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

挺进大别山战役后,邓公特批杜义德将军携枪为父报仇,可叹英雄情长。

1947年,挺进大别山战役胜利在即。

每一位战士的脸上都带着欢欣的微笑,大家都为此次战役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

只有杜义德,在一开始的欢欣后却终日沉默,日益消沉。

终于有一天,他推开邓公的房门,仿佛痛下决心一般地吼道:“请求司令员准许我回乡报仇!”

在邓公惊讶的询问下,事情的原委才浮出水面。

没想到,面对报私仇的杜义德,邓小平非但不拦着,还特批了机枪给他。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1)

少年的血海深仇

杜义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1912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的一个小村庄中。从小在大地主的压迫下受侮辱,一家人过得苦不堪言。

为了维持家用,杜义德在年仅十五岁的年纪去武汉当了学徒。

在受尽欺负,看到身边麻木不仁的百姓之后,他每天夜里在阴暗破败的房子里睁着眼睛想,为什么生活这么痛苦,为什么这一切要百姓承担,为什么没有救救百姓的路。

在这样想法的驱使下,他开始白天做工,晚上去李先念哪里听讲《共产党宣言》。

往年的生活教会了他逆来顺受与认命,再不服也只能在夜里默默消化。但是他从不知,世上居然还有一条路,只要秉持信念,只要坚持到底,抗争到底,就能获得重生。

仿佛拨云见日,这一刻,杜义德明白,这是一条救世的路!

1928年,杜义德正式加入革命,之后为了响应革命浪潮,带领当地百姓打地主斗豪强,不久就带领赤卫队加入红军,编入红11军34师,担任第四大队队长。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2)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过去的“地主老爷”们不能忍受到嘴边的肥肉飞了,亦不能忍受败在过去予取予求的“贱民”手下。

当时正逢蒋介石为了政权争夺,撕毁同盟条约,对共产党开始疯狂清缴,革命浪潮陷入低谷。

这些地主劣绅们瞅准空隙,组成“地主还乡团”勾结蒋介石政府,妄图模仿红军的走基层路径攻子之盾。

为了躲避并反击埋伏的国民党军队与地主还乡团的伏击,杜义德骁勇善战,次次都能痛击对手。多次领教其厉害之后,地主们想了一个更阴损的法子。

为了保护家人,杜义德刻意不与家人来往,因离家太久,村里也没多少人知道杜家的这个儿子究竟长什么样子。

杜父对外也只称儿子失踪了。往往杜义德想给家里送些东西,也只能挖个地道趁夜悄悄送到家中。

只是,却瞒不过一些老地主。

他们猜测杜义德就是杜家那个失踪的儿子,就把杜父抓起来严刑逼问杜义德的去向。

杜父咬紧牙关拒不说话,开口就是对这些地主的谩骂。

眼看着问不出什么,这些人将杜父残忍的杀害,剧痛之下,杜父声嘶力竭的叫喊到:“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活够了。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儿子一定会为我报仇的!”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3)

语毕,这位受尽欺凌却仍存风骨的老人撒手人寰。

听到这个消息的杜义德此时正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营长作战。他愣了半晌,知道这是敌人的诡计,便装作不在意一般不予理会。

谁又知转过身的他眼眶赤红,紧咬着后槽牙,暗暗发下毒誓,革命胜利之后,必为父报仇!

从此,这个爽朗骁勇的小伙子变了。骁勇依旧,勇猛依旧,只是变得更加沉默,对敌更加狠厉。

普通一兵到副校长

1931年到1933年之间,杜义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逐渐上升为红军89师、91师等多个师级部队的政治委员。

张国焘十分看重杜义德,评价他文可当政委,武可上阵杀敌。

之后在一次战役中,杜义德着急部队长时间耗战,情急之下跳出战壕迎头迎敌,可子弹无眼,敌军的一枚子弹击中杜义德的胸口,造成贯穿伤,离心脏只有仅仅几毫米。张国焘得知此事后,严厉命令卫生部长苏井观;“务必要将杜义德救活,救不活的话,我枪毙你!”

杜义德晚年回忆起这次生死线上徘徊的经历,笑着称之为“光荣疤”,还说:“由于当时没有麻药,医生只好用一条盐水泡过的纱布穿进伤口,然后拉来拉去,给伤口消毒......”

