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

初听到SP2000T的声音,让我想起了一个老型号——AK100。

当然,这两款可谓跨度在两个极端,玩前者的可能不知道后者,玩过后者的人可能已经不关注这个领域了。很多年前,这个“很多”可能并不恰当,不过好似便携播放器真的是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才到今天的样子。我们先不急于解释SP2000T,让我来帮你稍微回顾一下AK这些年的播放器。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3)

对于AK早期产品的声音,当年大家有过争论,诸如一波粉丝认为AK100是很好的声音、很难超越,这个评价高到了大多数旁观者认为是吹嘘的地步。另一波反方也有不少人,他们认为一些机器给人的感觉声音比较疲软,动态不足,过于温和了。理性一些的人会认为这台机器的素质和音乐味道不错,只是推力比较小,以至于后来的AK240到AK380,甚至到SP1000时候,坚持这种看法惯性地延续下去的人依然不在少数,乃至仍有不少人认为SP1000也依旧属于这种味道机,我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早期玩AK播放器的玩家们的“历史遗留印象”所致。我认同一些中低端机型确实如此,又或与当年的一些耳机声音素质和今天已经大为不同,导致辨别出现偏差所致。总而言之,这样的观点分歧不能怪于上述这几台旗舰机型,而我个人则也认同理性派的观点,AK的机器,素质和推力需要分开看。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4)

后来,Kann系列开始强调了耳放推力,它明确了播放器的推力方面对耳机的声音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但这个系列也不是代表AK的标准与审美高度的声音。再之后,AK越发对多系列产品设计有了心得,而不是像大多数厂家一样,只生产高中低三个档位的三到五台机器,维持现役产品线策略。什么是AK的标准声音?这让大家更为迷惑,机型繁多,不好总结。这个问题非要AK品牌方的精英们来自己回答也许才恰当。

Kann Cube走在了强悍素质机的一类中,很中性,强调声价比,试图去达到现代高还原范畴的参考级声音。包括SP1000也是在这个范围内,因为它的影响力也很大,所以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AK是少味精的素质机,比较中性,没有情感(以辩证的思维理解他们,可能他们需要所谓更强化的声音情感)。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5)

SP2000是至今AK播放器的顶峰,目前看似不太好超越,它是SP1000的进化版,让乐感更为宽松自然,真正成为素质 乐感双重高端的机型。SP2000T不是超越SP2000的机型,是一个探索的旁路分支。因为它的基础素质无法和SP2000相提并论,声音风格的改变也和SP2000不能属于一个方向。它的成功与否,被市场接受程度和影响力,将由市场去检验,需要一定时间。下文我们继续来聊声音方面的话题。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6)

AK100是个温润的声底,它的明显特征:细腻、流畅、宽润、安定、有一定委婉度、背景够黑,并且这些均保持在中性平衡的三频分布下,明显这就是个高端器材应有的气度。完全摆脱了之前MP3领域的数码声、HUFI声等低档层面水平的体验。它不是因为卖得贵才提现出价值,而是它的设计和声音让它达到了高端产品的水准。AK240增加了线条感的刻画,让结像的身段更为精致秀丽,中高频更加贵气,也是相当有辨识度的调音。旗舰AK380开始走在了音响领域现代中性调音的路线上,比较强调素质、染色较少,但把素质的体现也藏在了一个相对能量感温和的框架以内。这之后的AK播放器大体均没有推翻过这个方向,包括SP1000和SP2000。SP1000的声音比AK380是更有棱角的风格,加上它的高解析力会放大劣质录音中的问题,所以起初一些人觉得它不好听,实际问题可能是音源烂、或者后端设备失真较高。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7)

总之,至少AK的播放器要有安静的声底,细节的再现是丰富且细腻的,作为音乐中很精细的隐匿细节也能表现好,以成功的历代机型所表现出的特征,这些是必须具备的。它的音色美感更多体现在早期机型,近代几个旗舰更突出素质表现,但我们不能非黑即白地理解为这是AK的调音退步,而是素质的提升必然会导致在欣赏器材和音乐时的注意力会稍显被分散,这也跟大环境的调音变化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8)

