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木匠皇帝朱由校病重不治,以23岁的年纪在乾清宫驾崩。

关于天启帝朱由校的死因,长久以来都流传着他落水而亡的说法,甚至有人将他落水说成是弑君阴谋。

矛头对准朝堂上的文官集团,或者是与阉党作对的东林党,总之没有人觉得他是正常驾崩。

那天启帝的死因究竟如何,他落水是东林党搞得鬼吗?他有没有可能是正常病终呢?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1)

1、天启帝落水说是怎么来的?其实翻看《明熹宗实录》的话,里面是没有关于他落水的记载滴,《明史》里同样也没有他落水一事。

那众所周知的天启落水病死说,或者天启落水东林阴谋说,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这就要从一本名为《酌中志》的资料说起了。

写这本的是一位叫刘若愚的太监,他在宫中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对宫廷秘闻多有耳闻或亲身经历。

天启落水的最早记载就是出自他的记录。

话说在天启五年二月的时候,天启帝心血来潮去太学视察,本来是想在太学多待一会的。

但是太监魏忠贤和王体乾等人,擅自修改皇帝接见臣子的礼节,只能给大臣赐座而不允许赐茶。

其实就是害怕天启帝跟臣子促膝长谈,万一聊出点对他们不利的话就出事了,所以就是希望天启少跟外人接触说话。

说得口干舌燥还不喝茶,天启帝就没有聊不下去的念头了,这样朱由校就能被魏忠贤等人,逼迫着赶紧结束视察回宫。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2)

但是朱由校并没有顺从魏忠贤的摆布,反而在视察完太学后,又跑去祭拜了方泽坛,直到五月十八日才被魏忠贤等催促回宫。

然后在五月十八日这天回宫后,天启帝就来到了西苑里游玩,陪伴朱由校的有魏忠贤、乳母客氏等人。

但是魏忠贤和客氏西苑桥北,浅水区的一艘大船上饮酒作乐,并没有紧跟着侍候朱由校。

朱由校也是一时兴起来到湖边划船,当时陪着朱由校的是俩小太监,一个魏忠贤的下属刘思源,一个是王体乾的下属高永寿。

俩太监都是才十七八岁的少年。

先帝与体乾名下高永寿,逆贤名下刘思源,皆十七八岁小珰。

然后三人就来到湖边划船了。

跟魏忠贤与客氏在浅水区游玩不同,天启帝带着俩小太监一路猛滑,直接划到湖里面的深水区了。

在桥北水最深处,泛小舟荡漾。”

但是的朱由校玩得还非常开心,时不时地回头看着岸边傻笑,一时间志得意满玩得不亦乐乎。

相顾欢笑,若登仙然。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3)

然而朱由校没有开心多久便出事了,深水区一般都是在远离岸边的湖中心,而湖中心一般都是风浪较大。

所以朱由校的小船被一阵风浪给掀翻了。

朱由校跟身边的俩小太监瞬间落水,不但船上的金壶酒具沉入水里,三人也很快不见了踪影。

忽风起舟覆,二珰与上俱堕水,船上金大壶酒具尽没。”

这下可真就玩大发了。

2、落水对朱由校的影响大吗?

虽然朱由校只带着俩小太监划船,但是岸上侍候的人可不少,他们第一时间发现朱由校落水了。

但是因为距离较远不能过去搭救,所以一时间岸边的人都吓得面如土色,除了大声呼喊之外都不知道怎么办。

当时两岸惊哗,皆无人色。”

就别说这些太监侍从们不知道怎么办,就连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的九千岁,也被这突发状况搞蒙圈了。

他和客氏看着落水的朱由校,也是手足无措呆如木鸡,不过好在魏忠贤反应较快,而且当真是忠心可嘉。

反应过来紧跟着就“扑通一声”跳下水,准备游过去把朱由校给救上岸。

逆贤、客氏手足无措,逆贤亦自投水,然远不及事。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4)

虽然魏忠贤有心搭救朱由校,但毕竟距离天启帝还有些距离,而且貌似他的水上功夫也不高。

所以魏忠贤此举除了表忠心外,也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不过这也算是做出了表率。

很快其他太监侍从也都跳到了水里,能划船的就划船过去搭救,没船的就凭借会水的技巧赶去救驾。

最先奔趋入水,救先帝圣驾者,管事谈敬等也。

最先游到朱由校身边的,把他从水里拖拽出来的,是一个叫谈敬的管事太监。

至于给朱由校划船的俩小太监,情势危急自然就没有人管他们死活了,所以俩人就永远地沉底了。

不过朱由校虽然落船灌了几口水,但好像对他身体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可能连感冒发烧的症状都没有。

因为刘若愚并没有记载朱由校的落水后续,并没有说明落水让朱由校卧床不起,也没有说朱由校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

可见朱由校落水这事不假,但是落水并没有对他造成致命伤害,而且您还记得他落水的年份吗?

