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

金钏是王夫人的大丫环,是玉钏的姐姐。关于金钏的重要文字,在《石头记》里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情曲警芳心》写贾元春省亲以后,想到大观园空闲着,也是寥落,就传了一道谕旨,让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宝钗、李纨等搬进大观园里住,她还担心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只怕宝玉冷清了,心里不畅快,还特意叮嘱要贾宝玉也搬进去。贾政就叫来宝玉分派此事,宝玉以为贾政要训斥他,就非常不情愿,蹭蹭扭扭进来见贾政。此时贾政正在屋里跟王夫人商议这件事情,丫环金钏、彩云、彩霞、秀鸾、秀凤等众人都在廊檐底下站着,看见了宝玉来,都抿着嘴笑。别的丫环没有别的举动,只有金钏一把拉住宝玉,就悄悄地说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就把金钏一把推开,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就挨进门去。出来后,宝玉还故意向金钏扮了个笑脸。

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1)

四大名著《红楼梦》

在这段文字中,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宝玉平时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有食“红”的痴病。二是平时宝玉和金钏关系密切、近厚,平时宝玉吃金钏嘴上的胭脂吃惯了,所以,今天故意地站出来打趣宝玉。这一段文字,为后文宝玉调戏金钏打下了基础。第二次是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薔痴及局外》写了贾宝玉调戏金钏的整个过程。这一回大概是写贾宝玉在盛暑之际去串门,黛玉、凤姐都在午休,他就到王夫人处问安。看见几个丫头手里正拿着针线,却都在那里打着瞌睡。王夫人在里间的凉榻上小睡,她的大丫头金钏正在旁边给他捶着腿,也是斜拉着眼打着瞌睡。于是,宝玉就轻手轻脚地走到金钏的跟前,摘了一下金钏带着的耳坠,金钏就醒了。宝玉就悄悄地笑着说,“就困的怎么着?”,金钏就抿着嘴笑了一笑,摆手让宝玉出去,就仍然合上了眼。而此时,宝玉却对金钏有些依恋,舍不得离开,看着王夫人仍然合着眼睛,就把自己的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出来,送进了金钏的口里。此时,只见金钏并没有睁开眼睛,就噙含在嘴里了。宝玉就上来拉住金钏的手,悄悄地笑着说到:

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2)

粉树卧桥穿丽水

“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宝玉见金钏不搭理他,就又说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就睁开眼,用手将宝玉一推,然后笑着说:“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就又笑着说:“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其实,王夫人早已被惊醒,只是假装睡着而已。此时就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看见王夫人起来,就早已一溜烟跑去了。

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3)

