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

庹焉臻

俗话说术有专攻,但文艺的事却又触类旁通;而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本就是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尤其拍电影与书写,本质上都是在讲故事,因此也有人说过,越是优秀的电影导演,放下导筒拿起笔来,往往越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文字来。

值此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诚意向读者诸君推荐以下十本出自电影导演的著作,不论你是影迷还是书迷,相信都能从阅读中收获乐趣。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1)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Hitchcock)

作者:弗朗索瓦·特吕弗

出版时间:1966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名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这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所以能被捧上艺术的圣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以及他那班《电影手册》编辑部的同仁们。

1962年4月,正忙于《鸟》后期制作的希区柯克,收到了年轻后辈特吕弗的来信,信里提出希望能对他进行一次专访,总计三十个小时,一次性轮番提出五百个问题,随后将其发行成册,在纽约和巴黎两地同时出版。希区柯克欣然接受了这则大胆提议,并且在回复的电报里敲定了8月13日自己63岁生日那天,在他位于环球电影公司的办公室里接受这次专访。靠着友人海伦·司各特女士的专业翻译,不谙英文的特吕弗顺利完成采访,随后再在这52盘录音带的基础上精挑细选反复爬梳,最终在1966年推出了这本《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著作始终被视为解读希区柯克作品的经典,被翻译成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特吕弗外,另两位“新浪潮”旗手埃里克·侯麦和克劳德·夏布洛尔也曾合著过一本希区柯克的专著,不过流传广度无法相提并论。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2)

《印卡石》(The Incal)

作者:亚历桑德罗·佐杜罗夫斯基

出版时间:1980

电影《沙丘》的上映,让不少人知道了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大名。除了去年的丹尼斯·维伦纽瓦版本和1984年的大卫·林奇版本之外,在此之前还有佐杜洛夫斯基的胎死腹中版本。这位以《圣山》《鼹鼠》等邪典影片而闻名于世的智利导演,为将《沙丘》搬上银幕投入了巨大热情,甚至已经聚集起包括画家达利、摇滚歌手米克·贾格尔、乐队平克·弗洛伊德和影坛巨擘奥逊·威尔斯在内的豪华阵容,但最终却因为制作费用实在太过高昂而未能获得任何一家电影公司的投资。失望透顶的佐杜洛夫斯基只得将已准备好的这些故事写成小说,再配上法国漫画大师莫比乌斯的画稿,伟大的图像小说《印卡石》就此诞生。去年有消息说,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的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打算要将《印卡石》搬上银幕。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3)

《稳操胜券》(Spike Lee's Gotta Have It)

作者:斯派克·李

出版时间:1987

如今的斯派克·李早已功成名就,名满天下,但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硕士毕业不久的他,和许多怀揣导演梦想的同龄人一样,每天都在为找资金、找项目和找灵感而苦恼郁闷。

1985年,28岁的斯派克·李受到黑泽明经典作品《罗生门》的启发,动笔写下了《稳操胜卷》的电影剧本。那年夏天,靠着东拼西凑来的三四万美元资金,他仅用十二天时间,便完成了影片的拍摄。作为斯派克·李的处女作,《稳操胜券》不仅拿到七百多万美元的票房,而且还成功影响到了包括昆汀·塔伦蒂诺在内的一大批后来者。

1987年,斯派克·李将自己在《稳操胜券》由酝酿到筹措再到拍竣上映整个过程中的个人日志整理成册,即为这本同名书籍。即使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翻开,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年轻导演的赤子之心。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4)

《现代自然》(Modern Nature)

作者:德里克·贾曼

出版时间:1991

以《卡拉瓦乔》《英伦末日》《爱德华二世》《维特根斯坦》等影片而闻名于世的英国导演贾曼,同时也是一位园艺和植物的痴粉。这部日记体作品,记录了他在罹患绝症之际,如何以一己之力在海边一处荒凉的卵石滩上凭空筑起一座花园的经历,读来有令人心情获得平静的神奇功效。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5)

《无剧组反叛》(Rebel Without a Crew)

