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

1961年国庆节,此时已经被特赦出狱成为自由人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同样也是被特赦战犯的杜聿明和沈醉的鼓动下,三个人决定一起去故宫看看。

其实,对溥仪来说,故宫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一开始是不想去的,怕勾起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回忆。

但架不住杜聿明和沈醉的劝说,他才勉强答应和二人一起去“旧地重游。”

三人乘坐公交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口。

杜聿明和沈醉二人先去售票处购买了三张门票,然后把其中的一张递给了溥仪。

拿到门票以后,溥仪纳闷了半天,自己这算是回自己的老家吧,回自己的家还得花钱买门票才能进去?

于是,溥仪张嘴就对售票员说道,“到这里来,我还得买门票?”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1)

售票员很是奇怪这个问题,买票入场,这不是很正常吗?怎么还有人这样问?

其实,见溥仪这样问,沈醉和杜聿明立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瞬间愣了一下后,沈醉急忙拉着溥仪说道,现在的故宫已经改成博物院了,凭门票入园也是规矩,这些门票钱可以用来对故宫的设施与文物进行修缮保护,是好事情。

听了沈醉的解释,溥仪才缓过来神,原来如此,此时的故宫,已经不是当年的紫禁城了,还是自己的观念没有改变过来啊。

就这样,溥仪手持门票,和大家一起,花钱走进了这个自己曾经的“家”。

一路上,溥仪很是沉默,不怎么说话,其实大家也理解他此时的心情,毕竟物是人非,世事变化太大了。

最后,为了打破较为沉闷的场面,活跃一下气氛,当他们走到太和殿的时候,有人就打趣地问溥仪,坐在金銮殿上是什么滋味,舒服不?

只见溥仪咧嘴一笑说道,那个时候我是才三岁的小孩,啥也不懂得,哪里知道那么多。

小玩笑一开,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刚才因为门票引起的尴尬也随之烟消云散。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2)

情绪一下子释然的溥仪,一路上对大家讲解着故宫的布置和景物介绍,还有许多当年的老故事,讲到开心处,大家都会时不时地开心大笑一番,气氛十分的热烈。

在参观的过程中,溥仪还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主要是很多房间的摆设不对,和实际情况不一致。

比如西暖阁里之前皇帝用来逃生的暗门竟然堵住了;光绪帝寝宫里的宝剑也挂错了位置;最好笑的是光绪帝寝宫里挂的竟不是光绪本人的照片,而是醇亲王的照片。

溥仪就把这些发现的问题告知了工作人员,请他们纠正一下。但工作人员并不认为有问题,还叫来专家和溥仪解释。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3)

专家说:“我们是专业的,研究快三十年了,不可能出错,你别在这里不懂装懂了。”

溥仪笑了笑,不急不慢地说:“挂在床头相片上的人是醇亲王,那是我亲爹,你觉得我会弄错吗?”

显然,此前工作人员和专家并没有认出来这个人就是溥仪,所以有点托大了,气氛自然尴尬了起来。

不过尴尬归尴尬,溥仪指出的问题自然是需要改正的。

当走到御花园的时候,大家也就有点累了,就地找地方休息了起来。

他们刚停下没多久,溥仪就被其他游客认了出来,游客们就热情地与溥仪打招呼,围着他问东问西的。

过了一会儿,见人越来越多,沈醉就说,今天也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沈醉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次购票游故宫之旅算是圆满结束了。

其实,溥仪的这次故宫旧地重游,并不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是当时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申伯纯的建议。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4)

当时,溥仪和沈醉杜聿明他们,都是于1959年才被特赦的战犯,杜聿明和沈醉还好些,都是从基层起来的高级将领,社会经验丰富,个人自理能力强。

而溥仪就不一样了,因为生于皇家,可以说从小就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说难听点,和寄生虫差不多。他的生活都是有一群专门的宫女太监伺候着,吃喝拉撒穿衣戴帽等等,根本不用自己动手,都会有人替他做。

即便是他当年被冯玉祥被赶出了紫禁城,他的生活依然如故,随时随地都有哪些前朝的遗老遗少们伺候着。

在伪满洲国时期,当了伪皇帝的溥仪,更是不用亲自干什么活计的,什么都有人为他服务得周到体贴。

在战犯管理所,溥仪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等等,依然由那些被关押的前清大臣们和晚辈们照料着,溥仪自己在自理能力上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依然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5)

当皇帝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些有什么问题,但当他从皇帝的宝座上跌落,尤其是特赦后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之时,溥仪就抓瞎了,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基本生活常识,到他这里就成了猫见了刺猬,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

考虑到溥仪的实际情况,国家还是对他进行了特殊的关照,不但安排他住进了政协机关宿舍,还指定了一位工作人员来照顾他。

但可能是溥仪觉得自己老是这样被别人照顾,有点不好意思,他就经常尝试着自己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但他对社会的感知与适应能力太差了,想的做的和社会实际经常是非常脱节。

