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

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

苏氏家族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家族,也是一个名贤辈出的家族。水有源,树有根,苏氏源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还是慎终追远,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亲和力、凝聚力是无与伦比的。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

一、古姓氏书中关于苏氏起源的记载

《广韵·模》:“苏,姓。出扶风、武邑二望。”

《元和姓纂·十一模》:(节录)“苏:颛顼、祝融之後。陆终生昆吾,封苏,鄴西苏城是也。苏忿生後至建,生武、嘉。十二代孙则。则次子遁。八代孙绰:周度支尚书。生威:隋左仆射。生夔。夔生勖、亶。亶生环:侍中,左佧射,许文贞公。生颋:中书侍郎,平章事,许文宪公。则长子愉。愉七代孙彤,生振。振生世长:唐秦府学士。生郎嗣:右仆射,温公。则曾孙佐。佐十二代孙权,唐左骁卫将军。赵州:唐凤阁侍郎味道。洛阳:苏秦之後,无闻。河南:《後魏·官氏志》‘拔略氏改为苏氏’。後魏恒州刺史苏强。孙武安:袁州刺史。生顺、孝、慈。顺:唐眉州刺史。”

《姓解·四六》:“武功苏氏,本高阳之子重黎,生祝融,其孙昆吾,封於苏,今之鄴郡。一云扶风。《左传》有苏忿生,为周司寇。《史记》有苏代、苏秦。汉苏武为麒麟阁功臣。后汉苏章。后周苏绰。绰生威。威生夔。夔生勖。勖生亶。亶生瓌。瓌生頲。至唐七叶冠冕,内四人拜相。又有苏味道。”

《通志·二七·以邑为氏》:“苏氏;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又,拔略氏改为苏氏。”

《姓氏急救篇·上》:“苏忿生以苏为氏。”

《姓觿·七虞》:“《世本》:‘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因氏。’《千家姓》:‘武功族’”

《氏族典·九四》:“《国语·郑语》:‘祝融之后八姓。己姓:昆吾、苏、顾、温、董。’《唐书·宰相表》:‘苏氏出自己姓。苏氏宰相五人;良嗣、瓌、頲、味道、检。’武王封苏忿生以温,见《左传·成·十一年》。苏秦:见《史记》本传。秦弟代,代弟厉同传。汉苏息封江阳侯,见《功臣表》。苏建:汉代郡太守。建子嘉:奉车都尉。建中子武。建中子贤:骑都尉。武胡妇之子通国:为郎。均见《汉书·苏建传》。又,《五经异义》:‘颛顼子曰黎,为祝融,火正也。祀以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搏颊。’此好事者之言,未足信。”

《史姓韵编·四》:“苏秦:东周雒阳人。秦弟代、厉,俱见《史记·九五》。苏建。建子武字子卿,见《汉书·苏建传》。苏世长:京兆武功人,见《唐书》本传。苏味道:栾城人,与李嶠齐名,为宰相,脂韦自营,见《唐书》本传。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洵子轼字子瞻,辙字子由,世号三苏,见《宋史》。”

【按:“苏氏”即“有苏氏”,商时诸侯。己姓:纣妃妲己,即有苏氏之女。国在“邺西”。周初苏忿生迁温。而战国苏秦为洛阳人。足证苏氏已繁衍。自汉至唐,均苏建后代。眉山苏氏,据《万姓统谱》:“苏祐:眉山人,味道后。子杲。杲子序。序子澹、涣、洵。”】

二、苏氏流派述略

苏氏源出黄帝。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即轩辕氏)生玄嚣(即少昊氏)、昌意。昌意生颛顼(即高阳氏),颛顼生穷蝉、鲧、伯益、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吴回(即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樊。樊为昆吾伯,始姓己氏,昆吾之子封于苏,因以封地为姓,我国历史上的苏姓,以此开始。

西周政权建立后,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据《左传》成公十一年所载:“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内。”杜预注道:“苏忿生,周武王司寇公也,与檀伯达俱封于河内。”《后汉书·郡国志》说:“温,苏子所都。”温是苏国国都,位置在今河南温县西的安乐寨与招贤一带,与康叔受封的卫国为邻,是当时较为重要的诸侯国。苏国之主的爵位为子爵,又任司寇,称作“苏公”。

温县南临黄河,北倚王屋,沁、漭二水穿境而过。这里历史悠久,锺灵毓秀,人傑地灵,是中华民族诞生和发源的中心地区之一。

温县是一个古邑,早在商王朝武丁时期就已成为卜辞中常见的地名了,也是温姓的最早聚居地。温县历史最少也有三千五百年以上。

苏忿生封于温,温由商王朝的温邑成为周王朝的封国。在温国(邑),苏氏得到繁衍,分佈在今山西、陕西、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苏氏大多出自温国(邑)苏氏。