现代人真的很难想象在那样恶劣的医疗条件下,居然有人能挺过那样的痛苦,属实令人钦佩。

之后杜义德一直活跃在战场上,虽不善用战术兵法,却是勇猛异常。而这样毫无私心的杜义德,注定会被伯乐所看到。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4)

1939年9月,杜义德被派往太行山区的八路军129 师工作,抵达当天,杜义德被叫去了刘邓二人的办公屋。

杜义德暗暗叫苦,别又是因为战术问题批我吧。

来不及收拾便去了办公屋。谁知一进门,邓小平笑眯眯地请他坐下喝茶,杜义德的心里更忐忑了。

刘伯承见此景,笑着直切主题:“组织决定让你去师随营学校担任副校长。”杜义德目瞪口呆,指着自己:“我?我当副校长?指导员您别开玩笑了,这副校长是干啥的我也不知道啊!”

刘伯承听言,脸一板,搪瓷茶缸子墩在桌子上,训到:“谁跟你开玩笑!让你去你就去,哪儿来那么多废话!”

邓小平连忙打圆场:“义德同志啊,首先,这个副校长不是说让你干什么,就是承接你现在的政委工作,只不过面向更多人。现在是指导战友,以后是教导学生,大差不差。”

杜义德一个武将,素来直来直往,他站起身正色到:“指导员,我是个粗人,平时跟跟弟兄们也是粗话多,我担任不了这个工作,误人子弟怎么办。您还是让别的同志去吧。”

眼看着刘伯承又要竖眉,邓小平叹了一口气道:“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组织上已经决定了。你在抗大学习过,又担任过大队长,现在政委也做的这么出色,你全当是去帮忙的。”

杜义德沉默了一会儿,问:“还能打仗吗?”邓小平知道他的意思,笑道:“你放心,不会让你赋闲。”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5)

话至此处,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了,杜义德郑重道:“既然组织上已经决定了,那么就去试试吧。不过还请师长和政委放心,我既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必定会做到最好!”

邓小平笑着点头,刘伯承这才见着一抹笑:“这才像样!”邓小平嘱咐道:“可千万不能有架子,自己不能有,你手底下培养的干部也不能有,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干部。”杜义德敬礼出屋。

晚年的杜义德回忆道:“邓政委当年的嘱咐,其实也是他晚年的一贯思想方法。”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6)

全心奉献屡建奇功

至此以后,杜义德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担任副校长工作时,杜义德不放心新兵操练,时不时去演兵场看新兵演练。遇到新兵年纪小不敢下刀开枪的,杜义德并不像别的指导员一样安慰鼓励,而是指着自己鼻子上的伤疤,说道:“看到这处疤了吗?你不捅死敌人,敌人就会捅死你!”

战士们对这个总是黑着脸,怒目圆睁地指导员又敬又怕。

1940年,百团大战战役打响,刘邓派遣杜义德带兵前往冀南地区担任八路军129师新四旅的副旅长。

冀南地区,在今河北、山西以及黄河以北,辽河以西一带,因是中原腹地,物产丰富,人口密集,自近代以来一直是列强争夺的目标。派杜义德在此处不仅是战术需要,更是考虑到杜义德此人善于打闪击战。

杜义德受命后,迅速投入到“第二阶段”战斗中。他打头阵,率领小队破击沿途铁路与公路,彻底切断日伪军供给路线,由此开始捉击日伪军,大获全胜!

1941年,杜义德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一个人可担任军队两大要职,足可以看出杜义德此人能力突出。

1943年,兼任政委书记,开始协助中央方面军全面反攻日军,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蒋介石单方面耍阴,希望能等红军放松警惕之时来个釜底抽薪,谁知红军方面从始至终都没有对蒋介石放松过监视,重庆谈判破裂,内战打响。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7)

国民党将领阎锡山从晋东南解放区进攻,直捣黄龙,妄图攥住红军的心脏。当时恰好杜义德镇守冀南,他请命配合重庆谈判,挑选主力组成冀南纵队,前往上党作战。

最终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活捉史泽,获得胜利。听闻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将阎锡山痛骂一顿。

上党战役的胜利不仅在于此,更是因为其顺带解放了沿途的夏津、高唐、邯郸等地。此战役获得了毛主席的多次、高度赞扬:“上党这一战打得好啊!”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8)

当然,杜义德在此战中功不可没。能将司令员与政委的工作一手抓,还能打胜仗,这可是真正的稀缺能力。

之后杜义德的这支部队被收编如刘邓大军的第六纵队,杜义德任六纵队长。

挺进大别山战役时,杜义德率领六纵打出了极高的水准。

“坚决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坚决消灭敌人。”这是杜义德的口头禅,亦是他打仗秉承的一贯作风。

由此被战士们戏称为“杜坚决”。

这位杜坚决的能力上限并没有止步在此。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立即制定了外围攻击作战方针。其中,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央军委在制定进军中原战略部署后,那么,由哪支部队打前锋呢?

