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人类会看到真相觉醒的第一场下(有感于人类一旦觉醒)

【分享人】财富兄 (稻盛和夫盛和塾塾兄、作家协会会员、外贸英语/专业英语实战主讲师、外贸企业经营者、声乐爱好者) 【分享时间】2022•06•17 【学习条目】《活法》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之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176-178) 【诵读原文】为了避免与地球这条船同归于尽,我们除了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之外,别无选择不要再去追求超过自身需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觉醒的人类会看到真相觉醒的第一场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觉醒的人类会看到真相觉醒的第一场下(有感于人类一旦觉醒)

觉醒的人类会看到真相觉醒的第一场下

【分享人】财富兄 (稻盛和夫盛和塾塾兄、作家协会会员、外贸英语/专业英语实战主讲师、外贸企业经营者、声乐爱好者) 【分享时间】2022•06•17 【学习条目】《活法》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之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176-178) 【诵读原文】为了避免与地球这条船同归于尽,我们除了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之外,别无选择。不要再去追求超过自身需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

就是说,要将“知足”这种生活方式付诸实践。对现在身边之物感觉不足,就会继续追求,那么到手后就会满足吗?绝非如此。

应该适可而止了,不要再去片面追求经济财富了。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物质的富足,看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获得精神的富足,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格言:“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

就是说,私欲的追求要适度,满足于略感不足的状态,剩余的就与人分享。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爱之心。有人说,这种想法过于天真,过于牵强,脱离现实。但我却相信,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救日本,往大处说,可以拯救地球。

但请不要误解,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

以经济发展为例,GDP总额不变,可它的内容,即产业结构不断进步,淘汰老的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新陈代谢,生机勃勃。也就是依靠人类的睿智,一个接一个地催生新的事物,充满活力和创造性。若对“知足”的生活方式进行描绘的话,大体就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设想现阶段近乎是纸上谈兵,但如能实现,我们就能从成长走向成熟,由竞争转为共生,就能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道路。

到那时,以利他、以德为动机的新的文明或许就会诞生。就是说,构筑现代文明的动机是人的欲望——想吃得更好,想赚得更多,想过得更快乐。但到了新的时代,想让对方过得更好,想让他人更加幸福,以关怀和爱为基础的利他的文明,或许也将开花结果。

