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

古往今来,都讲求有来有往。“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这才是完美的沟通和交流。

古诗词,其实也是古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古诗词里的应和诗,就像对联一样,只读了上联,往往没办法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只有把关联的那首诗找出来,一并读了,这才算是真的懂了。

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1)

诗人“斗嘴”

以前我们写过白居易的一首诗《酬韩侍郎、士雨后游曲江见寄》,是说他自己家自己种了一棵樱花树,所以就不愿意去曲江赏樱花凑热闹。(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而这首诗是回答韩愈、张籍对他的质问(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曲江的花都开好了,你忙啥呢,不肯来赏花?

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2)

纸和毛笔

在古诗词里,看到题目是“酬”、“见赠”、“和”(读[hè] )都是在回答别人的诗。

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就是:白居易在酒席宴上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主要是在替刘禹锡抱怨。

而刘禹锡回答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虽然有的船沉了下去,但有更多的船正乘风破浪呢,有的树枯萎了,但更多的树木正绿意盎然。如今听到你为我做的这首诗,我就借杯中的酒来振奋一下精神吧!

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3)

容易误解的应和诗

如果不了解上下文的关联,就很容易理解错了。比如下面这首:

《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水部就是张籍,当时张籍是在水部任水部员外郎,朱庆馀是一届儒生,准备参加科考。

如果只是从诗的表面意思来看,仿佛是说:新媳妇拜堂成亲啦,早上起来就要去拜见公婆,于是,新媳妇画好了妆,悄悄地问丈夫,你看我画的眉毛漂不漂亮,是不是最新的样式?公婆会喜欢吗?

但是很奇怪不是吗?一首新媳妇的诗为什么要呈给张籍呢?

原来,他是想要探问一下,自己的写作风格,会不会被主考官喜欢。毕竟,张籍是前辈。

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4)

于是,张籍回赠了一首诗,把朱庆馀比作美丽的姑娘:

《酬朱庆馀》

唐代: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位来自绍兴的美女,刚刚化好了妆,出现在镜湖的中心。她自己知道自己非常的漂亮,所以更加矜持了起来。

就算是那些上等的来自山东的丝绸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因为她一张口,唱一曲“采菱歌”就足以秒杀了。

张籍“酬”的这首诗正是应对了朱庆馀诗的风格,也打消了他的顾虑。果然,朱庆馀在这次科举考试当中,考中了进士。

只有这两首诗联合来看,并且了解其中的创作背景,才会真正领会诗中的意境和真正的含义。

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5)

诗人的PK

还有的应和诗,是为了PK,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情境,看谁的诗更好。

比如:

《春词》

唐代: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里写了一个满怀心事的女子,她在花园中的小楼上,并无心看风景,只是倚着栏杆,背对着鹦鹉发着愁。她到底在想什么呢?

《和乐天春词》

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用了同样的韵脚,同样的场景,却写了不一样的诗。

诗中写:那个姑娘画好了妆,从楼上下来了。院门紧闭,春光深锁。她走到院子中间,数着开放的花朵,一只蜻蜓飞来,落在她的簪子上。

这两首诗,一静一动,文人PK,神仙打架,难分高下。

名家点评古诗词(古诗词里的有趣)(6)

说到应和诗,白居易和元稹更是应和的难舍难分。常常我们会误以为,这是写爱情的,而且还是那种忠贞不渝的爱情。

我们以后再写一篇吧。今天分享的这4首应和诗,你更挺谁?欢迎你留言给我。

感谢品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