1947年春,契机到了。

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后,蒋介石认为已将解放军驱过黄河,于是,建立了一条“黄河防线”,再将原专门用于对付刘邓大军的王敬久部队调用于山东战场。

国民党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类似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防钳形攻势,此种不伦不类的战术,正中刘邓大军的下怀,从此由守转攻,扭转战役局势。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9)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

同时,杜义德所在部队的第六纵队当之无愧的成了前锋部队。

杜义德擅长闪击战,在此次战役中他将闪击战打出了新水平,打出了典范。他所带领的中野六纵,连邓小平都评价;“六纵就是能打!”

英雄的出世仿佛自带磨练与考验。

杜义德带领的第六纵队在挺进大别山战役中遭到的前所未有的困境。

杜义德带领人数少,敌方火力极其迅猛,后面临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腹背受敌的局面。

黄河,渡还是不渡?

恰巧此时,刘邓的援军到达冀南,在刘邓指挥下,杜义德决定拼死一搏。

他轻装上阵、与敌人反复肉搏,硬生生地杀出一条血路,掩护刘邓大军顺利前进。

在此之后,他更是七战七胜,立下彪炳战功。古有关云长过三关斩六将,今有杜义德七战七胜,英雄不外如是。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10)

可在杜义德正值战功彪炳,只要继续打仗,就能建立不世功业之时,杜义德却退下风头,向邓小平提出要归乡。

回乡报仇

“都是我,都是我害了爹娘弟妹!”一向铁骨铮铮的汉子,枪林弹雨毫不眨眼,满身疮痍决不退缩,对人严厉对己严苛的杜义德,佝偻在邓小平的办公屋哭得像个孩子。

邓小平得知原委,边叹气边拍着杜义德的肩膀。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沉默严厉,甚至有些恣意的部下竟然有如此沉重的思想枷锁。

邓小平明白,这件事如果不解决,将永远成为束缚杜义德的牢笼,他每走一步,都会觉得自己走在家人的尸骨之上。他沉吟片刻,问:“那你想怎么报仇?”

杜义德垂下头,胳膊撑在膝盖上,沉默良久道:“我想带着枪回去,把他们杀了。”

邓小平站起身,看了他一会儿,缓缓说:“行啊,你还可以带着机枪和战士,你们一起回去。”杜义德猛地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着邓小平。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11)

原本他说这话也只是带着气愤地宣泄,已经做好了被指导员痛骂一顿的准备。可万万没想到,指导员竟然支持他这么做。

杜义德反而有些嗫嚅:“指导员.....我......”邓小平打断他:“我明白你的意思,有些事,有些人必须由你亲自出马,才能消除你的困境,不是吗?”邓小平的话仿佛带着力量与不动声色地鼓舞。杜义德心里无比感动,站起身大声道;“是。”眼泪随着话语夺眶而出。

他转身离开。“等等!”杜义德停住脚步转身。“冤有头债有主,一定,一定不要伤及无辜,明白吗?”邓小平坐在木头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他,缓慢而清晰地说道。

“是!”杜义德敬礼离开。

路上长途跋涉,凄风苦雨,杜义德地心反而更加清晰坚定。

就这样,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然后,就是好几天的清洗。

曾经不可一世的,如今苟且偷生的;曾经鱼肉乡里的,如今还能夹缝中求生的;曾经,曾经虐杀亲人的,如今还能,还能金银无数,良田万顷的。

都,该,死。

杜义德不知道这几天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他觉得时间好短,却又觉得时间好长。

百余发子弹,枪枪中人头。都是他亲手打出的。

在战士们痛快地给乡亲们分田地分钱财时,他一个人默默地走到村庄外的高坡上,这是儿时父亲总是带他来的地方。他记得父亲抱着他,对他说:“你看,太阳升起来了。”那是他对于童年不多的回忆。

杜义德捂着脸,慢慢地坐在山坡上。

是啊,太阳升起来了,你们去哪里了呢?

杜义德带枪回家(杜义德带枪回家)(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