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祀的句子(清明祭祀的心语心诉)

清明祭祀的心语心诉(一)戴宗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节祭祀的句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祭祀的句子(清明祭祀的心语心诉)

清明节祭祀的句子

清明祭祀的心语心诉(一)

戴宗祥

今天我以心语心诉,献给我亲爱的父母大人和逝世亲人,旨在表达我对您们情真意切的挚爱深情和魂牵梦萦的缅怀思念!

我母亲马文慧,生于1913年农历11月17日(阳历12月14日),属牛,因病辞世于1974年农历4月10日(阳历5月1日),享年62岁。

母亲因突出脑溢血辞世时,我还在吉林边防守备部队服役,接到“母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后,我十分震惊,即请假奔丧。因路途遥远,当时交通不便,尽管昼夜兼行,还是走了4天才到家。由于当年月日气温较高,听从老辈劝说,未能瞻仰到母亲遗容,给母亲盖棺"刹钉"后,尽快让母亲入土为安了。未能再见上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让我成为一种愧疚,抱憾终身。

自1979年至1997年,每年清明节时,我总是要去母亲墓地祭扫跪拜;这个大节令,我很重视,风雨无阻,从不中断。我们母子虽阴阳相隔,但在清明节这天,我还是会以默默心语向母亲传达我的感恩哀念之情。

是时,我总要围着坟地转上几圈,追忆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追思母亲生前的教养之恩,追想母亲生前的大事小情,追念少时与母亲的朝夕相处……绕坟转圈,冥思苦想,追溯过往,遗憾不减……家中父兄是医生,却疏忽母亲高血压,导致急性脑溢血的过早去世,每每想起,我仍是痛惜非常,情不自禁的心痛的泪水会潸然双眼……

我常会这样遐想,母亲如果能多活些年份,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快乐啊!我们的孩子又会是多么的欢快跳跃啊!亲爱的母亲,我想您啊!非常的想您啊,齐美和孩子也都很想您啊!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因受凉而腹胀肚痛,母亲给我按摩腹部,有时通宵达旦,直到我腹胀消除,肚子不痛为止。

记得我上小学时,正处在1954年洪灾过后的恢复期,一天吃晚饭,我明显感到母亲为了让我吃饱,她却在忍饿不吃了,我说妈妈你怎么不吃呢?她故意打着饱嗝骗我说,她吃饱了。类似这样假装吃饱的饱嗝声,已深深镌刻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

记得1963年一个收黄豆的深晚,我因饥饿难忍从20多里远的学校跑回家,母亲不顾有病之躯,带病连夜安排我吃喝后,还为我炒熟几斤黄豆,让我天亮前赶回学校。后来我知道,由于这次劳累受凉,又加重了母亲的病情,导致她个把月后才得以康复。

记得我当兵时,她反复叮嘱我务必记住:“人是节节草,几辈子过到老”的道理,警示我人生维艰,勿要飘忽。

记得我由部队回家探亲时,因为和亲友们多喝几杯,醉后上吐下泄一天一夜,就如生了一场大病,母亲就守着我一天一夜,直到我安全无恙。

记得在我结婚时,她忙前忙后,一天晚上,在收拾完全家人吃喝后,又亲自亲手缝上喜被,一直忙到大天亮,通宵没休息。接着忙活全家人早饭,之后又去张罗别的婚庆事情,直到办完我的喜事,她起早贪晚,熬夜达旦,一天也没有休息过。后来我才知道,办完我喜事后,母亲累出了病,睡了好多天才见好。

记得最让我难忘的是教诲我长大后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一讲就是十六、七年,她常常不知疲倦、不厌其烦的讲得我进入了沉沉梦乡……

母亲对我们兄弟的关爱太多太多,五个男儿的培育成长,从呀呀学语到针头线脑,从衣着服食到学校学习,从健康快乐到参加工作,从成熟成长到取亲生子……谈何容易、何谈容易呀!

