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值得读的散文(散文我的文学之旅)

一些值得读的散文(散文我的文学之旅)(1)

我的文学之旅

文/胡尊志

从一个文学青年过渡到一个文学老年,个中滋味有谁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说给谁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只有暗自品尝。少小时由于爱听老人讲故事,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发奋想成为一名作家,在中学时期我同时订四本文学刊物(《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在那个经济尚还匮乏的时代,在一个尚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家庭,可见我对文学有着怎样的热情,可以说文学成就了我,让我的精神世界如此富有,也可以说,文学误了我一生,在这个繁荣富强的时代,我还是穷困。

一九八四年的两去济南的小说讲习班听讲,那是我文学道路上的第一次实步跋涉,想一想,文学给我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满脑子的想入非非,带来了两手的空空如也……在最无奈的时候,我学会了安慰自己,在人家大口吃肉的时候,我学会了在豆腐里吃出最美的香甜。我会说:看到的都是风景,走过的不忍离别。我会说:成功了仍无尽头,努力了就是收获。

初去济南,那是我二十一岁的时候。那是一个花开灿烂的春天,那是在一个静默无闻的夜晚,晚饭后已无法入睡,激动的心催促着我,于是我背上了日用行囊,怀揣着文学梦想,抬脚向县城奔去。这个时候大约在夜间的十一点钟。

四十里山路我摸黑走过,天近黎明我就赶到了县城,雾水打湿了衣衫,尘土染黄了鞋面,背上的煎饼鸡蛋已坠得我寸步难行。看到了几辆大客车仍在那大院内沉睡,我坐在了路边,我认为我离文学的殿堂更近了一步。

几经换乘周转,待次日过午赶到要去的地方,等来的却是名额已满。好在老师留宿一晚,天明返回。

二次去济南是接了讲习班老师的通知的,那已经是那年的初冬时候,这次不是经蒙阴、新泰、莱芜的崎岖北上,而是西去兖州换乘列车前往,记得在兖州换乘时,见几个标有“红楼梦摄制组”条形大木箱随意地丢在候车的宽敞处,干什么也不易,也许人正在一边饭场喝粥,我想。

列车赶到济南火车站,已是日暮时分。怎么办?由于对城市公交乘坐站点的不熟悉,还是像上次徒步前往吧。我发现,火车站与汽车站是毗邻着的,还是奔着那个方向,一路东南。多亏那个时候都是平交路口,于是我背着行囊自天桥奔历下而去。一路明灭不定的霓虹,一路不住地打听,终于摸到了我要去的解放阁下的黑虎泉边……

讲习班听讲的二十七名学员,我是地处最偏远的一个。虽然时间相处短暂(近俩月),虽然离别已有经年,可多数我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还能忆起他们的相貌,如济南的崔少春大姐,藤县的李昌连老兄,那个时候他们都应在三十岁左右,他们对我们这些小弟小妹都是十分地呵护和照顾的。

日照的孙元柏、即墨的程思源、沂源的王晓泰、茌平的赵金良、泰安的寒箭、济南的张思霓、利津的刘君茹等等等等,我的这些兄弟姐妹们,你们好吗?你们的文学梦想实现了吗?或许你们已经调转了船头,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你们可能都已挣得钵满盆满,可怜我还钻着牛角,还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跋涉着。

济南二七新村的牛其山老师你好吗?我还记得咱俩一起登千佛山的情景,你那个时候也就三十几岁吧!你天天泡在书海里,你是在百忙中陪我游的千佛山吧,后来您信上说我,若到济南可到您那小住……弹指间已近四十年,小弟这厢有礼了,我想您!

利津的刘君茹你好,还记得咱俩在长途汽车站的最后时光吗?在离开讲习班的时候,遵昌连大哥的安排,让我们相伴前往车站,而后分头坐车,各自返回。

在近两个月的学习听讲期间,济南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趵突泉里的那三股水至今还在心海里趵突着,漱玉泉边的李清照永远都是不倒的形象。记得在南门剧院看到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至今还激发着自己的写作热情。大明湖畔的辛弃疾的威武英姿还在自己心中威武着,记得那次拜过铁公祠,乘轮登至湖心历下亭,又登临北极阁后绕水西行。此时虽已届冬,可济南那山水相映的风貌,仍让人滋生出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感觉。

不得不说,我们那时的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很拮据的,我们住在宽厚街,我的三餐是步行好一段路去解放桥东路北的一个国营餐饮店买馅饼吃,一个饼一毛七分钱,巴掌大小,一顿吃俩或仨。山师大的老师给我们讲一个头午的课报酬才十块钱。记得那时的环卫工人还都挑着污秽桶……

我曾无奈地说过:见到的都是风景,走过了就有收获。我在文学道路上的这一路摔打到底收获了多少?真是一言难尽。2016年的一场电火将我的家当尽皆焚尽,当然包括我多年的创作心血,就连一个U盘也没给留下,那本跟随我打工游荡,从未离开的字典也永远地离开了我,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一大筐已变成灰烬了的书籍手稿而难过,看,已不能再看,扔,不忍去扔,那是我的心血啊!好在我的部分电子书稿有我的好友临沂高新区的作协主席雁阵老师保留了些,其中有我的长篇小说《土韵》的电子稿和我的戏剧作品十余部,累计有八十万字,其余等等皆成灰烬,无望找回。因那次火难前来看望安抚我的文友老师,我至今还感激心怀,是他们将我扶起,是他们的鼓励使我在文学创作的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雁阵、姚庆江、李学君、二丫、凌尘、袁冬青等等,还有未及过来的好友王洋、秦兴江以及网络慰问的《双月湖》的吕金良、李紫陌老师等等。很感激他们,他们是雪中的炭,是酷暑的风,他们让我又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谢谢了,我亲爱的朋友。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文学,那也就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精神。中国如果没有了浩如烟海的著述,那怎么还叫文明古国?中国如果没有了五大才子书,那还有什么可炫耀的?有人说写作就是一个堆砌文字的游戏,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写作是很神圣的事情……

一些值得读的散文(散文我的文学之旅)(2)

【作者简介】胡尊志(男),六零后,山东临沭人。从事农业,偏爱创作,诗、词、小说、戏剧曲艺等皆有涉猎,并小有收获,被授予“文学创作先进个人”称号,曾用名胡途、糊涂、胡途孤侣等。歌词创作获全国赛事一、二等奖若干,2013年应邀参加大众音协美丽中国词曲创作北京高端论坛。系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会员。

壹点号真言贞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