SE100首先应用了ES9038PRO芯片,按理说,借鉴其他品牌甚至台式器材采用这个芯片的机器普遍声底来想象,SE100应该是一个硬素质不错,声音硬朗有线条感的肌肉男。但是,SE100却是相当温柔的一台机器,甚至很多人认为比较疲软,厌恶者甚至用“昏蒙蒙”、“软绵绵”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但是依整体设计和声音调整完整度来说,SE100没有大问题,依旧是不错的机型,在当时依然超过同期相似价位国砖的水平。之后,AK推出了双ES9038PRO芯片的Kann Cube,声音素质和乐感就比SE100强大了很多。

SE200是双组DAC设计,从这台机器开始,真正标志着AK的调音下放设计思路开始了。左边的AKM口声音立体硬朗有活力,类似SP1000的风格。右边的ESS口声音软质一些,但是不如后期采用同样芯片的Kann Alpha总体性上更协调一致,这也是目前一个相对被普遍接受的风评共识。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9)

之后的SE180把模块化设计搬入机器,调音下放就更有彻底的方案可能。采用ES9038PRO解码芯片的SEM1表现是力量和素质均不错的。SEM2的素质没有SEM1高,中频味道更多一些,很多人喜欢这种风格。因为AKM的声底架构和ESS不太一样,它的底子内紧外松,更扎实紧凑易于理解,信息呈现方式更有层次感和深度性,而不是ESS的内松外紧,说不好听叫外强中干,相对松散的个体化表现方式,需要更强有力的调音才能获得整体性好理解和可听性更好的表现。当然后期还会推出更多主板,SEM3因为声音并没有听到,这里暂时不作分享。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0)

A&futura系列如何“搞怪”我都不惊讶,它本身就是定位一个试验系列,所表现的东西可以有很多不确定性。A&norma系列应该是价格低廉一些,性能稳定,让更多人可以入门的产品,从此喜爱上整个品牌。但是A&ultima旗舰系列就不一样,它必须展示品牌最棒的一面,具备良好的声音理解和表现力、超同类竞品产品的综合体验,才能去引领市场。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1)

按照之前的产品序列演进思路,当我们认为SP2000之后会推出一款类似SP1000M的迷你旗舰机,答案是现在看似没有,也很可能以后也不会有了。因为SP2000T给了我们目前发展到现在的答案,那就是像SE180继续迎合末端市场做设计。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缺乏大小在与SP1000M、黑砖、小墨菊类似,做工精致、操控舒适合理,屏幕尽量全面屏,起码屏占比高一些的机器。除此之外,这台机器若主控不低于高通骁龙660等级、安卓基础版本不太低、具备20W以上快充、声音性能不低于SP1000,网络化软件比较全面稳定,调音具有品牌最标志声音特点的,声音富有美感而不是机械的素质机,或者即便是中性素质机,只要没有明显声音素质短板,那么这台高端机器,绝对大卖。但是,答案SP2000T做出了更吸引目前市场大众消费群体的各种特征,或多或少没有顾及顶端精英消费群体的高品质需求。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2)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3)

在一定时期,AK引领着便携播放器市场的导向,这是公认的。它的一举一动被其他品牌时刻关注,试图去效仿、超越,在AK产品线鼎盛的时期,不可能有别的品牌做到。而目前看来,SP2000T这样的机型其实从产品形态、外在卖点来说,能够看出AK不再长期独霸这个领域的头把交椅了。鼎盛时期的AK,不论是声音的标志性还是设计的前瞻性,起码别人没有的,它有。它有的,别人不用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机型追赶,是做不出来的。即便以一个旁观者,也能感到AK的风格就是时常能在波澜不惊中带来惊人之作。而现在,这样的现象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以上的这些观点其实并不妨碍我对SP2000T的喜爱,从随身电子管来说,AK并不是头一家,这次也没有首发什么DAC,机器所具备的电子管/晶体管混合模式可能是最大的体验卖点。同样吸睛的当然还有顶级的工业设计和全新的背板工艺,只是从外形上来说,SP2000T虽然具备漂亮且轻奢质感的配色,却在几何美感(尤其是正面)上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惊喜。

