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98句哲学语录(一分钟带你读懂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有个名叫苏格拉底的人,会不分地点场合问青少年“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良善”之类的问题他就宛如深夜酒吧里的醉汉一样,令人莫名其妙,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苏格拉底98句哲学语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苏格拉底98句哲学语录(一分钟带你读懂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98句哲学语录

颠覆执念的“助产术”

有个名叫苏格拉底的人,会不分地点场合问青少年“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良善”之类的问题。他就宛如深夜酒吧里的醉汉一样,令人莫名其妙。

其实他是刻意这么做的,他的这种做法也被叫作“助产术”,他只提出问题,并不强加给对方特定观念,不过他会执拗地追问:“那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结果就暴露出被问者的“无知之知”。

没错!正是被穷追猛打后,暴露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的事实。但这可不是苏格拉底在使坏喔!他只是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晓何谓对错。因此,在问答之中,内心的真实自然就会慢慢浮现。

我们来做个假设好了!现在有个人主张:“和受害者相比,加害者其实并没有损失。”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说,可能会同意这种见解。骗子(加害者)和被骗者(受害者)比起来,骗子的损失较小;与被霸凌的人(受害者)相比,霸凌者(加害者)一点损失也没有。

然而,苏格拉底却质疑这个论点,他说:“加害者是否比受害者更让人觉得邪恶?”大概谁都会说“那是当然的”,苏格拉底又继续追问:“既然加害者比被害者更邪恶,那加害者内心不是更痛苦吗?”此时,我们恐怕也只能回答“是”了。

做坏事的虽是加害者,但因内心会受到谴责,反而变成受害者。这样,便引导出“做坏事是丑陋的,所以加害者更痛苦”的结论,借此就打破了人们最初那种“与受害者相较,做坏事的人毫无损失”的“执念”了,这就是所谓的“助产术”。

连续提问即为哲学思考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最重要的是“灵魂”,只要琢磨、修炼“灵魂”,就能变成“美好的人”“良善的人”。但当年与现在或许没有太大差别,大多数的古希腊人都一味认定要获得财富、名誉和权力,才能成为“美好的人”“良善的人”。其实,这种“获得财富、名誉与权力才对”的想法,可能只是一种偏执而已。

不过,当人在“坚守某种信念”时,并不会注意到自己的“一厢情愿”。即使是现在,也可能发生以下这样的事。比如有人天花乱坠地讲:“做这个生意一定会大赚。”“投资股票肯定能致富。”而听到的人也深信不疑,认为“这么做肯定能大赚一笔”。不料,之后的人生却是一败涂地……

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可用苏格拉底推荐的“自问自答法”。但那并非与他人进行实际沟通,而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首先,选一个自己深信不疑的“执念”,再彻底地自我追问:“这真的正确吗?”“那样果真良善吗?”诸如此类,如此就会发现“执念”等于“无知”。


了解更多经典哲学思想,尽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