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

大家好我是“小先生”本期带大家了解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拉千年古老的技艺“布袋戏”。相信很多80、90、后还有印象,以前农村里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村里有“庙会”的时候就是会戏班子,或者是表演木偶戏的人来表演,有着丝线牵引着木偶,锣鼓声响起,演义着历史上的故事,我们拿着小板凳在下面看着表演,这都是我们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1)

霹雳布袋戏中人物——素还真

上面作者有提到的木偶戏有分为三种分别是:一、“提线木偶”也叫“悬丝傀儡”、这个就是我们童年时候接触的最多的,二、“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是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和两根手杆进行表演的。三、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讲解的“布袋戏”、 布袋木偶戏的操纵是用手由下而上,以手掌作为偶人躯干,食指托头,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撑着左右两臂。

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 掌中戏 ",傀儡戏剧种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丰富、修饰、体现布袋 木偶戏 的内涵。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 霹雳系列 是现今布袋戏中最为风行的一种。其名乃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称。

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2)

霹雳布袋戏中人物

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南宋时兴盛于漳州,明末即流传到广东、 厦门布袋木偶戏、台湾布袋木偶戏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近二百年来,至今已传承八代。

从人文历史考证,闽台文化原属一体。其母体为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布袋戏是闽文化在台湾的移植和延伸,通过闽台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两岸木偶艺术的发展,更加深了两岸同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在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和影响。闽台布袋戏同根同源,这对漳州布袋戏艺术的发展衍变,历史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现代的文化价值。 台湾的布袋戏可说是家喻户晓。台湾的布袋戏,在中国布袋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并且在中国各地都有众多的忠实的布袋谜,所以台湾布袋戏至今仍久存不衰。

一般像这种布袋木偶的表演,一个人可以同时演两个木偶,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木偶头套在食指上,是表演头部的,另外三个指头是套一个手,大拇指套另外一个手,大拇指同样还要管头部的一些转动。腿的动作基本上也是靠手去操作。我们手掌的腕就是木偶的腰部,手的上臂就形成了一个木偶表演的很完整的造型,现在一个脚要动起来,走路这么一抬这么一抬。"

传统的布袋木偶戏根据表演的乐调、词调与戏路划分,可以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上。南派盛行于泉州地区,唱的是南调,也就是傀儡调。

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3)

霹雳布袋人物——叹希奇

台湾布袋戏的火红发展,使得台湾布袋戏日新月异,成为台湾别具一格的独特特色、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漳州布袋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有对“布袋戏”感兴趣的话作者可以推荐下大家可以去看下《霹雳布袋系列》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呈现在荧屏上,特效、配音、剧情、人物性格,故事环节等都做的很好,现在有闽南语版本和国语版,笔者亦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优酷上可以看、绝对热血激昂。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里面我喜欢人物的“诗号”,都很用心。

1、意琦行—经典系列《霹雳惊鸿之刀剑春秋》

诗号: 孤标凌云谁与朋。高冢笑卧,春秋一阕任琦行

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4)

意琦行

2、倦收天—经典系列《 霹雳侠影之轰掣天下》

诗号: 夕边倦看收天幕,崇岭尽眺原无乡。共道长途郁垒远,挥手已渡圻岸江。

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5)

倦收天

3、鬼方赤命—经典系列《霹雳开天记之创神篇》

诗号: 长日已尽,红天当立。千里霸唱,唯吾赤命!

布袋戏经典场景(传承千年古老的技艺)(6)

鬼方赤命

好了、就介绍到这,有喜欢的朋友,笔者可以推荐可以从《刀剑春秋》、《轰掣天下》、或者《龙战八荒》等开始看,写这篇文章只是想把我们国家传承下来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可以记得它,对这古老的技艺有所了解。谢谢大家品读,有喜欢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互动评论,也可以给笔者点个关注。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