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四合院建筑形式(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点)

院落式建筑形式在中国历史悠久,四合院建筑是中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北方的主要民居形式,尽管如此,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北京的四合院仍然有独特的魅力,甚至可以说。它是四合院建筑最高形式的表现,是四合院的精华荟萃,为什么这么说呢?四合院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四合院建筑(主要是指民居部分)的设计、施工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早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和工序。这一过程的实现,显然与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江南四合院体现的是文人和市民情趣,北方各地四合院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而北京四合院是自然呈现出帝王都城的气派和风格。

这种气派和风格,不仅体现在皇宫和王府建筑中,小门小户的门楼,从中烘托出几朝古都的历史。

这一点,当然离不开城市规划的影响。比如说,元大都的布局,特别是明清以来对于街景以及建筑形制的管理,都必然导致四合院设计、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

尽管如此,并不能否定大标准下的小灵活,统而不死,大同而小异,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又各自千秋,避免千篇一律。

标准四合院建筑形式(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点)(1)

传统四合院建筑在变化中体现了和谐、平衡。

以梁和柱构成的“间”,是四合院组成的基本单位。

“间”组成了单体建筑,单体建筑再组成庭院,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四合院有构成了多种形式的多进四合院建筑组群。

所谓的多种形式,当然不是等量单体建筑的简单堆砌,而是相互之间有呼有应、有聚有合、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东有西、有里有外......

一提起四合院,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那幅立体的标准四合院图。

实际生活在四合院里远远要比所谓“标准的”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这种整体的和谐在四合院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一座座由前向后,成纵深或向左右延伸发展,通过墙、廊、门、院、庭、巷、道的链接围合,以广阔而深奥的数量,显示东方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这种组合是有种有机的整体,形成恢宏的气势,深邃有律,聚而不乱,分而不散,规整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秩序,有一种群体建筑的和谐与平衡。

内敛式的组合方式,小到四合院甚至三合房,大到多进四合院,甚至皇宫,无不呈现出内向收敛的趋势,这也是单体建筑组合成群体的必然结果。

北京的四合院讲格局,讲款式,讲气派,重传统,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而老北京北京四合院,天下闻名。“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讲究,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门,有二门,有游廊,有私塾,有客厅,有影壁,有库房,有厨房,大户人家带有私家园林。

关上大门,自成一统。站在四合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

四合院的神髓就在于一个“合”字,将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才能感受到这诗一般的意境。

标准四合院建筑形式(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点)(2)

木质材料的广泛使用,在四合院建筑中木材运用较多,木材是四合院房屋结构的重要材料,同时在房屋内外装饰上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在四合院建筑当中,抬梁结构在梁枋组合中广泛运用。在石基之上立柱、柱上梁架、梁上瓜柱、重叠布梁,按照进深方向构成一组排架。然后,用横檩连接柱的上端,构成房屋的基本单位——间。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防震,因为组成整个房间结构的各个木质构件之间有榫接处,伸缩性极大。不像水泥结构,是由焊接而成,墙面既起到分隔作用,同时又负重。

在木结构中承重的是木柱,墙起分隔作用,方便移动和装修。另外,木材加工方法灵活,适用于多方面需要,在传统造型、室内、室外装修,特别是雕刻等方面,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和工艺要求。

标准四合院建筑形式(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点)(3)

标准四合院建筑形式(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点)(4)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民居格式,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是我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四合院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北京四合院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除了历史悠久、构成独特等因素,更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身在其中,如同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