丽水绿洲绕木屋

这就是宝玉调戏金钏的整个过程。也是金钏以后被王夫人赶回家里的真正原因,自然也是金钏跳井自杀的原因。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宝玉是杀死金钏的直接的罪魁祸首。这也应是我们得出的唯一结论。你看,在上面的情节当中,首先,他把自己的“香雪润津丹”放进了金钏的嘴里,这是他实施整个调戏行动的第一步。接着,就向金钏提出了“在一起”的无理的要求。他担心金钏不答应,还向金钏许下了一个“甜枣胡”一样的承诺——明天向王夫人讨要,这实际上是一种欺骗。但聪敏的金钏没有轻信他的许诺,也不相信他的要求,也就不搭理他。第三,为了实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把“讨要”的时间提前了——王夫人醒了之后马上讨要,但聪敏地金钏早已看穿了他的把戏,还是婉言拒绝了。她叫宝玉不要着忙,并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要他耐心等待。第四,为了摆脱宝玉的纠缠,她还聪明地要宝玉去找彩云去,去东小院捉贾环与彩云的奸。第五,贾宝玉竟然不去东小院去,还是死缠着金钏,向金钏进一步的真心表白。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宝玉调戏金钏的行为是明显的,主动的,宝玉调戏金钏的直接后果,就是金钏的被赶出,而被赶出,丧失一个女性的尊严和脸面,则是金钏跳井结束自己的生命的直接结果。所以说,对于金钏的“死”,宝玉是罪责难逃的,难辞其咎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金钏之死,也可能是对宝玉的经常的调戏行为的一种反抗,是作为“下贱之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真正的肉体与精神的解脱。因为,她深知,她就是掉到贾宝玉这口井里的一块肉,她早晚都是贾宝玉的。这就是她的命运,她没有别的选择,这正像她说的话——“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她从成为贾府丫环的那一天起,她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她不可能有其它的选择了。如果说,上一次,金钏让贾宝玉吃她嘴上的胭脂,是主动的,是为了说明金钏有想攀爬宝玉这棵大树,向宝玉主动示爱,或者说明宝玉与金钏曾经“在一起”过已经相爱过的话,我想,更主要的是要说明在此以前,宝玉曾经多次吃过金钏嘴上的胭脂,曾经多次调戏过金钏。理由很简单,连没有人搭理的贾环还跟彩云去东院里去幽会去了,何况我们风流成性、英俊潇洒的宝玉呢?至于说,为何这次金钏不搭理宝玉,无视宝玉提出的要求,原因有三个,一是看清了贾宝玉的“公子哥”风流成性的习性,对“纨绔子弟”的玩弄女性的习性,是有着深刻的认识。二是对自己高攀的梦想的实现,产生了动摇。三是在王夫人的眼皮底下。试想,就在王夫人的身边,眼皮底下,宝玉竟然敢屡屡地向金钏示爱,竟然敢明目张胆地进行调戏行为,假如王夫人不在身边的话,那可能会是另外的一种场景。所以,我们认为,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是为了说明贾宝玉“泛爱”女子所铸成的罪恶,也是对贾宝玉不刻苦读书,不学习仕途经济,整天闲忙于大观园众女子之间的行为的否定和责难。它意在昭示我们,贾宝玉的这种“食红”的习性,早晚要让众女子受到伤害,甚至死亡。金钏就是一个例证。

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4)

绿洲丽水绕木屋

至于说,对金钏的死亡,王夫人应当承担什么样责任或罪责呢?我认为,王夫人处于担心“宝玉被教坏”的思想,打骂金钏,甚至不顾金钏的乞求,把她撵回父母的身边,是非常应该的举动,是无可厚非的,她不应当承担责任和罪责。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站在王夫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事情,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一是王夫人爱子心切,担心儿子被教坏。二是王夫人平生最恨“行此无耻之事”。知道这一点,对于一个“宽仁慈厚”从不打丫头的人,会有如此强硬的举动就可以理解了。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王夫人平生最恨行此无耻之事”呢?这句话说得很突然,却是大有深意的。在我看来,这里面隐藏着王夫人亲自历经却受到极大伤害的一段隐情——是贾政纳娶赵姨娘为妾的故事。赵姨娘以前也是贾府里的丫环,贾政也是赵姨娘的主子,贾政也似贾宝玉一样跟赵姨娘发生了“无耻之事”,这种“无耻之事”的直接结果,就是成就了贾政与赵姨娘的一段婚姻。这段婚姻,赵姨娘赢得了贾政的花心,却使王夫人失去了贾政的关爱,这无疑会对王夫人的情感和身心产生了极大的伤害。明白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就可以理解王夫人为何最恨“行此无耻之事了”。这也可以理解为何跟赵姨娘关系不睦了,也可以理解她为何经常礼佛了,她为何寡言少语了,也可以理解她为何要把晴雯等清理出大观园了,这一切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至于说,这个隐情的来源,我们从“宝玉挨打”后,贾母说的“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明贾政以前也似宝玉一样,也是有过错的。要不赵姨娘是怎么纳得的呢?我们假如顺着这个思路理解的话,就不会认为,王夫人对“金钏”处理有过分之处,因此,王夫人就不应该对“金钏之死”承担责任和罪恶了。其实,丫环行此“无耻之事”,作为大家贵族之家的主人,撵出丫环出门,应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大事。

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5)

墨山墨树荡墨水

总之,“金钏之死”是为了述说贾宝玉这位多情公子的罪恶,是为了警示那些丫环不要重演“金钏”的悲剧,也述说了在大家贵族之家这样事情的不可避免。从“金钏之死”这个情节来看,对贾宝玉“食红”、“多情”的习性,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

红楼梦金钏之死谁负责(金钏是死于贾宝玉的调戏)(6)

老树新枝荡渔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