利他文明的具体形态和内容,我还不可能说得很充分、很清楚,这或许类似画饼充饥,白日做梦。

但是,我已多次讲过,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要达成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炼心志。如果我们的心志提升了,那么,离知足利他社会的路程也就不远了。 【学习摘录】 1、要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之外,别无选择。 2、不要去追求超过自身需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 3、要将“知足”这种生活方式付诸实践。 4、要适可而止,不要去片面追求经济财富了。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物质的富足,看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获得精神的富足,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 5、要“知足者富”。这是“知足”的人生态度。 6、“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 7、私欲的追求要适度,满足于略感不足的状态,剩余的就与人分享。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爱之心。 8、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9、要从成长走向成熟,由竞争转为共生,就能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利他、以德为动机的新的文明或许就会诞生。构筑现代文明的动机是人的欲望——想吃得更好,想赚得更多,想过得更快乐。但到了新的时代,想让对方过得更好,想让他人更加幸福,以关怀和爱为基础的利他的文明,或许也将开花结果。 10、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要达成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炼心志。如果我们的心志提升了,那么,离知足利他社会的路程也就不远了。 【学习感悟】有感于“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 稻盛先⽣在本章节一开头就告诫我:要把上苍给我的、天赋的能⼒转变成真正的⼤的智慧。因为,欲望产⽣以后,就会⽆⽌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所以,我要学会掌握控制⾃⾝欲望的⽅法,避免成为欲望的奴⾪、被欲望所左右、被欲望所⽀配。在⽆⽌境地追求欲望的过程当中,迷失了⾃⼰的⼈⽣⽅向,迷失了⾃⼰的⼼灵,迷失了⾃⼰的灵魂。古代圣贤⽼⼦说得好:“知⾜者富”。这就是“知⾜”的⼈⽣态度。所以,当我想要的东西⽆法到⼿时,就要珍惜⼿中已有的东西。“满⾜是贤者之宝”,知⾜带来⼈⼼的安定,这种思维⽅式和⽣活⽅式,必须去实践。主席讲得好:幸福的生活靠自己创造的!撸起袖子加油干!20年前,我和夫人都毫无任何政治和经济背景,也没有当官经商的父母。虽然说不上出身寒门,但相比之下都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但当时都是怀揣青春梦想,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分别从遥远的四川和湖南跟随南下的人流,加入到打工队伍行列中。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砥砺前行,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俗话说得好:夫妻同心,齐力断金!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辛努力,创造和成就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未来可期的事业,所以,值得我和夫人彼此倍加珍惜和拥有。但是,随着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时间流逝,有时忽然发现自己的思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或潜移默化地变得懒散和懈怠了。记得加入盛和塾前,每天晚上一般都是11点后才睡觉,而早上要睡到7-8点过后才开始起床。不是看手机,就是干与学习无关的事。说来惭愧,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近廿年来,基本上很少认真地读过一本书。脑袋瓜子里总感觉到以前从小学到大学读的书太多了。特别是在后来参加工作后的实践中,绝大多数以前读过的书根本与现实工作与生活相差甚远。即使打工时偶尔外出参加3-5天的企业经营培训班或专门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也感觉不到与现实工作和生活有啥挂钩的。听到的空话、套话、假话满脑壳里都在原地打圈圈。自从有了电子书阅读功能的手机后,只看些感兴趣的时事政治和与生意有关的话题,基它的内容不感兴趣,基本上不怎么看。当然,亦就不怎么愿意再学习纸质书本上的了。长此以往,形成了不怎么爱学习的惯性思维。以致于夫人过去经常抱怨说我天天不爱学习;不爱静下心来好好看一书;不知道我是怎样考上大学的?;怎能为孩子率先垂范和做学习上的好榜样呢?……!等诸如此类的云云,不绝于耳。所以,加入盛和塾一年多来,心性似乎每天都在精进。主要表现在:1.坚持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就起床认真诵读稻盛哲学和主动加入《智慧父母》研修班,主动领队打卡接龙。由不爱学习变为自觉学习和爱学习,2.经常性提醒和帮助忘记诵读打卡和分享的塾兄,3.本着积善行,思利他;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的原理原则,“多管闲事”般地,经常性就部分塾兄的分享提出有建设性观点或纠正不符合稻盛哲学常理的分享,当然,也经常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无私地帮助组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4.坚持认真分享诵读后感同身受的章节给众塾兄,并积极主动与部分塾兄探讨和疑难释惑稻盛哲学中遇到的疑惑,5.坚持与孩子和家人经常性探讨和分享学习稻盛哲学后的人生感悟和反省,并及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加以改善!6.经常性主动参加孩子学校和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既出力,又捐款捐出,7.坚持每周公益性地在“今日头条”专栏发表和分享稻盛哲学读后感或论文,8.对家人,对员工,对任何与我打交道的朋友们均改以和颜悦色说话方式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而不是以前盛气凌人和骄傲自负的方式。特别是对待母亲更是关心、关爱有嘉,每天问好母亲,问寒问暖,坚持每天抽空和母亲聊家常;9.当然,雷打不动地还是坚持每周六接孩子回家和周日送孩子回校,率先垂范为孩子事事做出表率和楷模。和孩子主动交谈人生,鼓励孩子发奋图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9.总之,通过学习稻盛哲学,心性越来越正,越来越和善。自己的人生三观已得到纯净和净化,灵魂和心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高,企业经营的思维思路也更宽阔了,教育孩子,成为智慧父亲的愿望也更强烈了。所有这一切言行,这在一年前是很难从我身上找到这些进步和优点的,可以说是判若两人!所以,有幸结缘稻盛哲学,是我人生一大乐事和福报!