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

本文以英文版电影为主要讨论,有雷慎入。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1)

1998年,迪士尼上映了卡通版花木兰。这个版本因为服装或文化等等不够考究而饱受华人市场批评。2020年的花木兰,也没有逃过观众的纠察,不论是从场景、服装、武打或是剧情都颇受争议。

客家土楼或百老汇式的彩色服装,对我来说并不碍事。不只对国内,好莱坞(尤其迪士尼)对异文化的演绎一直都是商业取向为主,不执着于还原真实,我不会过于苛责。色彩斑斓的画面反而对观者是享受,每个画面与构图都非常美丽,新西兰的壮阔山河,配上耐打的刘亦菲颜值真是好看。她的一颦一笑都非常美,就算她整场戏几乎是面瘫状态,我的眼球也愿意原谅她(但理智不能)。

剧情上来说,有些平淡且刻意,我们甚至也能看出政治操弄的痕迹。而这些政治意涵,似乎有蛮多人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才想聊聊这部电影,会放到最后再谈。

首先,花木兰所居住的村庄设定是客家土楼。如果花木兰确有其人,多数人会相信她是今日内蒙古那一带的人,如今电影却硬生生将花木兰拍成客家人,所以客家土楼成为人们围剿的重点之一。不过,我能够理解取景客家土楼的用意,圆形的建筑,人们在一层一层楼的环状走廊上,往下俯视,让画面方便展示村里的三姑六婆,导演不需要再浪费胶卷来描写花木兰相亲失败遭受村民鄙视。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2)

花木兰的村庄是土楼,方便三姑六婆一起大看花木兰出丑的好戏Disney

或许也正是因为导演的各种快速带过,才导致剧情不够饱满,人物不够立体这种创作上的大忌。

花木兰从媒婆那儿前脚刚出,下个画面就是父亲收到兵单,当天晚上,花木兰就偷走父亲的装备与祖传宝剑赶往训练营报到,这样的剪接处理,少了卡通版木兰动人的自白曲「Reflection」,加上刘亦菲一号表情的表演,令人不禁怀疑花木兰是不是因为相亲失败,无处可去,所以才干脆上的战场。

花木兰投奔训练营后,开始了受训生活,除了少了搞笑歌舞之外,与卡通版没什么差别,就连射箭的画面也都如出一辙。不过,我们可以看出花木兰原本是想低调沉潜,不想展露实力的,不想展现出她的「气」(chi)。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3)

「气」是什么?

这个「气」,说来也有趣,是与生俱来,同时也可以透过修炼增强,不仅如此,还会在心灵脆弱之时降低能量。一个气很强的人,他的武功会非常好,甚至能变身成天上飞禽(?!)这种设定与我想象中的气不太一样。我个人会认为,这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他们将一个白人难得懂得的中文单字凑合凑合地放入作品中,试图借此增加东方色彩,但是这样的安排使观众与木兰脱节,木兰从此不是一位平凡的小人物,而是有着神力的女超人。木兰的成就,也不是因为她的努力,而是她天生就有强烈的气。

从片头,我们就看到小木兰在屋瓦上飞檐走壁,「气」爆棚,让母亲担心木兰会嫁不出去,无法光宗耀祖(bring honor to the family)。木兰的气不符合社会预期。如果男性的气很强,那么这个男性会赢得尊敬。如果是女性,那她会嫁不出去,被排挤,甚至被控为女巫。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4)

美国人的怒吼:「为什么要拿掉木须?」

片中唯一拥有这个气的另一个角色是巩俐扮演的鹰女(Xianniang)。鹰女的存在是整部电影与卡通版鉴别的关键。根据电影团队,他们决定移除木须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国内观众不喜欢木须,有人告诉剧组,木须太搞笑,太废,破坏神龙的形象;二是要贴合现实,要符合史实(或传说);三是要让人更有代入感。

