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

很少有人知道,杜甫跟陶渊明一样,曾经爱煞自然。他为自然的一切写诗,春夏秋冬雷电风雨都写,就像陶渊明痴迷于南山、菊花一样。其中有几首,是写动物的。

那段时间,杜甫大概在浣花溪畔,见了无数自然风景。也很细致地观察了一些小动物。但心中毕竟有别的想法,便将它们写下来,略做寄托。但其中流露的那种山野散人的清绝悠闲之思,却也无可否认。

或者,他在想象诸葛亮卧读隆中的日子吧!心疼的还是世人。所以,他羡慕鸥,心疼猿鱼鸡虫麂,只是冤枉了“犬”,让狗背锅。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1)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雪暗还须落,风生一任飘。

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2)

此诗比较奇特。首句就讲“寒鸥戏”,而实际上鸥不能戏,所谓鸥戏,只是人的角度看出去而已,实则鸥只是在天地间偶然飞动而已。所以,杜甫说“无他”,又说“亦自饶”。是说鸥的闲散,它们是不需要担心其他什么的。这是闲散之人才能有的真趣,忙得像总统,是体会不到的。

所以,杜甫写鸥“却思”、“随意”,悠游自得。如何能得此心,不过是“无他亦自饶”罢了,总之,它们不需要操什么闲心。

雪暗须落,雪来不辞;风生任飘,风去不恋。鸥的心思,是不怨不尤,居之则安。

杜甫自己呢,恐怕未必如此。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3)

按照杜甫自己的想法,君子处于艰难之地,初心不改,即便杀身成仁,此是正道。若私自屈伸,枉论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意,那是为蛇为鳖,是奇道,而非正道。

自古正不废奇,奇不害正。

正奇并无高下。只看人怎么选择,不同人有不同选择。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恰在此处。

杜甫是个敏感的人呐。也是个老实人,他身处乱世,写个猿猴,都不愿遮掩,所谓“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不过都是说情景。也都是说人。猿猴尚且如此艰难,何况是人?

所以,杜甫在纠结,是否藏于山林,作“隐见”之计。只是他一句不说人,也不知是借猿讽人,还是借人讽猿。

最终的计较是,遵从大流,遵从本初。所以用“元”字,元就是本初,本来。又用“或”,字,这是偶尔为之。毕竟不常见。

常见的是“从众”,目的是“全生”。

就这样吧,追随本性与大流,苟且而生。

唯一所求,只是“父子莫相离。”

黄鱼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4)

这不是想吃烤鱼了。只是一片沉沦之叹。天下多少才人能人,少小壮志,如杜甫那种“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也曾“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最终呢,不过是被泥沙吞卷者为多数,能梦想成真者,凤毛麟角。

而他们,也明明一身龙鳞呀。

杜甫不是自惜,是为天下才子叹。古来多少豪杰,淹杀黄浪泥沙之中,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万万千千。能彪炳青史者,千百年来,不过磊磊百十人而已。

所以,起句用“日见”二字。

所谓“日见”,就是刚见一个,又是一个。

黄鱼一个有一个的出“新浪”。黄鱼儿们一片雄心壮志,浪色如新,天地真大,为龙为雨,大展身手。

可怜后面几句,直降而下,气色全无。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写的是大才不适小用,人生狼藉不堪。

人生呵,跟才志无关。如黄鱼,化龙之志,不过被抓去喂狗。如杜甫,一片致君尧舜心,在此看鱼。

前四句,全凭“日见”二字统领。一气呵成,却前后令人愕然。日见鱼儿龙志,也日见鱼儿落魄,难保自身。

背锅的是狗。狗没罪!

世间传说,天有风雷,会送神龙上天。而黄鱼不享此福。事出新奇,风雷背志,可为一叹。

然则此时如何看,杜甫心淡,说,就当时一个习惯看吧。

最神奇的是最后两句——“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泥沙吞卷黄鱼,杜甫不怪泥沙,却怪鱼儿长了龙鳞。

如怪泥沙,则说明以龙鳞自负,就像有才之人自负有才,如人生不顺,便怪别人瞎了眼。

如今怪龙鳞,则是视自己如泥沙。

这是看淡,如此遭遇,跟谁也没关系,只怪有才!

