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

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1)

感受到失去,感受到虚无,处于失去状态的甄士隐,感应到跛足道人的哀叹。回顾往事,他感觉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于是就跟着道人离开尘世,云游四海去了。但是,他这样做,对吗?

01 甄士隐遁入空门

甄士隐本来是个很不错的人。对内,爱妻子和女儿,把她们当作自己在世间最重要的牵挂。对外,他乐于助人,甚至对贾雨村这样本来就没有什么深交的人,都可以封几十两银子慷慨相赠。

按说这样好的人,应该得到好报才对。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他后来不仅女儿被偷走,家庭还被烧毁,以至于要去投奔自己的老丈人封肃。那个封肃也不是个能够雪中送炭的人,不仅克扣女儿女婿的银两,还到处说这个女婿没有能耐。

甄士隐这个时候,已经不可逆转地落魄了。他整个家庭越来越萧索。但即便如此,他的生活还是无忧的,过下去没有问题。可惜的是,他的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打击。他非常后悔来投奔自己的老丈人。

但是,时光已经不可能到退回去。这个时候的甄士隐,生命已经所剩无几。他在反思,自己到底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他经常这样想。还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即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这首歌,以哀叹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它认为大家虽然都说神仙的生活是很好的,可是因为忘不了功名、金银、姣妻和儿孙,所以并没有去追求神仙的生活。而到头来,他们所追求的一切还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变成了泥土,变成了虚无。所以,它用事实来提醒大家,到底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这首歌的内容和气质,正好符合甄士隐这个时候的心中所感。他的落魄的生活,与以前曾经的望族和生活繁华构成了鲜明对比。过去已经失去了,他现在产生了很强烈的虚无感。人在心中产生虚无感的时候,特别容易感知到那些表达虚无感或者哀叹虚无感的东西,因为这是同感共鸣。

所以,甄士隐就这样被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深深打动了。他不仅被打动了,还深刻理解了世间的诸般苦。他感受到,不论怎么奋斗,不论一时间多么繁华,最终都会归于失去,走向虚无,“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既然如此,还不如赶紧看透红尘,离开红尘,跟着师傅们去修行,这样还能获得很稀有的心理安定。就这样,也许是因缘汇合,甄士隐抛弃了妻子,离开了滚滚红尘,跟着跛足道人去修行了。

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2)

02 空茫的世界为什么具有吸引力

用普通的话说,甄士隐这是遁入了空门。所谓空门,就是空虚的世界,不再参加现实社会关系互动的世界。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选择遁入空门。追求虚无感,走出实在家门,选择出家的人并不仅仅甄士隐一个,还有很多很多。古代有,当代也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会有。他们这样的许多人,都对空茫的世界有着真实的追求。为什么空门这么有吸引力?

这种空茫,是对如雾一般的世界的渴望。为什么要渴望雾一般的世界呢?未知的,反而美,也可能有自己想要的。但是,自己想要什么呢?他们其实也说不清楚。

从现代视角来看,空门对这些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能够提供以空虚为基础的精神归宿感。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规律是什么,所以他们往往精神上陷于困顿,滚滚红尘中,他们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乡。这个时候的他们,往往非常痛苦,因为他们想找到切实的精神家园,但是一直找不到。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

这个时候,出现的空门,虽然显得空虚,但是正好符合空虚的灵魂对精神家园的要求。这个时候,能够满足他们精神归属需求的,必定是空虚的,而不能是实在的。因为实在的东西,会使他们联想到身外的红尘世界,所以他们就会感觉到还是没有得救,还是没有被拯救到长久的快乐世界。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精神家园,是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那只能是空虚的。当然,这种空虚,不是说是完全空茫茫的世界,而是在空虚中要有具体描述。这种描述,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就是要能够为他们提供精神安定性和精神高位性,让他们感觉到在这样的空茫世界中,精神不会受到得失之间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苦闷的折磨。他们在这里可以得到常态安慰和快乐。能够为他们提供精神归属感,这是空门的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此外,空门世界能够给他们提供对红尘的遮挡。他们很多人进入空门,并不是想真正修炼精神,更多的是要逃避红尘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比如,包惜弱十八年后再次遇到杨铁心,知道完颜洪烈是郭杨两家悲剧的罪魁祸首以后,感觉到无颜见人,就想皈依佛门,了却尘缘,实际上这就是逃避红尘带来的痛苦。

