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深度解析(那首优美的七子之歌犹然在耳)

中新网12月20日电 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9周年纪念日,澳门民众全城同庆。此时,耳畔若响起那动人的童声:“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是否令你感觉回到了19年前的今天?

七子之歌的深度解析(那首优美的七子之歌犹然在耳)(1)

资料图:澳门特区政府在金莲花广场举行升国旗、区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中新社记者 龙土有 摄

1998年底,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首映,片中那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并将其选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而是90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夏天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旅顺-大连)。

那时的中国社会黑暗,山河破碎。闻一多看到祖国被列强强占了七块土地,愤然写下了《七子之歌》。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土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受尽异族欺压,渴望回到母亲怀抱。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一方面表达了对列强的愤恨。

《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在字里行间中,无不展现了澳门400年的沧桑,与中华民族对命运的抗争。这首诗令我们体会到了闻一多在写作时情感上的爆发,也同样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与不屈,正像诗中所写:“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的深度解析(那首优美的七子之歌犹然在耳)(2)

资料图:澳门回归第一天之夜施放烟花庆贺,火花映红濠江两岸和海滨具有中葡特色的观音像。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1998年初,《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

李海鹰在收到歌词时,那几句诗词就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缭绕。李海鹰说,他的创意是跟随着闻一多的思路,前面用简单的音调转换,就如同缺失母爱的孩子唱着简单的童谣,而从中间部分开始,像浪涛一样呼唤,展现渴望母爱的情感,这样的旋律渐渐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到了第二天,这首《七子之歌》的曲子就如同早已谱写好的一样,被李海鹰迅速完成。

七子之歌的深度解析(那首优美的七子之歌犹然在耳)(3)

资料图:1999年12月20日零点,北京天安门广场澳门回归倒计时牌前一片欢腾。中新社发 满会乔 摄

而当这首歌曲在中国各地广为传唱时,一个澳门小姑娘的名字也开始为人所知,她就是最早演唱这首歌曲的容韵琳,当时只有9岁。

容韵琳是在第一次被告知要用普通话演唱《七子之歌》后,开始学习普通话的。而她的母亲由于常常要陪女儿外出参加活动,也是从1998年开始学讲普通话。

演唱《七子之歌》使容韵琳母子学会了普通话,也为容韵琳带来许多朋友和机会。成为小明星后,她收到了全国各地许多小朋友和大朋友的来信、贺卡以及录音带。

容韵琳在谈到澳门回归祖国时称,最早是父母告诉她祖国的历史,而当她在唱了《七子之歌》后,去过了很多地方演出,才知道祖国竟然这么大,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她觉得做个中国人真好。

澳门回归19年,这首歌也伴随了我们19年,歌词依然那么感人,旋律依然那么优美。这首歌一定会继续传唱下去,因为它代表了所有中国人最美好的期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