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

古往今来,翻看我国古典文籍,都会发现在我国文化史上教导读书人,需要讲究两个字“气节”。“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浩然正气的文天祥至死不屈,留下了铮铮铁骨。“精忠报国”的岳飞,一生征战沙场,却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但他为民族、为国家的大义留下的气节至今鼓舞着每一个人……

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1)

精忠报国

​除了这些刚直的民族英雄拥有挺拔的脊梁之外,一些文人墨客也在历史上深受人们的敬仰。比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些先哲圣人所蕴含的气节值得每个中华儿女传承下去,他们形象地展现出什么叫做“大丈夫能伸能屈”!

但其实这几句话,出自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太史公司马迁之手,司马迁更是将“大丈夫能伸能屈”阐释的淋漓尽致。

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2)

司马迁

“江山如画,雄姿英发少年游”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司马谈整理编纂史籍。后来先后跟随孔安国以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学习。可能当时年少轻狂,司马迁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父亲的鼓励下,司马迁背起行囊,开始漫游全国,走访了许多地方去当地采风,并且搜集了大量的风俗跟传闻。

后来汉武帝准备前往“泰山封禅”,不料司马谈此时身患重病,大限将至。司马迁连忙回家照顾父亲,司马谈临终告诉他自己的祖先其实是周朝的太史。为了振兴家族名望,司马谈一直正在着手编写一部史书,亲手将这本书交到司马迁之手,并小心嘱咐他好好编纂,不能有丝毫纰漏。于是司马迁子承父业,继续担任“太史令”一职。

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3)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本来太史令做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朝中来报说李陵在前线投降了匈奴。李陵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好友,平时两人关系就走得比较近。这个时候,本就对匈奴咬牙切齿的汉武帝,听完这个消息以后自然勃然大怒,朝中众臣也纷纷对李陵“落井下石”。

只有太史公一个人仗义执言,对汉武帝说道:李陵这个人在家的时候对母亲很孝顺,在军队对自己的部下也很讲义气。即便这次也是慷慨赴国难,自己领了不到五千的兵力深入到匈奴大军的腹地,前方来报李陵将军也是击杀了数万敌军。

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4)

狱中司马迁

大家纷纷说他变节投降,单单纠结于这一点,根本不考虑在没有援助情况下前线将士的心情。穷途末路、弹尽粮绝也不过是想对匈奴诈降,以求将来“里应外合”,报效国家!

“获罪固已多,人情比纸薄”

汉武帝听到太史公这样说,很明显就是在为李陵开脱。在众臣的怂恿下,刚愎自用的汉武帝下令给太史公两个选择,第一个便是“处死”,第二个则是以“宫刑”代死刑。毕竟对于史官来说,处以宫刑没有后人自然跟处死无异。

这对于一个正处于青壮年的男人来说,无疑比死还要难受!但为了父亲的“遗志”,太史公毅然决然选择了“宫刑”。更让太史公觉得难过的,则是以前那些跟自己“称兄道弟”的好友,此时都不见了“踪影”。

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5)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甚至于自己的亲戚对他也是“不为一言”,狱中的太史公只能受人凌辱。最后连“议罪银两”都交不出一文的太史公,只能延期坐牢时间来赎罪。体会到人情冷暖的太史公,出狱以后,便立马着手自己手上父亲留下的“遗作”开始整理编纂。

“拾笔重修史,美名万古存”

公元前91年,从入狱前就已经开写的《史记》,历时17年终于大功告成。书中总共有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内容上既详细记载了历代帝王的政绩、各个诸侯的兴衰;又记载了许多历史上重大人物的言行事迹和礼乐、天文、历法、大事年表等等许多内容。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率先采用“纪传体”形式记录历史的写作方法,得到了后世史学家高度的赞扬。而且《史记》当中,文史结合,无论是叙事还是刻画人物,都能将一个个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少年当自强事例司马迁(司马迁浩然正气存千古)(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这也跟太史公司马迁的身世遭遇有很大的联系,正如他自己写下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面对汉武帝的暴行,太史公司马迁并没有选择“以死明志”,而是将自己的志向化为纸上的笔墨,将自己的浩然正气留存天地间,深深影响着后世每代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懂得能伸能屈,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