总之,空门所内涵着的虚无,使他们精神上能够得到安慰和快乐,于是他们以为这就是他们应该有的精神归宿。这种现象是人类社会的重大事实。不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地区,都是存在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回答,人应该追求虚无吗?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它的逻辑起点,虚无是什么。

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3)

03 虚无是什么

甄士隐他们遁入空门而出家,实际上是对虚无的敬畏和接受。所谓虚无,没有实在东西,最终要归于空无状态的属性。虚无,意味着眼前感触到的,都是不真实的,最终都是要失去的,最终都意味着是没有和空无。那么,人应该追求虚无吗?

虚无感,实际上是失去感。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虚无呢?因为它基本上是失去的感觉。什么人容易感觉到失去呢?经常失去以至于最终失败的人。他们基本上在现实中处于被打击,被排挤的地位,以至于他们已经得到的利益,已经失去、正在失去或者最终会失去,这使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最终失去感。这种最终失去感,让他们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幻灭感和虚无感。

虚无感,实际上也是无力感。因为无力抓住现实的东西,促成现实的改变,所以他们内心往往产生强烈的无力感。无力,就是基于虚弱的空无。

失去感很强的人,无力感很强的人,往往容易悲观,他们容易认为不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客观现实。在这样的虚无感很强的心态的推动下,他们容易去追求没有特别大的斗争压力的虚无的精神世界。他们在这样的精神世界中,会感觉比较轻松。虚无感很强的人,认为红尘上的东西都已经不值得追求,不如出家,主动使一切归于虚无。

总结起来看,精神痛苦的人,容易出家而遁入空门。而且,精神上长期痛苦的人,更容易遁入空门。失去感和无力感长期持续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到抓不住时代脉搏,也无法进入社会结构中占据比较有利的位置。总之,他们是被排斥在社会主流航道之外的人。

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那些出家的人,他们在正式出家以前,内心很长时间以来,已经有很大的虚无感。出家那一刻实现的质变,来源于很长时间已经存在的量变。甄士隐在跟着跛足道人出家以前,生命力已经非常衰弱,甚至基本上就是等死的状态了。持续很长时间的虚无感,已经笼罩住了甄士隐。经由跛脚道人的点拨,甄士隐突然间实现了质变。

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4)

04 出家的实质

因为出家以后,不再为社会创造生产价值,所以出家本身作为社会行为,需要耗费很多社会资源才能支撑住。所以,出家人的生活对社会来说,是耗费型的。如果他们确实很合理,那么社会就应该为他们付出代价。如果不合理,那么社会应该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再论证。而是否合理的基础,在于出家行为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第一层,寻找精神归宿。人的精神性需求,要求必须寻找到精神归宿。有了精神归宿以后,人才能安定下来,才能稳定行为。这样,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合理性的支撑,才能因为有了合理性支撑,而说服自己继续这样做。

第二层,选择利益。选择遁入空门的人,实际上他们的选择也是利己性的。他们看似离开了利害得失,实际上仍然在利害得失中挣扎。他们为什么要遁入空门?不就是因为归于空茫以后,就不用在世间受苦了吗?也就是说,他们选择遁入空门,本身也是利害得失权衡的结果,他们选择的是得到快乐。所谓离苦得乐,说到底还是对快乐利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他们仍然处于苦乐之中。

