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放翁 《游山西村》)

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与王维《终南别业》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颇相似,而那十四字真笨。

王之二句是调和,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生活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山重水复”十四字太用力,心中不平和。诗教温柔敦厚,便是教人平和。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终南别业》)

王维之“行"并非意在“到水穷处”,而“到水穷处”亦非“悲哀”;“坐看 ”亦非为看“云起”,看到“云起时”亦非快乐。只是自然而然,人与自然合而为一。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其五)

生即道,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亦然,偶然行至“东篱下",偶然“采菊",偶然“见南山”,自然而然,无所用心。

令人大笑之事只是刺激,佛不要刺激,甘于平淡而欢喜。如慈母爱子相处,不觉欢喜,真是欢喜,然后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大欢喜,而不是哈哈大笑。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4)

炉烟忽散无踪迹,屋上寒云自黯然。(陈简斋《题小室》)

才说炉烟散尽,即接上“寒云”,意境好,惟“黯然”二字太冷,境象亦稍狭小、枯寂耳。(庄子“薪尽火传”,意似“炉烟接云”。)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5)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

二句是静,不是死静,是佛的境界,佛讲“寂灭”而非“断灭”。

王维盖深于佛理,“灭”乃四谛之一(谛,真理之意)。“断”是止,是死,佛非如此。佛讲寂灭,既非世俗盲动,又非外教断灭,“雨中山果落”二句即然。

王摩诘诗是蕴藉含蓄,什么也没说,可什么都说了。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6)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省试骐骥长鸣》)

余是入世精神,受近代思想影响,读古人诗希望从其中得一种力量,亲切地感到人生的意义,大谢及王维太飘飘然。

山水诗作此必此诗,诗外无诗,无馀味。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亦无人生,而余喜欢,即因孟写得深,王浅。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 顾随讲古诗生即道(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