母恩难报,是千古事实。当我有能力回报时,她却又离我而去。最遗憾的是我结婚当年,没能把母亲接到淮安城看看。原计划来年探亲时,再请她来淮安住住。没想到我婚后归队不久,她老人家就因脑溢血逝世了。设想的美好,演变成虚幻,成为我的遗憾。她老人家的生前岁月,我却在吉林边防,无法尽到一个儿子应该尽到的日常孝道,我欠母亲太多太多了。

当年母亲逝世时,十里八乡的闻讯乡亲纷纷与她告别,乡亲们称赞戴大奶奶宽厚帮人,解困救急,慈善一生。邻居们、亲朋们来家借东借西时,只要家里有的,母亲就给拿,之后还与不还就当没这个事。还了,就收下;不还了,从不张口讨要,这就是我母亲为人处事风范。乡邻范茂林、严定珍、李士兰、郑秋霞、古永仁、古大爷、甘启贵、李春年、万德英、李春生、丁怀英、翟开悌、涂孝池、涂孝武、涂贵富、李士成、刘启厚、姚斌、陈桂泉、戴家冀、朱大明、严红等不少当事人向我讲述了她老人家帮助过他们的救急解难的事情。

我家仁和老宅,座东朝西,当时是一间门面带楼阁,后串连两小间,有个长方形小院子。是土改时从一个叫王泽浦祖父手中分得的。随着子孙降临,家中人口增多,母亲在40岁时就从仁和移居到草泽河南岸边上的三间平屋入住,这处房老子属于刘桥小庄区域。

从五十年代初起,她一边拉扯我们兄弟五人和一姨姐,一边还得种一点地,养些鸡鸭,以补贴和改善人口增多的家庭生活。母亲自移居刘桥小庄后的22年里为子孙成长、为父亲事业含辛茹苦,忍饥耐饿,忍辱负重,辛勤劳作的奉献付出,我是最清楚不过的。因为在几个兄弟中,我17岁前的小学和中学时期,除住校时间外,都是住在家中的,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我陪伴母亲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老大婚后住仁和老宅,老二去扬州读书,老三在南京学徒,老五还小,而我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家庭生活生产的见证者、协助者和参与者。

我在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期间,自觉很懂事了,为心疼母亲,总想为母亲分忧,总想尽可能帮助母亲干些“扫、抬、挑、翻、挖”等事情。由于少年积劳成疾,曾导致我闷咳40余年。为此疾患,我曾利用出差机会,天南地北的求治问药,寻求名方偏方,屡尝千药百草。我大嫂陈秀英在世时就曾多次说过:“四爷这个闷咳病,是小时候帮奶奶做事累伤的。”

说起母亲,她也非平凡之女,她是当年蒋坝镇著名老中医的三女儿,外公马老先生虽不是大富大贵,也绝非贫困潦倒。外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在当年蒋坝地域享有极高声望。加之外婆乐善好施,人缘广结,蒋坝地域百里范围的民众都很敬重外公外婆这一大家人。认得母亲的人都称母亲为马三小姐。她下嫁我父亲后,居然在40岁时,带着几个孩子,“下乡”学种地、学养禽,母亲念过几年私塾,有点识文断字水平,她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下乡知青”。她支持共产党一切主张,拥护共产党一切政策,响应共产党一切号召,并和父亲一起亲手把三个儿孙送去当兵,积极做实支持国防建设的事情。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她还协助父亲做了不少支持新四军,转移“北撤”干部的地下工作,她曾经将陪嫁压箱洋钱(银元)400块,奉送给地下党组织,帮助和资助在我家养伤治病的胡学龙、万立玉、吴锡昌、焦尔恭等几十个干部“北撤”。老干部焦尔恭、陶冶、潘星五、潘江、万德庆、焦维喜、伍发绪、刘兆信等人和我谈起印象中的母亲说:你母亲是个忍穷耐富,勤劳朴实,很能吃苦,很有见识的女性,她在当年那个情况下,敢为共产党做事,现在又舍得送三个儿孙参军,真是了不起的。

她老人家直到逝世,也没有离开过小庄老屋,硬是把青春年华和一生付出,奉献给父亲,奉献给儿孙,奉献给戴氏家族,奉献给共产党事业,唯独没有她自己。

虽然母亲辞世40多年,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已嵌入我的脑海中,存活在我的心里头!

生活证明:我的母亲是个好母亲,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是一名红色革命的参与者,也是一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我们会永远缅怀她老人家的!

二〇一六年四月四日日记

二〇二二年四月四日公开

备注:记载事实,留着回味。献给未来,留作回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