顶峰过后是平淡,这是现实事物发展中很普遍的规律,物事人事皆如此。便携播放器从内在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后进入了平台期。加上现实的问题是芯片供应链的不稳定,没有新的顶级芯片问世,AK很难再生产真正意义上取代SP2000的旗舰。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4)

SP2000问世过后的两年至今,暂时无法再被超越。

这期间,国砖的顶级品牌也在进步,从声音的基础素质层面已经丝毫不弱于SP2000,处于同一个总体水平且推力方面更优于SP2000的机型已经是国砖顶级品牌常能做到的了。坦率讲,单独看这些高水平的国砖机型,“就产品论产品”来说,确实已经很棒。但是品牌长期的影响力并不是只看一两台机器或者一定时期内的优势,还要有对行业的推动,和经典机型的影响力,以及声音变更的延续性,更需要有上升至品牌之声的总领性要求。这些要求,一个比一个更难做到。相比在音响这个大的领域,便携播放器只是一个小分支,快速发展了一些年,究其历史依旧短暂,一些传统音响品牌用了几十年才树立的品牌之声,又怎么能用便携领域产品几年、十几年的发展就随便达到呢。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5)

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拿老机器AK100、AK240等去试一试,用今天素质比较完好,基本能推动的耳机,去感受一下他们现在的水准。首先你的听音经验可以判别声音的推力状态正常与否。耳机应该被驱动正常的前提下去试听,包括耳机自身基础素质有问题导致很难呈现出正常的推力状态,也是不要用这种机型作为试听机。在AK100那个年代的很多耳机,它们确实缺乏应有的动瞬态能力,包括很多耳机不好驱动,解析力不足,让一个便携播放器的驱动能力去匹配达到正常的推力状态也非常困难。在这种状态下,大家得出了结论,AK早期的播放器动瞬态能力不足、软脚,是细软无力的声底。事实上,这种刻板的固有观念也影响了我很多年,我近期购买了一台成色不错的AK100ii自用,驱动目前(不那么吃推力)的高素质耳塞时,声音掌控力依旧让我惊艳。

SP2000T软脚了么?绝对不会,只要你的耳机在动态层面本身不构成短板。今天的多数耳机也设计得易于驱动,也更强调支持Hi-Res音源下更宽的频宽状态下良好地还原音乐中的基础信息,也就是大势所趋的高还原、高解析、中性平衡的表现风格。当然了,如果你是个老塞的鼓吹者,动不动就还在拿索尼E系列的平头塞之类的型号去试音,那就当我没说好了。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6)

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事实,从我这里测出的带载数据来说,在16欧和32欧负载下,SP2000T目前具备AK有史以来最高的输出功率,高过SP2000、甚至是Kann Cube(但高阻抗负载能力下,Kann Cube依旧是便携播放器的王者之一,超过绝大部分的国砖,300欧负载下有超过330mW的输出)。因此,当别人问我SP2000T和SP1000怎么去比时,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虽然在信息量和密度层面SP2000T并不能胜过SP1000,顶多是互有胜负的水平,但是如果你手里的塞子有些吃功率、潜力较大、或者说是拿来应付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一些高端静电混合单元耳塞,那么SP2000T的驱动能力上限要远远高于SP1000,甚至是有了一些时代性的差距。毕竟SP2000T就连Khaos这样的超旗舰级耳塞都能推的有模有样,虽然谈不上大开大合、动态汹涌,但至少足够的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和“拘谨”二字丝毫不挂钩。

与不同厂家产品对比是我们评价一个产品的常见方式。所以,对比国砖更常见强调推力状态的强横风格,AK的很多播放器确实显得更小气了一些。耳放作为本应该尽量少失真去放大信号,与匹配负载达到更高效率、始终保持换能过程出于最佳状态这样的本位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被赋予了更多调音责任。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7)

实际上有一定发烧经验的朋友大概率不会对目前国砖普遍强横的风格感冒。一个放大器的驱动自然是保证高还原下少修饰,喇叭被驱动良好并不应该是紧绷或激烈的刺激状态,而多数人误解认为这是提升了控制力和解析力后的表现。实际上真正高端的放大器声音在真实度良好的前提下,驱动的喇叭声音是收放自如、宽松自然的状态,声音的安稳感更好。对于耳放推力的扩展,AK有过很其他的附加模块设计,也就是俗称的背夹,应用在AK380和SP1000两代旗舰。它们的声音效果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设计思路多少与便携播放器违背,后续没有再延续。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8)