作者:罗伯特·罗德里格斯

出版时间:1995

本书书名来自詹姆斯·迪恩主演的经典作品《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但更值得强调的还是本书的副标题——“请看一位23岁的导演如何靠着7000美元就成为好莱坞大玩家”(Or How a 23-Year-Old Filmmaker with $7,000 Became a Hollywood Player)。

书中,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详述了自己创作首部电影《杀手悲歌》的全过程,包括他如何加入制药厂的“小白鼠”项目,如何以身试药,如何靠着这笔“卖命钱”来启动本片拍摄的各种离奇逸闻。借着诙谐幽默的文笔,这位美国独立电影才俊,为所有有志于银色梦想的后来者,指明了一条布满荆棘却又如梦似幻的前进道路。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6)

《粉色》(Pink)

作者:格斯·范·桑特

出版时间:1997

电影导演写小说,似乎都会有意识流的倾向,美国独立电影界的名导格斯·范·桑特也不例外。这本在他45岁时才出版的小说处女作,被不少书评人拿来与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做横向比较,本身已是极高的肯定了。

《粉色》讲述一位广告片导演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科幻片剧本来,好在好莱坞闯出一番名堂。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两位来自另一时空——名为“粉色”的时空——的年轻人,在其引领下完成了一次关于爱和永恒的超验之旅。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7)

《种族主义暴动之崩溃》(A Crack Up At The Race Riots)

作者:哈莫尼·科林

出版时间:1998

美国七零后导演哈莫尼·科林早年曾以《奇异小子》《驴孩朱利安》等作品惊艳独立电影界,但最近的两部作品《春假》和《海滩流浪汉》似乎给人留下江郎才尽的印象。好在,除了拍电影,这位影坛坏小子其实也是文坛高手,早在1998年他25岁时就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小说《种族主义暴动之崩溃》。

该书以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场种族主义暴动作为背景,用万花筒式的意识流拼贴手法呈现了作者年轻时代的种种奇思怪想,与其说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小说,更像是一件后现代主义的实验艺术作品。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8)

《弗里德金贩片网》(The Friedkin Connection)

作者:威廉·弗里德金

出版时间:2013

威廉·弗里德金的电影生涯从刚起步时便遭遇了不少挫折。他最初执导的四部影片,票房全都扑街,但他并未放弃,之后连续执导了《法国贩毒网》和《大法师》两部卖座片,终于成为好莱坞名导。《弗里德金贩片网》是他2013年78岁时出版的回忆录,书名取自他的代表作《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内容则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总结,并就好莱坞各种内幕畅所欲言,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9)

《吃了》(Consumed)

作者:大卫·柯南伯格

出版时间:2014

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以《毛骨悚然》《狂犬病》《灵婴》《录像带谋杀案》等风格特异的恐怖片起家,之后的作品如《变蝇人》《欲望号快车》《感官游戏》等,也都聚焦人体本身的变异与变态上,意在表现现代人由外而内的异化过程以及现代文明的种种畸变,这种所谓的“人体恐怖”(body horror)的个人风格,令他获得不少忠实粉丝。

2014年时,71岁的他首次跨界创作小说,出版了这本与他电影风格相当一致的异色作品《吃了》。故事以两位独立新闻记者的采访历程作为主线,串联起一则又一则光怪陆离的现代都会奇谭,呈现人类最尖端的科技产物与最原始的本能欲望互相勾连一体,绝对能让柯南伯格的影迷读了爱不释手。

世界读书日纪念的作家(大导演有大部头)(10)

《第一个坏人》(The First Bad Man)

作者:米兰达·裘丽

出版时间:2015

前年上映的电影《亿万富翁》(Kajillionaire),是美国导演米兰达·裘丽的第三部作品,结果却正好赶上疫情,不光没能在戛纳电影节的平行单元“导演双周”上正式亮相,即便在美国公映后,也未能获得太多人的关注。不过,看过《亿万富翁》的人,大多对其交口称赞,认为其延续了裘丽之前的两部作品《爱情我你他》和《将来》的一贯风格,怪异之中透出温情,着实是属于这一代文艺青年的小确幸。

除了拍电影之外,这位1974年出生的才女,也有文字作品陆续问世,《第一个坏人》便是她2015年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而她更早时候发表的短篇小说集《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还曾获得过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的肯定。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