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变反问句有什么好方法(反问句变陈述句)

在小学语文句子类试题中,反问句是我们经常考到的一种句式,特别是“请给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类型的试题中,面对没有反问词的句子,小学生们往往判断不清这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反问句,因此在变换句式时出现错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陈述句变反问句有什么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陈述句变反问句有什么好方法(反问句变陈述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有什么好方法

在小学语文句子类试题中,反问句是我们经常考到的一种句式,特别是“请给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类型的试题中,面对没有反问词的句子,小学生们往往判断不清这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反问句,因此在变换句式时出现错误。

那么,什么是反问句呢?我们只有透彻地了解这一句式的特点,才能做到正确判断,在保证句子原意不变的情形下变换句式。

所谓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见的反问句中往往都含有反问词,比如“难道、怎么、怎能”等,句末还有语气词“呢、吗……”。比如:

“你怎能这样说她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说她。”

“难道你今天不去上学吗?”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你今天应该去上学。

像这种有反问词的反问句,同学们一般很容易判断,在变换句式时,不用多想就可以将说话者要表达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表达出来。

但是有的反问句中并没有出现反问词,看起来很像疑问句,因此在变换句式时,有些同学就不知所措了。

其实判断该句式是否是反问句,是要看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同学们应该善于结合句子出现的上下文,揣摩说话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判断说话者此话中是否有要表达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比如,三年级语文《花的学校》中有这样两句话:“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这两句话反问词并没有出现,但结合上文“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和下文“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这里的问句中是,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强调“你应该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你应该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因为这些花孩子要急着去找他们的妈妈。因此,这两句都是反问句,变换句式时也应该按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来变换。

另外,在《不懂就要问》一课中也出现了没有反问词的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此句是小孙中山的想法,虽为问句,但他心中并无疑惑,而是表达他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由此可见,判断一个疑问句式是不是反问式,关键一点在于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心中有疑惑,需要人来解答,则是疑问句,如果句中不仅有答案,不需要人来回答,而且表肯定或否定的语气更加强烈,则是反问句。

弄清该句真正要表达的语意,那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才不会把语意弄错,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者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例如: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改为陈述句时要把句中表肯定的“有”字,改为“没有”——没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了。

第二步:有反问词的将反问词去掉。

例如:你怎么能不跟我说一声,就把我的东西拿走呢?改为陈述句时,要将反问词“怎么”去掉,把“能”改成“不能”——你不能不跟我说一声,就把我的东西拿走。

第三步,将句末的语气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是问句形式,因此句末是问号;而改为陈述句后,是陈述语气,句末要用句号。

在小学之所以要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句型转换,是为了要同学们更加清楚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实际上,反问句相比陈述句,有加强语气,发人深省的作用。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试着多用用反问句,来表达自己强烈肯定或否定的语气才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