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国号是怎样来的(历代国号的秘密)

第三节 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

既然China 一类的称谓来源于秦,那么,现在全体的Chinese以及“中国人”就是“秦人”。后来拥有虎狼之师的诸侯大国秦国、取代周朝的统一皇朝秦朝,最初竟然是一个位卑地狭的附庸小国,而这个附庸小国的国号“秦、”也是中国称为China的源头“秦字”最初竟然是种看似不值一提的牧草!非常有趣的历史事实又是:作为Chinese的中国人(即秦人),起码就其中的主体民族华夏或汉族来说,正是以“五谷”稻、黍、稷、麦、菽为主食的,换而言之,秦人Chinese本来就是吃草的、“粒食”的民族,这又与“秦”本名为“禾”协调一致,名符其实!

历史上的国号是怎样来的(历代国号的秘密)(1)

秦,原本禾

同样有趣的是,China除了现在社会上通用的意译的“中国”、学术研究上使用的音译的“秦”以外,在汉文典籍里,还有许多其他的译法。

从汉译佛典及中国僧人自己撰写的佛教著作来看,西晋指梁朝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Cina的译名基本固定为真丹,梁朝以后震旦使用逐渐取代真丹;隋朝时期,偶用真丹;而从唐朝开始,脂那、至那、支/那广泛使用;唐朝以后,又以震旦用得最多。到了近代,日本人多用支/那,中国人的喜欢用震旦。在各种“中国”的音译中,震旦、支/那最为常见。

本来就是简单的源于“秦”的各种音译,当回译为支/那、震旦等称谓后,其含义在中国文人的解说里,竟也有了颇富意味的发展。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震旦”呢?,关键在于在汉语的语境中,“真丹”、“脂那”“至那”等等,说不出多少的意思,“支/那”甚至可以理解出不好的字面意思,而相对而言,“震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因为“震旦”有许多的意义可以附会或可以解释。

首先,八卦中的震卦。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卦中,震的卦象称为“震仰盂”,即下面一条阳爻,上面两条阴爻。众所周知,《易经》反映的是人类的思维模式,哪个爻少哪个爻就重要,所谓物以稀为贵。

以此为出发点,可解震卦的象征意义。正挂三爻,只有一条阳爻,阳爻比较贵重,所以振挂属于“阳性爻”,属于男性。正卦底下的初爻是阳性,这又表示家中的第1个男孩就是长子。哪种动物最像长子?我们常说“望子成龙”,因此震卦又对应了龙。龙也代表青色,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所以东方又称“震方”。长子诞生了,将来是要继承家长位置的,在这家族中当然是具有轰动效果的大事,于是震卦又对应了到自然界现象中的雷。打雷时震动,春雷炸响,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易经·说卦》里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历史上的国号是怎样来的(历代国号的秘密)(2)

八卦图

其次,古文之中的“旦”。这个比较简单,“旦”上面是个“日”,就是太阳,下面的一横代表大地,所以“旦”是日出地平线的象形字,意味天明、早晨、明亮。

第三,“震旦”名称的含义。把代表“东方”的“震”与代表“日出”的“旦”组合在一起,就是“震旦”的含义。所以,唐释慧琳法师说:“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直白些说,“震旦”就是东方日出国初的国家。

这里需要稍加展开讨论的是,追根寻源,现在的中国人喜欢使用的“震旦”名称,其次含义仍然欠佳。“中国”之所以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自认为我们的国土位居“天下之中”。

如此问题也就出来了:为什么“震旦”这个名称是东方之国而非中央之国的意思呢?原来,“中国”这个名号本非我国的专利,世界上许多的国家或民族都曾视自己为天下之中。古代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人著书绘图,都以他们的本土为世界的中心。

清朝启蒙思想家魏源也在《海国图志》卷七四中指出:“释氏皆以印度为中国,他方为边地。……天主教则以如德亚为中国,而回教以天方国为中国”,这里的“印度”、“如德亚”(犹太)、天方国(阿拉伯)就分别是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再具体的佛教,既然以印度为“中国”,那么站在印度的立场上看我们的“中国”,“中国”就是东方的国家了。

等到佛教传入我们中国以后,这样的观念也随之传入。所以汉译佛经中把梵文的Cina Cinisthana等翻译为“震旦”或译为为“东土”、“东国”。如明朝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角唐僧,总是自我介绍:“贫僧是东土大唐而来的和尚,去往西天取经”。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一二中记载:“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

北魏杨衒的佛教名著《洛阳伽蓝记》卷五中记载:北印度的乌场国国王“遣解魏语人问(北魏求法僧)宋云说:‘卿是日出处人也?’宋云答曰:‘我国东界有大海水,日出其中,实如来旨’”。

……

这些音译的“震旦”与相关的意译的的“东土”、“东国”的一类称谓,都属于我们“中国”的他称。而这些他称的来源,又在于佛教以印度为“中国”,于是我们的“中国”就失去了本来自认的“天下之中”的位子,变成了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与西域、中亚等地人眼中的东方日出初之国,即“震旦”了。