先秦时期的苏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异姓国,温县是苏氏的寻根圣地。

苏忿生本是颛顼的後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苏忿生是苏护的小儿子,其父兄在武王伐商战争中牺牲。他因父兄的功劳任职司寇,主管司法,是朝中执政的六卿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苏忿生颇有政名,决狱断案,明察秋毫,被后世尊为狱神。

当周朝分封诸侯时,因苏氏有功,武王赐封苏忿生以家乡十二邑,建立了苏国。

春秋时期苏氏又出了一个苏子,《左传》隐公十一年,桓王夺苏子之邑与郑庄公,苏子奉子颓奔卫,苏氏之国由是而灭,但国灭而苏氏蔓延于天下。

后来苏氏迁至洛阳,至战国时期出现了苏玴、苏、苏珊。苏玴生苏秦、苏厉,苏生苏代。苏秦、苏厉、苏代都是战国时代的著名人物。苏秦以合纵之说,说动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六国拜相,形成与秦对抗的巨大力量,使秦国在十五年内不敢窥伺。苏秦发愤读书、悬梁刺股的故事,脍炙人口,传诵千古。苏秦生五子:苏谆、苏谕、苏诲、苏是、苏诵。苏谆生四子:克孝、克弟、克忠、克信。苏厉生苏谓。苏谓生二子:观世、规世。苏代生苏谢。苏谢生二子:苏畋、苏畝。自从苏秦为六国丞相,其后代有为赵上卿、燕国师、齐客卿、齐大夫者,显贵一时,声华赫赫。以苏秦为首的家族,造成苏氏家族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

进入汉代,苏秦的苗裔苏建,杜陵人,在汉武帝时期,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因功封平陵侯。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年,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将兵出定襄,亡翕侯,以失军为庶人。后为代郡太守,卒于官。苏建居于长安,而葬于武功。其后代遂家其所封,是为武功人。从此以后,苏氏子孙都尊崇武功,以名其籍;所有苏氏子孙,都称出自武功,武功成为苏氏的总派系。

苏建生三子。长子苏嘉为奉车都尉,次子苏贤为骑都尉,而中子苏武最为知名。苏武字子卿,天汉元年(公园前一○○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匈奴胁降苏武,苏武不屈,留于匈奴十九年,啮雪旃毛,于北海无人处仗节牧羊。昭帝即位,苏武得归汉,拜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苏武卒于神爵二年(公园前六○年),年八十余。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图像于麒麟阁,得到汉皇朝的最高荣誉。

苏武的后代苏纯,字恒公,有高名,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出击匈奴有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苏纯之子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顺帝时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苏章行部案其奸贓,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秉公执法人物。州境知苏章大公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摧折权豪,忤旨免官。征为河南尹,不就,卒于家。

汉代武功派,造成苏氏家族史上第二个兴盛时期。

汉代的苏氏,由武功徙于扶风。苏建因功封平陵侯,其后子孙,在隋唐时期分成六派三族,皆宗平陵。汉代平陵侯的六派分支是:

赵郡苏 东汉并州刺史苏章之后,有官于邯郸者,因家于此,称赵郡之苏,其显者为唐代风阁侍郎苏味道。

襄阳苏 魏都亭侯苏则之后,左徙襄阳,其显者为唐骁骑将军苏瓘。

武邑苏 前燕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之苏,其显者为后魏镇东将军苏礼,隋右武将军苏克忠,唐骁骑卫大将军、幽州都尉苏烈。

武疆苏 魏卫少卿苏备之后,为长乐武疆之苏,其显者为周陵郡守苏琼。

蓝田苏 唐刑部尚书苏?之后,自武功徙蓝田,其显者为唐代吏部侍郎苏晋,及其子苏瞻、苏弘。

河南苏 魏恒州刺史苏强,徙河南,其显者为隋兵部尚书苏孝慈,右武将军苏康。

唐代的苏氏三大族是:

蜀 唐代苏瓌长子苏颋八世孙苏传素为荆州刺史,避广明之乱徙蜀,居盐泉。传素子苏振为铜山县令,遂为蜀派。

闽 唐代苏瓌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为隰州刺史,隋王潮入闽。生苏光诲,拜屯卫大将军,世为泉州同安人,遂为闽派。

眉 唐凤阁侍郎苏味道,贬刺眉州,留一子居眉,遂为眉山派。

进入宋代,在唐代三大族的基础上,苏氏家族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苏颂、苏轼等文化科学巨擘,为中国的文化史、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苏氏世系图选摘

1、黄帝至昆吾樊世系 2、苏氏受姓至春秋战国世系

3、苏氏汉唐宋世系 4、汉平陵侯六派世系

5、唐分三派世系图 6、闽派苏氏世系图

7、眉山苏氏世系图 8、新安苏氏世系图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2)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3)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4)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5)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6)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7)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8)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9)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0)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1)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2)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3)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4)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5)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6)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7)

苏慎 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江苏苏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关于苏姓的历史现状:苏慎:苏氏源流及宋以前流派述略(18)

天下苏家古今事,尽在苏氏信息台。欢迎投稿、阅读、写留言、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