朱由校可是天启五年五月落水的,然后他是天启七年八月驾崩的,这明显就不是因为落水造成的嘛。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5)

哪有落水两年后,才因为被淹而驾崩的事啊?这明显不符合常识嘛。

甚至这可能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落水针对天启帝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那《明熹宗实录》怎么没有一点提及呢?

甚至此后一段时间里,朱由校仍然是活蹦乱跳跟没事人一样,处理军务、主持祭祀、接见大臣,一样该办的事都没落下。

可见落水的伤害的确不是不大。

此外关于朱由校落水划船落水一事,除了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外,还有稍晚于他的学士文秉,在他所著的《先拨志始》中,也有所提及以供参考。

(天启)六年八月,熹庙幸西苑,与小阉泛舟为戏。适在水最深处,忽风起覆舟,熹庙与二小阉俱覆水中,幸而获救,二小阉皆溺死。御体由是成疾。

根据内容可知叙述的是同一件事,就是朱由校在西苑划船落水,最后被搭救出来的事。

但是时间上却变成了天启六年,最后还提及朱由校因为不慎落水,所以对身体造成不小伤害,甚至还留下了后遗症并导致驾崩。

这可能是最早吧熹宗落水,跟被淹导致驾崩结合起来的记载,为以后的东林党阴谋打下来铺垫。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6)

但这个记载明显就是根据《酌中志》而来的,然而刘若愚并没有提及朱由校落水得病的事,而且文秉还把时间给抄错了。

所以朱由校落实致病的说法不是很靠谱。

3、这真的是东林党的阴谋吗?

根据以往的众口铄金,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熹宗落水,跟所谓的东林党下黑手联系起来。

并且能够解释出完美的逻辑和动机:因为朱由校宠幸魏忠贤和阉党,所以不除掉朱由校就没法铲除魏忠贤,那就只能对朱由校找机会动手,在朱由校驾崩后扶持信王继位,然后借机把魏忠贤等众给清除掉。

这个说法从逻辑上简直完美,不光为东林党下黑手找到动机,而且还做到了证据链的完美闭合,总体来说看上去还是挺唬人的。

但遗憾就遗憾在没有任何史料做支撑,就跟所谓的英宗朝土木堡之变,是文官针对武将勋戚的阴谋一样。

除了可以开脑洞之外,同样也没有过硬的史料做支撑,只能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

根据详细记录此事的《酌中志》来看,明熹宗落水明显就是一场意外,跟任何阴谋诡计都不挂钩。

更不可能会有人在熹宗乘坐的船上动手脚。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7)

因为下水划船就是朱由校一时兴起的事,哪个东林党能够提前预判朱由校下水的心思?然后提早在船上大做文章?

想想也知道跟魏公公一样,都是无稽之谈。

关键刘若愚的记载已经很清楚,熹宗落水跟船被动手脚无关,就是因为风浪太大导致的。

忽风起舟覆,二珰与上俱堕水,船上金大壶酒具尽没。

是风的问题,不是船的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这就是一场不可预料的意外。

难道东林党已经可以操纵天气了?

关键朱由校落水后也没有身体不适啊,尽管文秉说明熹宗身体落水受灾,可这是唯一的孤证,关键他还把时间给搞错了。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资料可以证实,明熹宗的驾崩可以跟落水挂钩,尤其文秉也不知道宫廷秘闻啊,他的消息来源已经不知道是几手的了。

远不如刘若愚在宫中多年当差的可信度高。

其实关于明熹宗因病驾崩的事,《酌中志》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可以证明朱由校的死跟落水无关。

先帝自七年五月初六日以后,圣体便觉不豫,至六、七、八月之间,总未离御榻。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8)

天启帝的身体迅速垮掉,是从天启五七年五月初六日以后开始,朱由校觉得自己身体出毛病了。

此后的六月、七月到八月底驾崩,朱由校的身体都是一天不如一天,几乎都是卧床不起的状态。

这跟《明熹宗实录》的记载基本上对应。

这也就说明朱由校的驾崩,不可能是被人下药给谋害的,毕竟什么药能让人卧床几个月才见效啊?

朱由校这时候就是身体垮掉了而已。

根据现在的一些其他研究来看,朱由校的驾崩可能是肾衰竭导致的,因为他跟他爹一样继位后都有点不知收敛,在后宫中纵情享乐多年。

身体不垮掉是有点不可能的,甚至在朝鲜的资料中还记载,朱由校患有尿血的毛病。

总体来看,朱由校虽然是英年驾崩,但就是自己把自己身体玩坏了,跟落水与阴谋无关。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天启帝最后怎么死的(天启帝是怎么驾崩的)(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