换而言之,虽然“震旦”从字面意义上看颇有义正政音响、辉煌明亮,其实内里蕴藏的含义,起码相对于“中国”来说,仍然带有不宜觉察的贬义意味。

历史上的国号是怎样来的(历代国号的秘密)(3)

日出东方

第四节 近代中国之间有关“支/那”之争。

解释了“震旦”这个“他称 自称”的前因后果,接下来再说说“支/那”这个中国的“他称 自称”

关于“支/那”的字面含义,唐宋学者已开解释之端。唐朝释慧苑《华严经音义》卷下:“支/那,此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即今汉国是也”。

宋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七《诸国第二十八》:脂那,“一云支/那,此云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按这类解说,“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的故义,至为明显,但毕竟有些牵强。唐释义净《南海归寄归内法传》卷三《师资之道》就说:“且如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

此“直是其名,更无别以”的“支/那”,随着“震旦”的广泛流传,唐朝以后在汉译佛典及中国僧人所撰的佛教著作中已经较少使用。然则当历史演进到近现代以来,日本人喜欢用支/那称呼中国,而在中国人看来,“支/那”一词的音义绝对不好,于是引发出中日之间一场充满火药味的国号之争。

本来,古代日本称中国为Morokoshi、Kara,稍后一些又称Toh,这都是日本人对汉字“唐”的读音,有时也称中国为汉土。汉、唐的称呼,自然来源于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号。进入18世纪之后,日本开始称中国为支/那或简称支国。所以不称唐或汉土以及中国,而改称支/那或支国,据说原因或理由很多。

一则,支/那是印度梵文Cina的音译,汉译本来就可以作支/那,古代日本又是佛教国家;

二则,近代以来,日本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支/纳那是西方语言China的音译,China又在西方沿用已久;

三则,中国自古以来朝代多变,作为历史通称与地理名词来说,除了用支/那称中国外,没有其他更加合适的名词可用,况且日本也有一带地方称“中国”,如果用“中国”这个名词,就容易混淆;

四则,日本某些政要以为:“皇室之尊严,非但在国内当宝对绝对保持,即在国外,亦无二致。今中国妄自尊大,僭称中华,而我亦以中华呼之。渎吾尊严,莫此为甚,亟应改称支/那以正其名”。

而迄至现代,某些日本学者还认为:“中国这个词的背景在于蔑视外国,把外国视为夷狄戎蛮,自高自大。…日本应予以拒绝。”

历史上的国号是怎样来的(历代国号的秘密)(4)

中国风

现代的日本使用支/那以称中国的时间时,实藤惠秀在《对中国的称谓——中日关系史中的微妙问题》,文中曾有形象的比喻:

18世纪初播种,19世纪初生根,

19世纪中后期出土,19世纪末长叶,

20世纪中叶,枝繁叶茂,

20世纪中叶后,叶落知秋,

20世纪60年代后,渐渐衰老以至死亡。

而在上述250多年的时间里,1713年、1895年、1946年、1969年说可以是4个重要的年份。

1713年:新井白石所编世界地理书《采览异言》,根据China的读音,用片假名表示中国,并附以“支/那”两个小号字,从此,日本地图上多改“汉土”为“支/那”以表示中国;

1895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的次年,由于对中国战争的胜利,日本对中国的态度由转为轻蔑,对中国的称呼也普遍变成“支/那”了;

1946年,同盟国中的中国代表团对二战的败者日本下达命令,不许再用支/那称呼中国;

1969年该年出版的《角川国语词典》支/那的注解是“中国之旧称”。

至于中国人对日本使用支/那以称中国的嫌恶感,萌生并普及于大正(1912--1926)时代,又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凌辱而日益加强。本来按照唐宋学者的解释,支/那并无什么贬义,甚至可以认为是个美名,所以中国帝王所乐闻。

《宋史·天竺传》记载:“太平兴国七年,益州僧光远至自天竺,以其王没徙囊表来上,上令天竺僧施护译云:‘近闻支/那国内有大明王,至圣至明。……伏愿支/那皇帝福慧圆满,寿命延长。’”而直到清末,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并不讨厌支/那。

他们宁肯用支/那也不愿用清国。留学生对日本人称他们为Chankoro(清国奴)大为反感,因为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下,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清国意味着异族统治中国,所以嫌恶清这个称号。

1902年章太炎、冯自由等人曾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二十四年纪念会”。1905年黄兴等人创办的杂志名为《二十四纪之支/那》,梁启超也曾用笔名“支/那少年”。在当时,支/那是否定“清国”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名词,又是追求文明应世者喜用的时髦的新名词。

但是到了日本大正时代以及以后,情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亲有体验的石藤惠秀说:“民国时代的留学日本憎厌日本人开口支/那、闭口支/那的程度,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郭沫若感到“日本人说支/那,比欧洲人称犹太人还要下作”;夏衍觉得“真比针刺还难受”;郁达夫在其《自传》中回忆道:

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陵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龄少女的口里说出来的时候,听曲子的脑海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人的,中国同胞绝对的想象不出来的。

本文来自胡阿祥《吾国与吾名》。

历史上的国号是怎样来的(历代国号的秘密)(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