他们要人们对木兰有代入感,却给了她强烈的「气」这个超能力。

他们号称要追求现实,却以另一种神话动物凤凰以及能变身成老鹰的鹰女取代木须。鹰女与凤凰百分之两百不符合史实。

我想团队应该是拿掉木须与歌舞之后,发现花木兰剧情单薄,所以才加上鹰女这个支线的。目的是透过鹰女这个前辈来让观众知道木兰的气会带来什么困扰「有气的女人会沦为被流放的女巫」。但是,我们从木兰的打斗场景(士兵看到女人打斗就以为是女巫,一哄而散)与她童年(村民对花木兰的追鸡行为摇摇头),还有片头木兰父亲的碎念,就已经看出女性拥有气是为社会所不容,所以鹰女的存在相当于是导演将一件事讲了两次。不,是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地一讲再讲,我看了心很累。

同样意义不明的角色有好几个。花木兰的妹妹,她的作用是要透过她的「正常」来映衬木兰的「不正常」,她乖巧听话,不会追着鸡跑,不会违抗父命,可惜这个角色的琢磨不深,所以,片头片尾各出现一次,讲了几句无关紧要的台词,仿佛鸡肋。甄子丹身边的Sergeant Qiang除了顶替甄子丹的角色说出不讨喜的台词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功能。Cricket、Ling、Po、Yao也没有如卡通版那样深刻的刻画,角色缺乏立体感,少一个多一个都没有差。(抱歉,Cricket的笑话也不好笑。)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5)

木须掰,鹰女嗨!

回到那位鹰女,她几乎负责了整个故事的所有转折,等于是她拉着剧情走。花木兰原本不想泄露她是女儿身,然而这不符合军规「忠、勇、真」的「真」,花木兰因此泄了「气」,无法展现自己的实力。鹰女立即飞过来告诉花木兰她不真,所以才没了气。花木兰便披头散发,从而有了气,打爆敌人后,回到军营向大家表白她是女儿身。然而,就算花木兰战功彪炳,还是因为触犯军纪(女人从军),而被放逐。这时,又是鹰女告诉木兰「女人有气,就是天理不容」,顺便不带脑地又说溜嘴柔然人的计谋,真实上演了一段a little bird told me,让木兰一股脑跑回军营报告长官。奇怪的是,长官对木兰的资讯来源真的不疑有他。后来,鹰女又因为共情花木兰(加上觉得自己没救了,无法live the noble way),所以在飞上去对柔然人进行无意义的呛声后,又舍身救了花木兰。花木兰捧着救了她的前辈,既是对死没有一点恐惧的意思,也看不出来她对前辈的牺牲有任何感谢。除了花木兰的面无表情,这个结果是一个很容易预期的走向。

既然说到刘亦菲的演技,有一段木兰化完妆去见媒婆的路上,她开玩笑说:「这是我的笑脸,我的哭脸,我的困扰脸」边做边说:「全都看不出来!」我是不知道要尴尬还是要笑,亦菲是不是在婊自己(?)更惨的是,剧组前往国内考察时,发现中国美学非常讲求对称,于是他们就让刘亦菲永远在镜头正中央,这简直让她的演技呆上加呆。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6)

真人版花木兰「被和谐」?

剧组口口声声说他们为了中国观众口味以及通过审查才移除木须,其实为了中国市场,他们不只动了木须。花木兰的感情戏交待不深,或许是害怕中国观众反弹「传说中的花木兰才没有谈恋爱!」吻戏更是直接被删除,可能是怕观众不能接受花木兰是随便(不合传统)的女人,导致感情线,不愠不火,非常内敛。到剧末,花木兰被打趴,决定躺在地上休息一下。居然是由皇帝(李连杰)叫花木兰站起来,他用命令句说「你是战士,(给拎杯)站起来。」花木兰就乖乖地站了起来。姑且不论她是不是因为听到「战士」二字备受鼓舞,命令有种上对下之感,而百姓要无脑地听从皇帝,或许这就是剧组所指的「贴合现实」的部分吧。剧中,也不时透露皇帝战功赫赫,关心百姓,年轻时还亲自做掉柔然王,颇有歌功颂德之味,我想是不是有人告诉剧组,国人讨厌卡通版皇帝,因为他像个等待拯救的睡美人,啥都没做,破坏国内皇帝形象。

