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

西梅是如何诞生的

国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话梅,杨梅,但唯独对西梅这个名字很陌生,因为西梅原产于美国。

虽然名字里带有梅字,但是西梅确实实打实的李子,别称也叫欧洲李。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1)

大概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法国一位种植业者去在美国淘金的过程中将梅子树苗引入了美国,西梅则是将其与D'Agen梅子原种进行嫁接之后猜得到的杂家品种,如今广泛种植于美国加州。西梅原本属于进口水果,也是近几年才引进到国内的。

西梅的外形和口感特点

外形:形如杏梅。当梅子成熟时,其表西梅皮呈深紫色,果肉呈琥珀色。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2)

口感:新鲜西梅芳香甜酸可口,偏硬的西梅口感偏酸,果肉Q弹有韧性,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偏硬的西梅放软之后口感偏甜且口感润滑,对于喜欢甜食的人来说口感更好。

西梅的营养价值和养生作用

西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纤维素、维生素A、矿物质、微量元素钙、铁、钾等。

  • 膳食纤维素:膳食纤维俗称“肠道清道夫”, 对防治结肠肿瘤、心血管疾病都有帮助。而三粒中等大小西梅的纤维素含量,即可满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日应摄入的纤维素含量。
  • 钙:西梅皮中含有非常高的钙、锌,常食用可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 钾:西梅中所含有的钾,对保持肌肉的弹性,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同时,钾有助于神经脉冲以及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进程中释放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有助于减肥。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3)

  • 铁:西梅含铁丰富。作为一种无机物,铁在人体的血流中携带氧份。铁质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极为重要。食用西梅等各种含铁食物,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摄入足量的铁质。
  • 维生素A:西梅含有的维生素A在植物中较多。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保护人体肌肤和发质极为重要。同时,它有助于人体的骨骼生长、牙齿发育等。
  • 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骨骼生长、肌肉发育,防止血管硬化,保护牙齿,并有助于铁质的吸收。
  • 天然的抗氧化剂: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西梅所含的抗氧化物质有延缓机体和大脑衰老的功效。
  • 西梅富含的枸椽酸、苹果酸、琥珀酸,能降压、安眠、清热生津。梅的苦酸能强化肝脏功能,消除疲劳。梅子为碱性食品,可使血液净化,促使毒素自然排出,可解食物、水、血液三毒。

因为西梅营养丰富,且具有减肥、排毒作用,因此它是健身、辅食的新宠,与牛油果一样是当下 炙手可热的“网红”。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4)

西梅的清洗和食用方法

西梅的清洗方法:可以用小苏打浸泡,也可以用食盐浸泡杀菌,或者用食盐在西梅表面搓洗。

西梅的食用方法:

  • 生吃西梅,把洗干净的西梅直接生吃即可。
  • 煮粥,粥快煮熟时放入西梅丁一起煮即可。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5)

  • 鲜榨西梅汁,因为西梅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因此可以和橙子之类含维生素C高的水果一起鲜榨,以便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
  • 熬汤,可以单独加水和冰糖一起熬水,冷藏后风味更好,也可以在煮其他汤时加入西梅增加风味。
西梅的食用禁忌

1.西梅不要和富含鞣酸的食物一起食用

西梅中含有丰富的铁,同富含鞣酸的食物一起食用会影响铁的吸收。已知富含鞣酸的食物包括茶,蔬菜中的芋子、芋杆,水果中的杮子、君迁子、葡萄、李子、梨、橘子、桃子、石榴、山楂,干果中的山核桃等。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6)

2.西梅不要和富含草酸的食物一起食用

西梅富含钙质,易与草酸结合生成结石,影响肠胃健康。已知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包括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菠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也避免酒精、咖啡因、茶、巧克力、无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红茶等。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7)

3.西梅不要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一起食用

西梅富含维生素A,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一起食用,会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常见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等。

不适宜食用西梅的人

寒性体质:西梅性寒,体寒和经期的女性不适合食用。

肠胃炎患者:西梅富含膳食纤维,这对便秘人群来说极其友好的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却是肠胃炎患者的克星,长期食用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引发旧疾。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8)

糖尿病人: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糖代谢能力就比较弱,吃高糖分食物无异于雪上加霜,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轻则导致胰腺功能衰竭,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而西梅明显就属于高糖分食物之一,所以糖尿病人要少吃西梅,尤其是腌制的西梅。


代可可脂的蛋黄派(堪称健身界的网红)(9)

向上戳一戳,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