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芭蕾独舞(轻舒玉腕的舞蹈生)

大家晚上好啊,这里是舞蹈生图鉴。

回到今日主题,分享《聊斋志异》中的舞蹈风韵。

指尖的芭蕾独舞(轻舒玉腕的舞蹈生)(1)

从舞态审美范畴来讲,舞姿轻盈灵动,是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神韵。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说: “舞蹈的主要倾向,始终就是克服巨大重量的束缚,而动作轻盈对于舞蹈者来说,可能是个必备的条件。”

《聊斋志异》所写舞态主要分为轻态、娇弱、缥缈等几个方面。体轻是中国古代舞蹈审美领域内的标准之一。苏轼《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妩卿》曾写到“体柳轻盈千万态。”蒲松龄常用体重之轻去展现女性的灵巧活泼。

指尖的芭蕾独舞(轻舒玉腕的舞蹈生)(2)

如《云萝公主》写安大业感叹云萝公主“卿轻若此,可做掌上舞”,“掌上舞”曾见于梁简文帝萧纲的《赋乐府得大垂手》: “垂手忽苔苔,飞燕掌中娇,罗衣态风引,轻带任情摇。”

《西湖主》用赵飞燕例子形容体轻,写“公主舒皓腕,蹑利展,轻如飞燕,蹴入云霄”。“舒”“蹑”“蹴”等简单动作词,用“飞燕”作比,除轻巧之态,赵飞燕的曼妙灵动也以文化符号的形式融入其间,不用多作其余描写,“飞燕”二字足显美态。冯镇峦评“轻如飞燕,蹴入云霄”曰: “八字如画。”可见其态韵何其生动。

指尖的芭蕾独舞(轻舒玉腕的舞蹈生)(3)

且蒲松龄在其词《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中也曾用“轻舒玉腕”来形容顾青霞,可见其对女子轻态之美是情有独钟的。此外,还有一些表示轻盈的动姿,常用在舞蹈作品或者描写舞蹈情节中。

如“袅娜”,本意为柳枝轻柔细长,后世多用以写姿态曼妙的歌舞女,如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李渔说:“妇人之态,不可明言……轻盈袅娜,妇人身上之态也。”《红玉》写红玉“袅娜如随风欲飘去”,传达出其虽做农活,却“面首腻如脂”,体态依然轻巧柔美。

全文完,下次推文继续分享这个主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