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②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济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④,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⑤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⑥败魏师。

注释
  1. :地名。
  2. 既而:不久。
  3. 仓廪(lǐn):储藏粮食的仓库。
  4. (yì):县的别称。
  5. :带领。
  6. :终于,最终。
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王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王对这件事感到后悔,派人去追赶子奇。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齐王说:“你怎么知道他能治理好?”追赶的人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子奇到了阿县,把库房里的兵器熔化然后锻造成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百姓,阿县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魏国听说是小孩在治理阿县,库房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粮食,就派军攻打阿县。阿县的百姓父亲带领儿子,哥哥带领弟弟,以自己家的武器作战,最终打败了魏国的军队。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治”:“治”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管理,治理”。如上文中的“齐君使治阿”,“子奇必能治阿”。
  • 指“安定,太平”。如上文中的“阿县大治”。
  • 指“整理,修建”。如《训俭示康》:“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 指“诊疗,治疗”。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
  • 指“研究”。如“治经”意思是“研究四书五经”。
  • 指“惩处,惩罚”。如《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
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的神童

人们通常将特别聪明、才能非凡的儿童称之为神童,他们在未成年时就已经表现出超出成年人的才学,让人为之惊叹。上文中的子奇就可谓才智过人。

下面就介绍几位古代著名的神童。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4)

  • 项橐(tuó):春秋时期莒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称项橐为圣公。
  • 甘罗:战国末期人,秦国名臣甘茂的孙子,自幼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就出使赵国,出奇计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回来后,因功被封为上卿(相当于丞相)。
  •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在蔡文姬6岁的时候,无师自通,掌握音律。一次,她听父亲弹琴,当场指出错误,让其父大吃一惊。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5)

  • 曹冲: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历史上号称“房谋杜断”。房玄龄生长于隋朝,当时社会上一片繁华景象。但年少的房玄龄却能从表面的强盛看到其潜在的颓势,他向父亲指出隋朝不久就会亡国。
  •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七岁就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咏鹅》。
  •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幼年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九岁时,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
  • 李贺: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李贺6、7岁的时候,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去见李贺,李贺即兴赋诗一首,就是《高轩过》。 韩愈一看,全诗一气呵成,文采飞扬,断定李贺将来必成大器。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6)

  • 司马光: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幼年时更是留下了“砸缸救友”这一经典故事。
启发与借鉴

关于治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7)

子奇小小年纪勇挑重任,主政一方,而且政绩斐然,真可谓“少年英雄”。当然这也不是偶然的,子奇意识到自己阅历不足,所以“共载皆白首”;子奇面对阿县的现状,果断采取措施,一手打造农具,一手救济穷人,携手渡过难关。最终使得阿县大治,子奇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当然他们首先要有理想、有担当。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