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逆不道(成语故事-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含义】

甚:很,极。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后指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成语故事大逆不道(成语故事-不求甚解)(1)

【解析】

不求甚解”和“浅尝辄止”都表示学习或工作不深入。

“不求甚解”着眼于思想, 强调没有深入的愿望;“浅尝辄止”着眼于行为,强调没有深入的学习或工作。

【用法】

今多用于贬义。

【示例】

① 徐铸成《旧闻杂忆·忆“本师”》:“我想‘大意’就是关键问题、精神实质,要务求其‘得’,其他支节的、表面的东西,是可以不求甚解的。”

② 邹韬奋《潘老太太与中医》:“我国往往有人看了几本不求甚解的医书,就胆敢开方医病,在他们腕下冤死的人真是不可胜数。”

【出处】

①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他于公事上本来是不求甚解的,遂就模模糊糊地画了,交代司官而去。”

【近义词】

① 浅尝辄止 ② 囫囵吞枣

【反义词】

① 追本溯源 ② 寻根究底 ③ 刨根问底

成语故事大逆不道(成语故事-不求甚解)(2)

【故事】

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

成语故事大逆不道(成语故事-不求甚解)(3)

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成语故事大逆不道(成语故事-不求甚解)(4)

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