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里面戍边将士思乡的诗句(林雨化的边塞诗和思乡诗)

林雨化(1744—1811年),字于川,一字希五,福州螺洲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5岁时中举人,先后任惠安、韶安、南平、宁德等地教谕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在宁德教谕任上,因反对县、府、省三级主要官员勾结地方劣绅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而遭报复,被构陷蒙冤入狱7个多月后,流放新疆长达五六年直到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廷整肃福建官场,数十名贪腐官员全部被捕并判处死刑后,林雨化才九死一生,于1797年寒冬腊月回到福州螺洲家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边塞诗里面戍边将士思乡的诗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边塞诗里面戍边将士思乡的诗句(林雨化的边塞诗和思乡诗)

边塞诗里面戍边将士思乡的诗句

林雨化(1744—1811年),字于川,一字希五,福州螺洲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5岁时中举人,先后任惠安、韶安、南平、宁德等地教谕。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在宁德教谕任上,因反对县、府、省三级主要官员勾结地方劣绅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而遭报复,被构陷蒙冤入狱7个多月后,流放新疆长达五六年。直到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廷整肃福建官场,数十名贪腐官员全部被捕并判处死刑后,林雨化才九死一生,于1797年寒冬腊月回到福州螺洲家里。

福建省委党校林怡教授说,林雨化擅诗歌、古文和时文制艺,推崇弘扬朱子理学,对乾嘉两朝福州士风影响深刻,被时人称誉寄望为“考亭之嫡派”。他以忠孝清直名列《福建通志·儒行传》《闽县乡土志·孝义》《螺江志·人物》等乡邦文献中。他中举前已被福建学政纪晓岚、福州郡守李拔等人赏识。他本人也有识人之鉴,奖掖、提携、培养了陈若霖、林瑞春、梁章钜、林则徐、陈功等青年才俊,这些人后来都中了进士,并成为清中后叶的重臣名宦。

即便流放新疆,林雨化虽为“戴罪之身”,但当地官员知其蒙冤,且钦慕他的道德文章,就派他“掌义学”。陈若霖说林雨化在新疆“倡明正学,所作《中庸代讲文》,乌鲁木齐人习其书,闽南林夫子至今不忘也”。

对于林雨化西出阳关后所作的边塞诗,前人评价甚高,称“雄健”“不减唐音”“凄壮似杜”。其《笳声(秋声十咏之十)》云:“最是霜笳不可闻,清秋蓦地起愁云。哀连画角声偏壮,怨共边鼙拍不分。岂为太平忘警备,早知绝域扫妖氛。丈夫那学沾巾泪,一剑权从定远军。”

举人陈烺曾经点评林雨化的诗:观其塞外诸作,豪宕激越,有鸣笳吹角之声;倚剑崆峒,天山挂弓之概。虽思亲忆乡,时作侘傺语,而英英之色自流露楮墨间……盖希五之门径从陶入,陶之诗真意弥漫,冲口而出,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不自知为穷为达也,写吾诗而已;不自知为工为拙也,抒吾意而已。

林雨化流放途中,得到有良知的士吏和故交的礼遇,如途经花县、平凉时,先后得到六合县尹、故交友人龚海峰的款待厚遇。其诗《谢六合县尹闻公》云:“被遣经花县,回头已五年。衔冤飘绝塞,破格恤寒毡。老得归枯骨,恩犹记大贤。琼瑶惭匪报,感激托诗篇。”

龚海峰即龚景瀚,和林雨化是同年举人,中进士后长期在甘肃为官,作为平凉的地方军政长官,清介有政声。他留宿好友林雨化在其府衙中休息数日,并让两个儿子向林雨化请教作文之道。

“片云家万里,孤梦客三秋”,流放新疆期间,林雨化还写了许多思乡诗,如《西行杂咏(其二)》云:“笨车日昃正斜笼,浓浓炎尘扑面烘。却忆江头榕阴下,饱餐午饭纳清风。”《凉州望月》云:“明月出东南,正当我家处。见月不见家,泪落忽如雨。”

举人林志仁评价道:希五由孝廉选宁德教谕,忤上官,谪戍塞外,赦归,诗亦愈工,人亦以为塞外江山助之。余曰:希五素工诗,江山特其诗料耳,助云乎哉?且希五诗中自有江山也,情之所寄,兴会淋漓,江山直奔赴腕下。余尝读其诗,古体似陶潜,近体似崔涂马戴……夫江山不朽也,希五诗亦不磨也。迩来渐入化境,较出塞时尤工,不必江山矣。

1830年,女婿、清御史大臣陈功和族弟、清内阁中书林瑞春主持刊刻了林雨化诗文集共四册,号为“灯花窗藏版”,众多名流如陈烺、林志仁、赵士泉、陈大煜、林芳春、陈若霖、梁章钜、林则徐等为之序跋。该书现收藏于南京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大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

2009年6月,福建省文史馆资助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林怡教授点校的《林雨化诗文集》。著名历史文献学家来新夏先生专门致电林怡,连声道:“能出版雨化其人其集,真不容易,太好了!这个人对林则徐关系甚大,此书出版,很好!”

“林雨化的道德文章对陈若霖、梁章钜、林则徐等福州后进影响深远,对林则徐的官品人格影响尤深。”林怡说,从新疆回到福州后,林雨化老当益壮,在福州开元寺、三坊七巷、乌山等地亲执教席。他和梁章钜的父亲梁上治、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以及梁章钜的岳父、鳌峰书院山长郑光策都是至交好友,时常一起析文论道,孜孜于培养青年才俊。

陈若霖称自己和从姐夫林雨化“交相亲爱”,说他“秉刚严之性,骨格坚苍,音响洪亮”,“门下士薰其德者多成伟器”。林则徐22岁时撰文高度评价林雨化:“先生之文不朽,先生之教其亦不衰矣。”

嘉庆十一年(1806年),32岁的梁章钜为林雨化诗集作序,赞曰:螺江林希五先生于余为父执……历观先生生平,崇孝友,厉志节,中岁经忧患而养益粹、气益平,读书必求心得,好奖掖后进,尤喜以古文词提唱学者,其素所树立者然也。其于诗也,则亦率此而已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