更动最大的是剧本的主题(theme)。主题是一个文学分析所使用的专有名词,每一个作品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主题。新旧版本都共享「同伴互助」这种不是讨论重点的主题。主题的更动也是为了符合中国市场。

卡通版的花木兰每个举动,都是在与国家传统、家庭期望、传统女性角色作对,顺着这个脉络,花木兰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找不到自我价值。她从军的动机,除了代替父亲之外,透过「Reflection」这首歌的歌词,点出主题「花木兰的从军是追寻自我之旅」。

看着我

我永远不会错过一个完美的新娘

还是一个完美的女儿

难道我不是要扮演这个角色吗

现在我明白了

如果我真的做我自己,我会伤透家人的心

我看到的那个女孩是谁

直盯着我

为什么我的反思是我不认识的人

我莫名其妙地躲起来

我是谁

虽然我尝试过

我的反思何时会显示我在里面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7)

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新娘

或是一个完美的女儿

或许我生来就不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吧!

现在我明白了

如果我真的做自己,我会伤透家人的心

那个女孩直盯着我的女孩是谁?

为什么我不认得我的倒影是谁?

我总是没办法将自己隐藏起来

虽然我尝试过

我的倒影何时才能显现我真实的内在?

后来,李翔将木兰强制退伍,木兰对木须哭诉:

也许我没有去找父亲。也许我真正想要的是证明我可以做正确的事,所以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会看到一个值得的人。”

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父亲,也许我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只是想要在照镜子的时候,还能看出自己是什么。

卡通版本不断运用镜子、倒影来强调花木兰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与探索。这是非常个人主义,也是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与中国传说中的花木兰完全不相干。可以说,卡通版花木兰的故事是西方文化附身在花木兰这位中国人物身上,这种「自我觉醒」的故事不需要中国的时空背景。所以美国观众看得很开心,觉得没毛病,国内民众看完,却差点爆气。卡通版花木兰寻求自我觉醒的旅程,不仅不是中国文学主流,也不是国内会鼓励的题材。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8)

花木兰在讲八股的「忠、勇、真、孝」?

剧组允诺他们这次会给中国市场一个合乎传统的电影,所以花木兰从军的主题是「忠、勇、真、孝」(loyal、brave、true、devotion to family)。「勇」我就懒得讲了,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普世价值。与卡通版一样,花木兰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叛逆敢言的小孩,处处挑战权威(父亲),又挑战传统价值,她甚至不惜违抗军纪去保家卫国。我们以为花木兰是挑战传统者,画风一转,她却是传统的头号拥护者:「原来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对国家忠诚。」(世界上没有青少男女喜欢这类洗脑作品吧?)

说要回归传统嘛,一个古老的对时代的控诉「父亲年事已高,还要为贵族卖血卖命」瞬间变成一个宣扬忠君爱国的故事。

剧组将「真」这个字安排在剑的最后,是为了抽剑的时候,花木兰会最后才读到这个字,然后心头一震:「后里雪特,我不真(装男人)」掉满地的气,再透过鹰姐的教训重拾她的气,点出主题「木兰也是在寻真。」这个很西式的价值观。

花木兰真的在讲「孝」?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9)

结果最后一个字竟然是「孝」?很多华人观众以为花木兰是在讲「孝」,挞伐剧组与迪士尼,甚至认为剧组是不是以为「孝顺是新潮的观念」才放到电影。其实我作为英语观众是完全没有这个感觉的。

