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文言文总结(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原创 愿做佛前一束青莲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这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据说毛主席看过十七遍《资治通鉴》,中国正史号称二十四史,再加上《资治通鉴》,普通人没时间和精力都看了,我觉得能把《资治通鉴》和《史记》好好看看就很了不起了。

我们先来看《孙权劝学》的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总结(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执掌军国大事,不能不学习。初,表示当初、从前,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追叙以前的事都是用“初”来开头。整句话没有什么不好理解,只是这个“当涂”二字,我们一般理解为“当权”,掌握权力了。汉末时有一个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也”,也包含“当涂”这两个字,对于这个谶语怎么解释,以及“当涂”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姑且认为就是“当权,掌权”的意思吧。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总结(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务繁忙来推脱。

下面我们来看看孙权是如何反驳和说服吕蒙的,首先,“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要让你全力皓首穷经,钻研书籍,变成一个专管传授经学的官员吗?先从读书的量上说,并不是要让你成为成天看书的书呆子。

第二,“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让你多涉猎一些,了解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各方面有所涉及,从历史上吸取教训。《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第三,“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事还多吗?我是一国之主,你不过是执掌军务,我要处理的军国大事不比你多吗?你还有资格说“多务”吗?这是从“军中多务”上来反驳吕蒙。

第四,“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觉得大有帮助大有进步。从正面劝说吕蒙读书。

可以看出,孙权劝吕蒙读书有理有据,从正面反面,从对方角度,从自身角度,多层次的劝说,说服力很强。

蒙乃始就学”,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开始读书。

行文到此其实可以告一段落了,已经把孙权劝说吕蒙读书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了,但是后面又加了一段,这段是表明吕蒙读书后的变化,这种变化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鲁肃的视角来展现的。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经过浔阳,和吕蒙交谈,大为吃惊,说,你现在的才学,可不是当初那个没有没有学问的吴下小孩子了。“非复吴下阿蒙”现在变成了一个成语,给我感觉,这个词现在有点“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意思。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我们现在常说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就源于这句话。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这句话其实是挺耐人寻味的,拜见对方的父母,与吕蒙结为好友,都表示鲁肃对吕蒙很看重,也就是看得起吕蒙,那以前呢?这里特意强调“拜蒙母,结友而别”,言外之意就是以前并没有看得起吕蒙。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总结(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3)

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读书的变化效果怎么样,得有交代,才有始有终,但交代的方式又很巧妙,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鲁肃的视角来交代,这就是行文构思的巧妙。

也许正是因为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发奋读书,才能大有长进,吕蒙才会有后来的白衣渡江,收复荆州。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总结(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