为此,溥仪还闹了许多笑话,有时候外出了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被不知情的人当做怪物老古董一样看待。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6)

曾经有一次,溥仪和亲戚一起坐公交车外出,可能是出于礼貌,或者是对乘车的规矩了解不深,溥仪一直谦让着让别人先上,到最后,只剩下他自己与在车下等待的售票员,但溥仪不知道这个人是售票员啊,他继续谦让着让这名售票员上车。

但售票员搞不清楚这个溥仪是啥意思,像是维持秩序的一样,只好在狐疑之中自己上了车。

一般情况下,只要售票员上车,就意味着没有人再上车了,只听啪嗒一声,车门一关车子呲溜一下子就开走了,只剩下溥仪一个人站在那里傻呵呵地发愣,呵呵。

那名先上车的亲戚左等右等不见溥仪,后来才发现没上车,只好在下一站下车后再坐车返回,发现溥仪还在那里孤零零地站着,让这名亲戚哭笑不得。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7)

还有一次,溥仪去机关食堂打开水,因为动作生疏,不但被溢出的开水烫了手脚,甚至当把暖水瓶提回宿舍以后才发现,竟然忘了把瓶塞盖上,又急急忙忙跑回去拿瓶塞。

后来,溥仪不想在工作人员的家里吃饭了,因为他发现沈醉和杜聿明他们都是拿着饭票到食堂打饭吃,自由自在的,心里很是羡慕。

于是,工作人员只好去帮溥仪兑换了一些食堂的饭票、菜票,并且把饭票的使用方法仔细地告知了溥仪。

但这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对溥仪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根本玩不转。没办法,在打饭的时候,他就把这些饭票菜票一股脑拿给打饭的师傅,让他们自己看着取。

更搞笑的是,溥仪经常是打着后面的菜,忘了前面买的饭放在哪里了,天天吃饭的时候都要到处找。大家对他的情况熟悉了,也会帮助他能够尽快顺利吃上饭。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8)

就拿洗衣服这件很简单的事情来说,溥仪还是不会啊,别人洗衣服是连搓带洗,他是只用水冲,根本不知道要搓这回事,所以衣服洗完自然还是脏的。

在请教别人以后,溥仪倒是知道搓脏的地方了,但他也只是搓这个地方,其他地方根本不知道也需要搓,甚至把这个地方都搓破了个洞,让人哭笑不得,溥仪还因此获得了一个“大力士”的美誉。

日常生活这些让溥仪发窘的事情多如牛毛,但他确确实实玩不转,自己干着急也没办法。直到后来和李淑贤结婚以后,生活才慢慢走上正轨。

溥仪被特赦出狱以后,最开始是准备把他安排到故宫劳动的,但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份,担心在那里可能给溥仪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被否决了,然后在1960年2月19日把他安置在了中国科学院下的北京植物园劳动学习,工作时间为期一年。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9)

平时的事情并不多,一般都是学习和劳动各一半,周日可以休息一天,两周能够进城回家一次自由行动。

在植物园劳动期间,溥仪都能够认认真真学习,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非常好。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学习,他慢慢地学会了播种、移栽幼苗等技术活。最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领到了其人生第一份靠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也就是60元的工资,这让溥仪开心得不得了,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实际上,这也确实标志着溥仪和以前那个皇帝溥仪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拿到工资以后,溥仪用这笔钱买了棉花和被面,在同事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紫花面新被,实现了其人生的第一次价值转换。

在植物园工作一年后,溥仪被调到了政协做了一名文史专员,和沈醉、杜聿明等其他一样被特赦的战犯们成了同事。

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始所述的溥仪和沈醉、杜聿明三人的故宫购票游玩一事。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10)

故宫游之后,考虑到溥仪的特殊情况,沈醉他们就再也没有带溥仪去过故宫。

但后来,沈醉他们又带着溥仪去了一个历代清朝皇帝都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吊死的地方,景山公园的歪脖子树。

那天,溥仪他们几个来到了歪脖子树下。

站在这里,沉默了很长时间,溥仪才开口说话:“过去,是不会有人让我到这里来的,今天看到这棵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啊!”

“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下场大多都是很悲惨的,所以,崇祯皇帝自杀前,还亲手用宝剑去砍杀自己的儿女。”

溥仪参观故宫谁给他买的门票(溥仪和沈醉参观故宫)(11)

生在帝王之家,其实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但溥仪是幸运的,他彻底摆脱了历史上那些末代皇帝悲惨的人生结局,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名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的共和国公民。

溥仪为此还写了一本书《我的前半生》,写尽了其前半生所经历的坎坎坷坷,并对自己当年的不堪进行了真诚的忏悔。

1967年10月17日,溥仪最终因为肾癌、尿毒症、贫血性心脏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1岁。

溥仪去世以后,他的骨灰先是葬在了八宝山,后来被妻子李淑贤把他的骨灰迁移到了清西陵旁边的华龙皇家陵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