从一开始木兰把玩凤凰玉珮,在画面上,我们就能看到玉珮上的「孝」字(但是美国人是看不懂孝这个中文字的)。皇帝对花木兰的保卫行动感到非常满意,所以问她是否愿意成为皇帝的禁卫军。木兰这时抬起头说:「不用了,谢谢,我披星戴月从家奔波而来。亏欠家人太多,想回家陪家人。」皇帝这时候回了一句:「Devotion to family is an essential virtue.」(对家庭付出是不可或缺的美德。)后来花木兰返乡,皇帝又派人铸造新的宝剑送给花木兰,剑的反面刻了一个孝字,木兰边看着孝字边念出「devotion to family」。我个人认为应该回归到作者本意,作者本来要讲的就是「devotion to family」(家庭奉献),而不是国内的「孝顺」。

这个孝字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玩味的地方,我们从英文来看,「loyal、brave、true、devotion to family」,前三个字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英文单词,对到中文「忠勇真」也是,同样都是三个独立单字。为了对应画面的「忠勇真」三字,剧组挤破脑,找不到中文中带「家庭奉献」之意的独立单字,所以他们选了「孝」这个字,但是英语使用者完全感受不到「孝顺」这个主题。如果迪士尼有意对英语观众谈「孝道」,那他们大可使用filial piety这个词,但他们选择了devotion to family,所以英语使用者看到的主题是「家庭奉献」。中文使用者,却得到截然不同的观影感受,我推测电影的中文翻译就是翻成孝顺。这俨然是一个「双剧本」,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这是高招,剧组在英文世界依然是强调女性的勇气与突破,在中文世界又回归了中华传统。然而,两个世界的人互不知道对方都看了什么,所以中国台湾观众才会破口大骂迪士尼把花木兰塑造成孝女白琴。其实不是的,只有中文观众才会看到孝女白琴,而且这正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10)

花木兰看着「孝」字,念出「devotion to family」(家庭奉献)Disney

木兰为什么要住在客家庄?

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花木兰本人的存在,就算有,籍贯与朝代也众说纷纭。不少学者认为是花木兰是鲜卑人。鲜卑人在北魏圣武皇帝时,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迁到阴山一带的河南地(今日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然而经过时代的推演,花木兰这个角色的身份(identity)被移除,被主流化为汉人,成为中国民族英雄。剧组声称新版木兰是真实与贴合文化的。或许选择客家村庄,也是为了模糊化花木兰的真实身份,避免触动政治神经。

但我们不能说剧组不认真考究,他们能在真人版本明确指出敌军是柔然人,而且故事中穿插了一些诗词典故,像是描述女人「手如柔荑,指若削葱」,出自诗经《国风·卫风·硕人》。或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英语分别翻成:「Her fingers like the tender white roots of a green onion.」以及「Two rabbits running side by side, I think one was a male, one was a female…...」看着演员念出这段是颇有趣味。

花木兰评分排行榜 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外如此惹争议(11)

「手如柔荑,指若削葱」的英文版本令人食指大动,小二来份葱饼Disney

迪士尼不只要迎合一个中国市场

花木兰除了要迎合中国市场,当然也要迎合美国市场。我们可以看到花木兰又删去了李翔(Li Shang)这个重要角色。他被一分为二,成为训练木兰的元帅Commander Tung(甄子丹饰),以及Honghui(陈宏辉,与木兰平起平坐的队友,感情线由他负责)。看我这个描述是否能看出端倪「迪士尼不希望花木兰与主管谈恋爱」,为什么呢?因为这政治不正确!迪士尼很怕北美观众对花木兰上下属间的恋情会成为#me too运动炮火的对象。迪士尼的顾虑实在多到令人甘拜下风。

总结

总而言之,真人版花木兰在IMDB夺得5.5的低分,而国内豆瓣则是4.7分,从剧情来看,我会觉得这是适得其所。平心而论,除了巩俐、李连杰、甄子丹的造型令人喷饭之外,画面都是处理得美轮美奂,从梯田、土楼到花木兰难过时登的山,都非常美,算是画面比较美观的真人版电影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