说:“要把他⼈利益放在⾸位,这让我想到⼀句话:最⼤的⾃私就是⽆私,以⽆私换取⾃⼰的⾃私”。开厂16年来,回顾自己和自己的工厂,觉得在诸多方方面面做得很不够,很不到位。关键的问题,还是自己出了问题,需要一如继往地反复学习,始终跟必自己做的好的人交朋友,跟优秀的人粘在一起。是的,记得我国汉代文学家贾谊在其名著《新书》中提到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名言流芳百世。渡人,即是渡己。所以,如果我是用爱来对待别人,将来别人也一定会用爱来回报我。如果我是用自己的金钱、智慧等去救世济困,影响和帮助别人,付出我的福报,将来我亦可以得到的也是更大的福报。所以,善于奉献大爱和布施福德的人,自己往往会得到别人的爱和恩惠,所谓“因果轮回转”就是这个意思和道理。客户的满足,就是为了满足客户而提供具有高品质的服务。员工的满足,就是继续保持可以发挥全体员工能力,并具有活力的工厂。⼈都是相互的,就像师傅带徒弟⼀样,要是能把⾃⼰的本领教下去。不仅成就了别⼈,也能将⾃⼰升华,因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在重温并巩固,所以不要吝啬⾃⼰的才华和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做的事和需要帮助的人!稻盛先生说的好,积善行,思利他。与人为善,言行间,留意关爱别人,真正为对方好,才是大善。活着是为了死亡的时候比生存的时候更纯洁更纯粹更美好。所以,一个人应该“知足有德”,一个国家应该“富国有德”。明代大家王阳明因放心“私欲”而得幸福和流芳百世,稻盛和夫以“功利”之身而完成了“了无”之心。“一灯照隅,万灯照世”,也是说仅凭一人之力,不管如何努力,只可能照亮一个角落。没有人是万能的。如果所有人都能照亮自己所在的那个角落,能够立足自我,为他人奉献,那么这无数盏灯就必然能够照亮整个天下。白隐禅师,虽然名义上是和普通的和尚并无多大区别,但他通过修行,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和精髓,那就是:施行利他、遵守戒律、不做不可以做的事、要时时反省、保持谦虚的态度。其实,我认为,这就是在修行自我,也是一种积善行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式。当然,我干企业经营时更要施行利他,通过遵守国家法律法,不断提高员工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及时交纳交足税款,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也是与白隐禅师倡导的施行利他,遵守戒律,念佛,忏悔这样的修行一脉相从的。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的我,应该通过追求真实的自我,努力追求真我,超越常人常理不能干或不能做的事,积极践行“六项精进”,竭尽全力做好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从而通过净化、纯化、深化我自己所持有的灵魂,或者灵魂的本质真我,为社会、为世人尽力、积善行,利他行,那么,我所生活或所工作的地方就会变成极乐净土,我自己就会变成受人万世仰慕的佛了!我所经营的企业就能成为卓越的企业。稻盛先生讲得好:“要每天反省,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反省自己过往的对客人,对工厂,对员工,对家认和朋友的一些言行中,确有值得我应该认真反省之处。俗话说得好:做好自己,一切变好。心存善念,一切改变。本来人都是佛,离开了人,就没有佛。佛就在近处,佛就是自己!所以,我愿放下一切私心杂念,立地成佛!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今往后,哪怕一点点,也下定决心要彻底改正。坚持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家庭;保持谦虚谨慎的人格;心存一颗感恩感谢之心;多积善行,多思利他;超越前进中的一切障碍,努力朝前看,坚强地活下去,“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努力成为一道光,照耀身边更多的人,从而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丽! 让我再次谨记和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稻盛哲学《活法》第一章实现理想之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中的内容要点:引导人们走上正确道路的单纯的原理原则,也可称为之为哲学。它产生于经验和实践的“活生生的哲学”。哲学,就是人生观、伦理观或者理念、道德。确立哲学就是为了在人生的各种关头迷感、烦恼、痛苦、困顿时抉择和行动的判断基准。能把我们领回事物的原点。没有基准的判断,就像没有灯光而在漆黑的夜里行走,就像没有航海图而在茫茫大海里航行。事业的“原理原则”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对社会和世人有利。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所以,我想,如果我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朝着要达成的⽬标不懈的努⼒,为实现⽬标⽽不断的磨炼⼼志。如果我的⼼志提升了,那么,离知⾜利他社会的路程也就不远了。与⽬标相⽐,实现⽬标的过程更重要。从社会的⾓度、从团队的⾓度,我一般都非常重视的是结果。但是从个⼈的⾓度,我应该重视的是过程。为什么?因为,朝着⾼迈的⼈⽣⽬标前进的过程,会让我获得⽆穷的⽣命动⼒,会给我不断成长创造⾮常好的条件,也会让我在⼈⽣各种各样的体验过程中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对于我来讲,过程⽐⽬标更重要。我要有⼀个理想的⽬标,朝着⽬标迈进的过程,对我来说更为重要!让我谨记和笃行稻盛先生在今天的诵读学习章节中的要点,即要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之外,别无选择;不要去追求超过自身需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要将“知足”这种生活方式付诸实践;要适可而止,不要去片面追求经济财富了。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物质的富足,看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获得精神的富足,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要“知足者富”。这是“知足”的人生态度;“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私欲的追求要适度,满足于略感不足的状态,剩余的就与人分享。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爱之心;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要从成长走向成熟,由竞争转为共生,就能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利他、以德为动机的新的文明或许就会诞生。构筑现代文明的动机是人的欲望——想吃得更好,想赚得更多,想过得更快乐。但到了新的时代,想让对方过得更好,想让他人更加幸福,以关怀和爱为基础的利他的文明,或许也将开花结果;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要达成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炼心志。如果我们的心志提升了,那么,离知足利他社会的路程也就不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