第三层,选择逃避。大多数出家的人,并没有追求精神归宿的自觉性,而是被动寻找精神归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心中才会好受些。他们往往是因为在世间被打败了,所以心中很难受。基于心理补偿,他们就需要逃避到另外的空茫的世界,寻找精神安慰,说到底就是逃避。所以,大多数人遁入空门,实质上是失败后的自我逃避。

不论怎样说,出家实际上都意味着某种失败。即便是那些追求精神解放的自觉的人,他们遁入空门,也是因为在现实中无法找到精神归宿,以至于必须通过其他思想系统来实现救赎。他们需要出家,走到虚无的另外的世界中,才能得到精神完满和精神安定。

所以,不论他们出家的时候,是否已经自觉,或者是否有足够理由可以说服自己以及家人朋友,他们的出家本身都意味着是被动和跟随,以及在被动跟随基础上的社会回避。

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5)

05 人应该选择什么

要判断应该不应该出家,或者出家好不好,要有判断的准据。这个判断的准据,应该从人作为人的本体上来,即对准人作为自体所内涵的实质。

人作为有生命力的生物,它的所有思想和行动的根基都是生命。人的生命力是自然及天地的赋予。生命力是宇宙中的宝贵东西,与无知无觉的自然物质相比,它是无数年进化的精华产物。

所以,生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东西,而成为判断人的思想和行动是好是坏的基本标准。由此,人类的最大应然性,就是要忠于本位的生命力。因此,把它当作第一要务,维持生命力是人最大的本能,顺应这种赋予的思想和行为,才是应该被提倡和尊重的。逆反这种赋予的,应该被反对,不应该被提倡。

对人来说,好好地活着是第一要务。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说老天爷都想让人们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着才是顺应天意,才是顺性而为。如果是自杀,或者戕害别人正当的生命力量,就是错误的,就应该被谴责。如发动邪恶战争,侵犯人家的正当领土和资源,把其他国家的人民当作牛马使用,这都是损害生命力的,都是应该被反抗的。

华佗神医救人无数,这样的人会让人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应该尊重他,甚至钦佩他。他们才是真正救助他人生命力的人。再如毛泽东被称为伟大领袖,又被称为救星,被万世所铭记,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无数人从苦难中得救,他们的生命力可以得到延续。

人作为有精神力的存在,应该不断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属。仅仅有生命力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找不到真正的精神归属,很多人就不会那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力,甚至认为生命力并不太重要。

精神归属,说到底就是真正值得付出生命力的精神追求,也是值得付出生命力的价值目标。因为生命力对人的重要性,所以人的精神归属的第一层,或者说是最近一层,应该围绕生命力来展开。生命力的最大化最佳化,是人的精神归属不可或缺的一层,甚至它是基础性的一层。因此,人类的生命力应然状态,是人精神上的自体归属。如果不利于人类获得最大化的最佳生命力,那么任何精神设定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应该被宣传和接受的。

但是,因为人的精神具有脱离物质基础和肉体生命力的性质,所以它最好是在社会关系之外,可以独立自足的东西,表达的是人类应然性。这样,精神归属就是悬挂在前方高远处的精神涡旋,可以让人们真正地追求。它是人类的应然归属,是精神上的理想王国。

这样,生命力是第一标准,而精神力是第二标准。人们应该按照精神归属的要求,在符合精神归属的前提下,深刻珍惜上天赋予的生命力。人应该选择和追求的,是能够提供良性精神归属、保护和增长生命力的思想和行为。人世间所有的精神归属的设计,都应该以这个根本标准来判断和展开。符合这个标准的,应该支持;背反这个标准的,必须反对。

顺应活体的自体本性而活,就是有价值,就是应该去做的事情,就不是虚无的。反之,背反活体本性的思想和行为,才是真正虚无的,不应该被提倡。提倡生命皆是虚无的思想和行为,都应该被反对,甚至被反抗。因为它违反人作为活体的本性和本能。

那么,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应该支持出家吗,或者应该支持什么样的出家?

