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

#创作挑战赛#

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国分兵占领德国,位于苏联控制下东德境内的柏林,也被划分为东、西两个占领区,西部由美、英、法国控制,而东部则为苏联控制。

随着欧美盟国与苏联在二战的同盟关系告一段落,原本的友好盟国关系趋于互相敌对;而西部的盟军控制区是否要继续由西方盟国掌握,或者是并入东德等系列问题,也逐渐导致冷战时期的第一次柏林危机。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1)

分占柏林,埋下潜藏危机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内部在决定战后德国的未来命运上出现分歧。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2)

由于当初唯一一致的重要决定,仅是关于占领区的协议,且后续的德国问题也没能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顺利解决,不仅英、美间的决策者观点缺乏一致,连实质占领的政策也面临挑战。且因战时的盟军轰炸行动,已几乎将柏林夷为平地,使得分布在占领区中的250万柏林人,面临严重贫困与饥饿问题,避难、避寒处所缺乏,于是黑市开始主导城市的经济活动。已深陷困境的柏林,同时却又肩负着西方对抗苏联前线阵地的命运。

直到1947年,盟国对德国的占领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转变;1月1日美国与英国统一了原本各自占领德国的区域,成立“双占”占领区,法国占领区则于隔年8月1日加入,这种变化引发苏联的不满,也导致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3)

3月,莫斯科外长会议的破裂,以及杜鲁门主义的宣示,造成日益两极的国际秩序变得更加严峻。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宣布展开“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不仅要支援西欧的经济复苏,更要透过将参与国纳入美国的经济轨道来建立反对苏联的阵营。

苏联封锁西柏林

1948年初,美国、英国和法国秘密规划建立一个由西方盟国占领区组成新的德国。3月,当苏联发现这项计划时,为表达抗议和不满,宣布退出二战结束后定期召开会议以协调各地区之间占领政策的盟军控制委员会。

6月20日,美国和英国在没有知会苏联的情况下,建立新德国马克货币,并导入在“双占”占领区,和西柏林流通使用,以便从苏联手中夺取城市的经济控制权,并启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遏制黑市行为。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4)

苏联发现之后,谴责此举是对东德货币的攻击,并于6月24日起封锁柏林与西方之间的所有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

苏联表示,随着西柏林的统一,柏林的四方行政管理已无必要,西方盟国也无权留在柏林。苏联认为,随着西柏林的食物、燃料和其他必需品被切断供应,从而导致电力、粮食和煤炭的匮乏,终将顺从社会主义阵营的控制。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5)

而若爆发敌对行动,美国和英国几乎没有应对的方案,因为二战结束后,美、英都实施大规模的军力裁减,面对驻扎在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苏军,西方盟军的军力存在相形见绌。美国占领德国的行政长官卢修斯.克莱将军,先前曾于6月13日在回报华盛顿的报告中指出,要凭军事力量维持掌握柏林,是极为困难的,但是盟军留在柏林,对于美国在德国和欧洲的声望却又极其重要,因其为美国支援欧洲的象征,而杜鲁门政府也同意这项观点。

西方盟国评估后认为,根据1945年与苏联签订的书面协议,苏联留给西方盟国与柏林的由西德飞往柏林之空中走廊,是唯一可为联系的运用途径,利用这些空中走廊实施运补,就能供应柏林需要的物资。美国方面声称,如果苏联以武力阻碍空运,将形同是对手无寸铁人道主义特派团的侵略,是明显违反协议的行为,并会因此负起挑拨前盟友之间冲突的责任。

柏林空运,西方援助物资

美国于6月25日启动“食物供应行动”。第2天有32架C-47飞往柏林,运送牛奶、面粉和药品等80吨货物。英国的第一架货机于6月28日启航,展开“平原行动”。在首周,空运量平均每天只有90吨,但第2周就达到1000吨。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6)

在美国设法改善空运流程之后,空运量和架次也都获得提升,还曾发生“糖果轰炸机”的插曲,参与空运任务的飞行员哈尔沃森在未经上级许可下,以自制的小型降落伞,空投糖果与巧克力给西柏林的小朋友,后来上级发现后决定扩大为“官方任务”。消息传回美国时, 糖果制造商也供应产品协助,最终有超过3吨的糖果空投到柏林,取得重大宣传效益。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7)

尽管希望能和平解决僵局,但是美国仍旧派遣可投掷核弹的B-29轰炸机进驻英国,作为展示和吓阻,而苏联也在德国东部增加兵力作为对应,并以战斗机逼近、在夜间用探照灯进行骚扰,但从未有实质阻挠空运的行为。

空运行动初期曾经一度执行艰难,西方外交官曾向苏联探询外交解决的可能性。苏联则表示,如果西方盟国愿意放弃在西柏林使用新德国马克,就同意解除封锁。尽管西柏林的情势仍然岌岌可危,不过西方盟军还是拒绝苏联的提议。到了9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社会统一党闯入柏林市议会,强迫议会休会,意图以控制柏林市政府的手段,迫使西方屈服,但由于西柏林市民担心西方可能会停止空运并将西柏林割让给苏联,所以在9月9日当天,有30万西柏林人自主聚集国会大厦,明确表示反对接受苏联的统治,西方盟国也因此继续空运行动,并维持新德国马克的流通。之后更产生由西柏林区域民选的市政府和议会,与苏联扶植下的东柏林市政府、议会互相抗衡。

随着时间演进,空运的效率愈来愈高,投入的运输机数量也持续增加,西方盟国也设法扩建机场,以增加运补能量。在空运行动的最高峰期间,平均每45秒就有1架运输机降落在柏林的滕珀尔霍夫机场。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8)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9)

到了1949年春天,仍持续进行的柏林空运,证明西方盟军具备维持行动的能力和决心。反之,与此同时,西方盟军对德国东部的反封锁则造成严重物资短缺,让莫斯科反过来担心可能会导致政治动荡。

西方展决心,瓦解苏联意图

1949年5月11日,莫斯科宣布解除对西柏林的封锁,首批英、美运补车队于隔日驶经苏联控制下的东德,抵达西柏林。这场从1948年进行到1949年,为期11个月的柏林危机确立了欧洲分裂的处境,在封锁结束前不久,西方盟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柏林空运则一直持续到9月30日,目的是防止苏联再次实施封锁,因此增运足够西柏林维持1年的必需品供应,幸好封锁未再发生。封锁结束后2周的5月23日,西德在西方支持下成立,随后东德也于10月7日在苏联支持下成立,德国进入分裂的时代。而柏林的冷战紧张局势仍然维持高度紧绷,最终东德于1961年建造柏林围墙,从实质上隔离整个柏林。

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纳粹德国分裂序曲)(10)

结语:柏林空运行动是由英国和美国启动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空运,在为期14个月期间,总共向柏林市实施27万8288次的空运架次任务,运送高达232万6406吨的各种物资。由于苏联切断西柏林的电力供应,因此煤炭占空运物资的比例最高,达2/3以上。而运输机通常在回程航次也会将西柏林的工业出口运送到西方。

最后推荐《二战史诗三部曲》这套书,里面详细地描写了二战的一系列战事,而且这书的作者就是当时的战地记者。他曾随同美国第八、第九空军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亲历了诺曼底登陆,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随后,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写作。

冷战高峰时期,他为追寻历史真相,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的档案,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信对于二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