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

△“爱心飞翔”与流浪者,高架桥底的冷暖人生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1)

5月27日,易雄在天桥底下寻找流浪者。

易雄是深圳爱心飞翔救助寻亲团队的队长,1994年在深圳打工的他偶然救助了一名流浪者,从此走上为流浪人员救助寻亲的公益道路。2017年起他开始组建团队,通过视频直播和人脸识别的方式,为超过1600名流浪者寻回了自己的家人。随着团队的名声日显,易雄每天都要接受数以十计的寻人委托,尽管在公益事业之外,他也是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普通人。

(一)桥底的小天地

“如果有机会去桥底转转,去看看那里的破床垫、破纸板还有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你会了解这个城市的另外一面。”在路上,易雄给记者讲起了自己与流浪者的故事。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2)

5月20日,流浪者伍光国一天的生活很简单,饿了就去附近餐馆捡一些剩饭吃,困了就躺在废弃的破床垫上睡觉,偶尔他还会拿出捡来的报纸读。

今天易雄要去探访的是一位名叫伍光国的老人,他住在松岗街道一处高速公路的桥底,这里可以遮风挡雨也远离人们的视线,所以成了很多流浪者的家。

伍光国是这个桥底5年来唯一没变的住户,其他的流浪者来了又去,不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回了家人。但唯独这位老人,易雄用了很多方法,却只能弄明白他的姓名和他来自四川的某个地方。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3)

5月20日,易雄给住在天桥下的流浪者伍光国送食物。

记者随志愿者们来到桥底,一阵狂吠传来,一条流浪狗警惕地挡在了老人面前。易雄说,这条狗是今年春节后来到附近的,因为老人经常用剩菜剩饭喂养它,渐渐地留在了身边,成为老人忠实的朋友。

伍光国一天的生活很简单,饿了就去附近餐馆捡一些剩饭吃,困了就躺在废弃的破床垫上睡觉,偶尔他还会拿出捡来的报纸读,在上面写写画画,不过很难看明白老人在写什么。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4)

5月20日,松岗街道一处高速公路的桥底,生活在桥底的流浪者。

易雄经常会来看望伍光国,有时会带着些食物和水让老人饱餐一顿,有时则亲自给老人剪指甲、理发,有时就纯粹过来陪他聊天——虽然多数时候只有易雄自己在说,老人只会偶尔应一声。

易雄一直没有放弃帮伍光国寻找亲人,尽管他也明白像他这般年纪的流浪者,能够回家的机会已经不多。“有的流浪者家里的祖屋没了,田地被收走了,亲人们也认为他已经去世,甚至会拒绝接纳他回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易雄都会备感沉重。

(二)给流浪者尊严

“他们流落街头的理由有很多,有的是来大城市打工被骗,有的是因为欠下了债务,有的则是精神问题……”易雄说起流浪者们露宿街头的理由。出于各种原因,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深圳失去住所、失去身份,最终成为了一名流浪者。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5)

5月20日,在松岗街道一处高速公路的桥底,流浪者将衣物挂在桥墩上。

桥底、水泥管内、废墟是他们最好的居所,在这里他们利用捡来的废品搭建自己的床铺、桌椅和炉灶,为了抵御桥底孳生的蚊虫,有的流浪者还给床铺拉起了蚊帐。但泥泞潮湿的环境加上长期不洗澡,很多流浪者还是得了皮肤疾病。

“对他们来说,流浪是生活,可能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易雄说起,很多人睡桥洞久了,渐渐地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陷入了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在易雄救助的流浪者里,十个有九个不愿意回家,“所以想要救助流浪者,首先要平等地对待他,让他感到拥有尊严。”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6)

5月27日,一名流浪者在吃饭,桌上的剩菜是前两天捡来的。

“有时候只能慢慢地‘磨’,从送吃送水,再到帮忙理发、换衣,他们坐在垃圾堆上,我也会坐在一旁递一根烟。有的流浪者持续几年不肯开口,但最后还是和我们说,想要回家。”

科技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让如今寻人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易雄的志愿团队运营着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快手账号,用短视频和直播记录下流浪者的生活。如今他们的账号每天都有人私信“催更”,为救助队提供新的寻人线索。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7)

5月20日,易雄给流浪者拍照提供给公安部门,这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寻找家人。

而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易雄也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接触到的流浪者的面部信息扫描入库进行比对。只要拥有二代身份证或者在深圳进行过务工登记,都可以查询到个人的准确信息。

(三)“我与他是平等的”

易雄今年已经51岁,他7岁那年曾独自一人坐长途汽车从邵阳武冈前往外婆家,却因为认错了站牌贸然下了汽车。在衡阳与株洲交界处的乡下,年幼的易雄过了几天流浪生活。“困了就在桥洞底下睡,饿了就在路边的摊点讨一点吃的。”那几日的饥饿和惊惶让他至今难忘。

所幸的是,当地一名好心阿姨收留了他,给他洗澡吃饭,还帮他把家人的信息抄写在纸条上,送去武冈张贴。终于在走失一个星期后,易雄的父母找了过来。对于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易雄铭记至今。

17岁那年易雄离开湖南老家前往深圳务工。1994年易雄在工地工作时偶然帮助了一名流浪者,因为童年的经历,他开始逐渐关注起城市中无家可归的人。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8)

5月20日,易雄在公益事业之外,他承包了一栋出租屋的保洁工作。

如今帮助流浪者回家已经占据了易雄大部分的时间。由于“爱心飞翔”的名声越来越大,易雄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求助信息,这让他有些为难。在公益之外,易雄只是一个在深圳没有房产、租住在沙井城中村的普通人,主要的收入是帮附近的楼房打扫卫生。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9)

5月27日,易雄帮一名流浪者通过手机视频联系上家人。

“很多外省的家属,希望我去当地帮忙寻找亲人。我提出要报销路上的车费、食宿费,很多人就不理解了。”面对家属们“志愿者做好事难道不是义务吗”的诘问,易雄只能无言以对。

流浪者家属讲述张世伟救助:小南寻人爱心飞翔(10)

5月27日,在易雄和团队的帮助下,流浪者与家人相聚。

目前易雄正在计划注册一个寻人公司,在公益的基础上做一些付费的寻人业务,“类似于香港的私家侦探。”但他表示会始终把流浪者救助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坚持下去。

“困难是有,但见到了还是能帮就帮吧。谁能保证自己不会落魄、不会狼狈?从根本上,我们所有人是平等的。”易雄说。

【记者】吴扬

【拍摄】吴明

【剪辑】王俊涛

【海报】实习生 赵雪

【作者】 吴扬;吴明;王俊涛

南方探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