思考方法可以习得,掌握规划并不难。

她在《思考+:6种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第2章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规划力培育孩子成长的故事。书中用了8个案例,15个表格总结了提升规划力的4个方法:聚焦、破局、反思和使得目标清晰化。

例如,在破局方法中,她有“问题清单思考表”,通过排序法聚焦重点。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6)

看下来你会发现,原来规划力,可以通过画画图表,写写问题、排序来习得。

(二)决策力

什么是决策力?

简单来说,快速做出选择的能力。

书中介绍了六因素和五法则法。五法则包括:想做、可控、持续、有益、传承,主要基于对人生追求的考虑进行选择。作者用“选什么工作”、“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等来举例说明。

在这五法则中,“传承”这个思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理解的传承包含了2个层面:物质和精神层面。总结来说,就是可以“躺赢”。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7)

我最近在想,哪些工作可以持续性地做到老?退休年龄延长,我能不能做些什么事情可以保障我60岁到80岁的生活?

当初职业选择没有考虑过这些,只是蒙头扎进了能快点赚钱的行业,现在可以重新思考下人生的下半场了。这就是在决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工作的传承性和持续性。

例如,写作就是一种传承性的工作,书籍出版后有稿费之后还有版税,可持续地复利。

例如,心理咨询师只是在做案例咨询时传承性不大,可如果能再将心理学知识、经验设计为网络课程、音频节目等,分享效果更好,传承性就出来了。

脑子用多会不会变笨(脑子是个好东西)(8)

我在阅读第一遍的时候,对《思考+:6种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直观感受是,不就是一些表格和故事么,挺简单的。我按照表格写内容时,觉得很烦躁很焦虑,于是就把书扔到了一边。

嫂子说,“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因为你思考得不透彻,又胡思乱想着逃避。

可是,书可以扔在一旁不管,问题却永远都在那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我沉下心来阅读黎雅的《思考+:6种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试着用书中的表格去不断思考自己人生、工作的重点等,发现,填写表格时,本身就是在深度思考。因为作者已经帮你把内涵设计在表格中了,你只管去练习就好!

海特说:“有许多人玩乐致死,有许多人大吃大喝致死,没有人思考致死。”

孟川在脱口秀大会中说“公司没什么不动产,唯一的不动产就是老板的脑子”。我想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别把它变成“不动产”!

毕竟,动的大脑是一个人的“不动产”,不动的脑子不过是一堆脑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