甄士隐有什么品质(甄士隐他们不明白)(6)

06 人应该追求在家中的解放

从生命力本能的角度出发,出家意味着逃避,是对生命力的浪费,也是对现实问题的逃避。像甄士隐这样的出家,实际上是因为心理很苦闷,感觉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才去出的家。他出家,是对生命力的浪费,是对社会责任的逃避。放远一点说,如果所有男人都这样,心理苦闷了,就直接离家出走而抛弃发妻,这样会有好结果吗?所以,这样的出家不应该被支持,因为它在逃避责任。

也有有人会认为,甄士隐出家是在提高思想境界。不错,作为有精神性的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但是这种提升,必须以把生活过得更好作为基本目的,否则就不可能是真的提升。如果提升的结果,就是放弃现实的各项责任,那意味着是逃避,是懦夫的行为,不能提倡这样的行为。失去人性的修炼,不是人性的升华,而是人性的放弃。这样的放弃式修炼,不是人应有的顺性而为,不应该被提倡起来。

力图寻找精神归属的人,应该在家中,即在社会关系中,通过寻找到更优位的进步,而寻找到可以找到的精神解放。第一,要彻底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理解了规律,就看透了社会的运动,就不会产生迷茫感。这就从根本上解脱了受制于客观未知性而产生的迷茫感和被压制的感觉。

第二,获得精神归属的正位。在理解社会规律基础上,人也就知道人类将向何处发展。未来的发展状态,将是人类的精神归处,就是应该被当作应然性王国的。如果有利于人类理想状态的早日到来,这样的事情和状态就是应该追求的。

这样,宗教中的虚无状态下所描述的抽象理想王国,就被现实的未来理想状态所代替。这样的代替,意味着人类的精神能够找到现实的可欲的未来王国。这恰恰是人类精神归属的未来正位。

而且,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人类的精神归属可以分为近体未来、中体未来和远体未来等各个层次。由此,人类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精神属性的要求层次,而设定适合自己的精神归属性。

第三,积极参与社会互动,找到自己的现实站位,进而找到符合自己属性的精神未来。找到自己有实力作为基础的现实站位点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点的支撑,那么对未来的设想,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所以,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在社会合力中,尽量找到自己的现实站位点。由此可以测量对未来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从而设计符合自己站位点的精神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把现实站位点和未来终点联结起来,以便获得精神安定。

在家里,在社会结构中寻找精神解放,寻找精神安慰,寻找精神归属。只有这样的精神家园,才是稳固的,才是增量的,才是对社会有益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精神家园,所以它们是最适合每个人的。

不得不承认,古代人通过寻求空茫来给自己安慰,也实在是迫不得已。甄士隐他不可能知道什么所谓的社会发展规律,更不可能知道什么阶级分析,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他们那个时候的认识水平非常有限,不可能指望他们真正找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提供给人们无穷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已经空前增长。这样也就为特别需要精神归属的人,他们在家中升华精神,提供了现实可能。

也就是说,当代社会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是可以弄清楚社会是如何发展的,所以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可能性,就是在家中不断思考和修炼,就可以破解蒙住自己精神之眼的迷茫,也可以由此逐渐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客观上,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所以那些代表社会发展趋势在思考的思想者们,可以比普通人更快也更深地找到精神归属,从而可以向整个社会快速复制自己的思考所得。也因此,为人类社会普适性提升精神认知水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所以,整体来讲,不应该提倡出家,而应该主张在家里不断修炼而进步,以最后获得精神解放和精神安定性。

当然,就现实中的人类精神解放水平看,有两种出家的情况可以被理解。第一种,就是为了发扬光大佛道教义中的正面积极的部分。那种天生对佛道感兴趣的人,可以发掘和弘扬佛教和道家中的积极思想部分。他们出家,专心研究和传播的活动,是积极的,应该可以被理解。第二种,是通过皈依佛道才能活下去,即出家修行才能挽救和保持他自身的生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