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秘诀(妈妈浙大读博成儿子学妹)

浙江日报一篇题为《母子双双上浙大!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的文章,引起网友热议。文章报道的是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护士陈岚辞去干了29年的医院工作,考上了浙江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成为去年考上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儿子的“学妹”,并报道了母亲陈岚的逐梦历程。

这位母亲坚持自己的梦想,始终不忘初心,迎难而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的孩子也是浙大的学生,看着妈妈的努力和坚持,孩子非常佩服妈妈的勇气和认真执着的学习态度,承诺要和妈妈一起加油。这背后,告诉我们三个教育孩子的方法。

普通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秘诀(妈妈浙大读博成儿子学妹)(1)

变得优秀应该是相互的,和孩子共同努力才是最好的关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给孩子买了多少衣服,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为孩子做了多少顿饭。这些只是给孩子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只能让孩子不冻着、不饿着。在现在的社会,这些基本的生存需求,可以说每个家庭都能够做到。而对孩子最好的关爱却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一起变得优秀。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式、带领式的教育,需要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不是一味地按照父母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填鸭式的给予,不是用“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是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励志,一起变得优秀。就像陈岚一样,可以看出她的孩子在读高中、参加高考的时候,她也在写论文、考雅思,和孩子一起收获成功。

这样的亲子感情更加厚重,就像部队的战友一样,战士之间的友谊之所以被称为战友,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有着同样的信仰和追求,共同摸爬滚打、爬冰卧雪。同样,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加优秀,因为你是用实际行动传达给孩子最真挚的爱。

普通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秘诀(妈妈浙大读博成儿子学妹)(2)

激励不应是梦想的转嫁,而应该是一起奋斗共同坚持

你是不是也见过或正经历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总想让孩子成为他们梦想的传承者,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行。

殊不知,这样的激励其实就是变相的压力,要求孩子去做的往往都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只是孩子小,没有办法反对父母的“威严”,被动地接受,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不良的互动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性格培养等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我们在激励孩子上,最好的做法就是一起奋斗,共同坚持。就像去年,一个叫王俊春的50岁的父亲,和儿子一起进入了高考考场,这位父亲的初衷就是认真陪儿子一起学习三年,所以他在接受采访时能够坦然地告诉记者:“在做父母这一块,我觉得我是问心无愧的。”

然而,当下很多家庭教育,是需要我们反思的,作为父母在责怪孩子不努力时,自己是不是做到了问心无愧呢?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作业时,自己是不是在刷视频、打麻将、追剧呢?这样的要求下,孩子是找不到心理平衡和动力的。

父母不要觉得,我们上班挣钱还要洗衣做饭,你作为孩子,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啥工作也不做,就该好好学习,而且还要学习成绩好,这样才是对的。其实道理大家都会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和我们共同的经历,没有接受社会生活的洗礼,很多的言传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和孩子一起奋斗,共同坚持,孩子才能从你的努力和坚持中汲取到能量,才能获得坚持的动力,这样的坚持不仅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能激励孩子一生的成长。

普通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秘诀(妈妈浙大读博成儿子学妹)(3)

精神和榜样才是最具威严的身教言传

和孩子一起参加高考,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除了前文中的陈岚、王俊春,还有2020年,57岁的成都妈妈周建,与儿子一起参加高考,考入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编导系,也是在2020年,43岁的内蒙妈妈娜日娜,和儿子一起参加高考,母子双双过了本科线,还有42岁的妈妈杨雄燕和18岁儿子成为同创校友,一开学母子两就立下挑战书。

这些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高考、一起上大学的人和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里要说的是,这些父母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重新拿起书本,挥别过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榜样,把父母的爱的伟大,变成孩子成长进步路上的精神感召,去激励孩子前进、成长。

其实并不是呼吁所有的父母都都去陪孩子一起学习,陪孩子一起参加高考,和孩子一起去读大学。而是作为父母,要用精神和榜样去树立自己作为长辈的威严,提升言传身教的温度和力量,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抱怨,眼里看到的总是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却看不到别人家孩子优秀的背后,父母的厚重输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感召力更是无穷的。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榜样和精神传承,孩子大多都会比上一辈更优秀,然而上一辈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榜样感召的力量却能给孩子一生的内驱动力。

普通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秘诀(妈妈浙大读博成儿子学妹)(4)

不要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好,而抱怨自己的孩子平庸。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你的方法是不是对的,你是作为旁观者在吆五喝六,还是和孩子一起变得优秀、一起奋斗坚持,为孩子成长路上当好标杆树立榜样,每一个父母都要深入思考。

“有梦想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这句话适合教育孩子,同样也适合父母进行自我激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