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人生经典名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前面一篇内容,我们分享了叔本华在《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中区分了原因和理由。

叔本华的人生经典名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1)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叔本华这篇著名的论文,首先你可能要问:什么是“充足理由律”呢?简单来说,充足理由律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换句话说,世界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其理由,而这里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叔本华认为,我们只能认识到世界的表现。在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开篇就说: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而且,叔本华认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表象,都是在有规则的联系中相互依存的,而且这种联系是先天决定了的,没有任何表象可以独立自由地存在,每个表象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

这些表象一共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现实世界的对象,它们遵循因果律(这里的律,也可以理解原则),只要出现原因,就会有相应的结果,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原因,因果律主导着一切现实世界对象的运动变化,是变化的充足理由律;第二类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遵循认识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由逻辑主导的,概念之间都有逻辑必然性;第三类是时间和空间,它们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先天纯直观,它们遵循存在律;第四类是人类的行为,行为皆有动机,行为遵循着动机律,动机律就是人类的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

这四种认识形式:因果律、认识律、存在律、动机律,总的描述就是充足理由律,而它们每一种都构成充足理由律的一个根,因此叔本华称之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的人生经典名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2)

今天,我们先来介绍因果律,因果律可能是叔本华最重视的一种关系,因为他几乎花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证自己的思想。这里因果律的对象是现实中物理世界的对象,准确地说,是对应着现实世界对象的:变化。现实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桌子板凳这里物质对象,它们的所有变化都遵循因果律,也就是说,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会随之而来。

叔本华的人生经典名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3)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我用手推动杯子,杯子掉到地上了,在这个场景里面,我的手移动的一系列变化,是原因,而杯子掉到地上的一系列变化,是结果。在这个例子里面,原因和结果是现实世界对象的一系列变化。叔本华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从日语星辰的运动变化,到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都是这样,每一个变化都有原因,但是现实对象本身,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比如在前面一个例子里面,我的手不是杯子掉地上的原因,而只有手移动才是杯子掉地上的原因。这个思想其实很关键,为什么叔本华会这么认为呢?我们可以反过来想,现实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如果物质都是静止不动的,那么一切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之前我们讲了物质的存在是无法找到原因的,或者说是不需要解释原因的,而只有物质变化了,才需要我们去找原因。所以,原因和结果是存在于变化中

叔本华的人生经典名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4)

同时,在现实世界,事物的变化的因果链条是无穷无尽的,叔本华在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阳光照在凸透镜上,把一个物体点燃了,这个变化能够发生,依赖于前一个变化,或许是因为云雾的移动没有把阳光遮住,而云雾的移动,又依赖于风;风又依赖于空气密度的不平衡,这又依赖于其它条件,以至无限。因果律只与变化有关,也就是与时间中各状态的产生和消失有关,在这种关系中,先出现的状态称为原因,后出现的称为结果,这也解释了关于时间和空间是我们认识的先天形式,是一种纯直观,后面我们会讲到。

叔本华认为,从因果律的必然性中可以延伸出两个结果,它们是:惯性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惯性定律是说,物质可能存在的每一种状态,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如果没有什么原因意外发生,那么它就永远存在着,既不缩小也不膨胀,所以,这里的惯性定律和牛顿的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意思: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质不灭定律,是可以用来证明“物质”的永恒性的,因为因果律只运用于物体状态的变化,而不是物质存在本身,叔本华把物质的存在称为实体,实体是永恒的,它既不产生也不消亡,因此,在宇宙中它的存在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这是物质不灭定律。因果律是我们能够认识变化的唯一形式,而且它只运用于物体的状态,而不是所有变化背后的存在,也就是物质。

在叔本华的思想里面,物质存在的原因是我们无法得知的,就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一样。是世界的变化让我们认识了世界,或者说是变化赋予了世界以意义,这种思想其实在后来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延展和升华。海德格尔进一步区分了:存在和存在者。

叔本华的人生经典名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5)

海德格尔发现,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其实就已经走错了方向,他们把“存在”当成了“存在者”,而“存在”其实应该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就像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说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流变的,是无时无刻不运动变换的,这才是“存在”本质。比如一束花是一个“存在者”,而开花的过程,才是“存在”。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就走了上了另外一条路,把着眼点关注于“存在者”,而忽视的“存在”本身,而在海德格尔这里的存在,正是叔本华思想中存在的一系列状态,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海德格尔还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西方哲学一直在关注“存在”本身,或者说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对象本身,但是忽略了“存在”形成的过程,但海德格尔看来,相较于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过程,关注事物的变化,而这种思想其实和叔本华的思想其实有某种一致性,简单来说,世界因为变化而有意义,静态的、固化的世界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好了,今天我们聊到了叔本华关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中的第一个因果律,这也是叔本华花了很大篇幅来论述的一种关系,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分享其余三个充足理由律,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