呜呼呵呵!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5)

麂[jǐ]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此诗不可多读,全诗皆苦。

别,本是心苦之字。再加一个“永”字,更苦。

麂在清溪之间,奔跳自得,一个不小心,便是永别群体,陈列庖厨之间。但是麂不敢恨庖厨,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世事颠覆,孰能辨之?

一与之别,便成永别。然而,享用者,几曾知道被烹者之苦。在他们心中,还是为麂为盘中之餐,是蒙受恩情。

“蒙将”二字,用得真是传神。

而麂,只是自责。

后四句,大概是说乱世生存之难。“轻全物”,意思是最初不以全物命为心。不过是无法罢了。人命微贱,物命不值,然而全无办法,因为那些衣冠楚楚的公侯,本身也就是盗贼,你有啥办法,还不如顺其自然。

庄子说,以不才终其天年。

但你再不才,你也想不到他们要吃什么?也许,一个庞然大物被放到,只不过取嘴唇上那一点肉而已。鲨鱼是庞然大物,但是没人吃鲨鱼肉,不过是吃那二斤鱼翅。

这不是盗贼是什么?

鹦鹉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嘴谩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6)

此诗简单,鹦鹉之所以有别离,是因为鹦鹉长得好看,又多知,所以人要网罗它。至少,抓回去可以让学说话。

只是写得比较巧,第一句“含愁思”,似乎是写鹦鹉情状,但忽然直追缘故——聪明忆别离。

如今困在笼中,翠衿浑短尽,羽毛都不见了,只因为那红嘴瞎嘚吧,谁让你说人话。

可是呀,可怜。一个“谩”,就说明可怜。谩,轻易就多嘴,可是谁让你多嘴呢。应该闭嘴。

杜甫的意思,隐隐是说,要“明哲保身”,不要多嘴多舌。所以前四句,追悔既往,后四句独悲将,陶渊明所谓“悟已往之不谏”,但陶渊明“知来者之可追”,杜甫却知道“来者”无论如何是追不了了。

所以,全是的承(第 3、4 句)、转(第 5、6 句)、结(第 7、8 句),都在写鹦鹉自思后悔。

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杜甫写动物的古诗(鸡虫猿鱼都心疼)(7)

这是杜甫写动物的诗中,少见的一首七言。但意思很明白。

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小奴把鸡绑了要去卖,因为家中人觉得鸡吃虫子,体念上天好生之德,虫子也有命呀,蝼蚁尚且惜命,为啥吃虫子?把你卖了。

但是并不知道鸡被卖了,也许会被做成大盘鸡。

于是杜甫让小奴把鸡放了,这种鸡虫之失,乃天地众生之悲剧,人管不了。

所以,杜甫诗中第一次写“虫鸡”(在第 5 句“虫鸡于人何厚薄”),第二次写“鸡虫”(在第7 句“鸡虫得失无了时”)。可见,在他心中,鸡虫,虫鸡,都是平等的。

这只是讲一个道理,借的是《孟子》的故事,孟子讲了一个故事,齐宣王见到有人牵着牛经过,就问牛用来做啥,对曰:“杀了衅钟。”

齐宣王说,你看它全身战栗,无罪被杀,我不忍心。

对曰:衅钟的事情不办了?

齐宣王说,杀头羊吧。这牛太可怜了。

孟子说你只是看到了牛的恐惧可怜而不忍心,你没看到羊也吓得发抖呢,你这么一说,羊圈里都是恐惧的气息。以小易大,你以为羊不知道?你如果有仁心爱动物,牛跟羊都别选了。

杜甫此诗,不过是用这个故事,换了一个故事,说明众生之悲无了时。

所以,杜甫“倚山阁”,“注目寒江”,思绪万千,料想心中很难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