电子管模式包括混合模式放大器被添加到SP2000T中,这是AK首次应用电子管。坦率来说,实现得还不错,声音保持了中性的范畴,像一些高端电子管放大器的模样,依旧具有好的还原度。几种模式对音色适度地增加了不同口味调整,提高了可玩性。我不认为电子管在当今技术下是调音用的,调音下放也并不是一定用电子管来实现,虽然厂家们迎合用户的理解来这样设计,显得有逼格。对于耳放电路应用和功放不同,并不需要在可控成本和工艺下非要用电子管去实现放大电路。目前的设计,体现了设计思路的出发点与之前的不同。这也不是AK的或者某些厂家的思路,这是行业中整体思路的变革。最顶端的厂家以前是不屑一顾的对这样做法,它们只设计自己认为好的器材,而不是考虑大众的视角和接受程度。就好似很多艺术领域中的艺术家或创作者,要超脱最终读者视角,去创作内容,才是真正的艺术。而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去创作,那是艺术之名存实亡的状态。

具有野心和真正自信的厂家,想始终超越竞品,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始终做用产品征服用户的这类产品,需要是个绝对的艺术家,而不是商人、贩子、资本投资者,或者后几种人,不能让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太过于影响设计团队的思路。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19)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0)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1)

SP2000T从声音上我不认为有什么槽点,但从外观设计上有。音量旋钮靠近顶部,本身机身就是底部窄,顶部宽,让右手握持的大拇指更难轻松触到音量旋钮。并且这次增加了旋钮阻尼力度,明显高于SE180、SP2000,刻度感和声音变小了,但是操作的顿挫感有所加强。如果说它的机身侧边腰线的切割棱角有更美感的话,非图片拍摄方法,肉眼去观察,反而显得比SE系列几款和SP2000的相似部位形体感更复杂了,缺乏了更简化后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吐槽一下机身左侧播放暂停上下一首歌三个按键,着实是不太好用,距离太近,加装上皮套后触碰更不敏感,久而久之我已经忘了这部分按键区域的存在。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2)

SP2000T的“胆味儿”一直是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我觉得这个争议很扯淡。

无意冒犯,但我觉得有些烧友只是口嗨习惯了,N8也没有胆味儿,AMP9也没有胆味儿,甚至N3Pro的电子管都可以被传为是“装饰品”,我一直怀疑这些用户是否真的听过高端电子管的声音。前文也提过了,电子管并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调味品”,实现好声音的方式是殊途同归的。就好像Allnic的电子管耳放声音虽然极度让我着迷,但我从来没有觉得它是胜在了“胆味儿”,甚至我并不觉得它真的有在传达胆味儿。在随身领域中也有C9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纯净度、透明度、线条感、大动态表现上不输任何传统的、同体积的晶体管甲类耳放。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3)

说SP2000T的味道像AK100,算是个不褒不贬的结论,毕竟传承调音一直是AK所坚持的,只是这次我没有体验到从SP1000到SP2000上的那种明显“进化”的感觉,考虑到价位和产品形态,可能是我期望值本身也非常高罢了。事实上,我虽然总是调侃SP2000T是个HUFI机,但这个HUFI是相对的,在切换到电子管模式下的SP2000T,声音依旧是具备了很高的凝聚力与框架的肌肉感的,反而是切换到混合模式或者晶体管模式时,才更是呈现了一个松弛而悠闲的声底。在日常听音中,我会倾向于用混合模式或者电子管模式,而如果非要往“胆味儿”上去靠拢的话,SP2000T在低频部分的蓬松感与空气感确实是有一定的胆味儿存在,中高频的部分则是一个清丽润泽的底子,结像不会有SP2000那么硬朗、密度也不是一个级别。

动态不是SP2000T的优势,但也绝非短板,即便AK官方并没有想要对SP2000T做什么动态增益,但是更高的输出功率储备会使得SP2000T在一些瞬时大动态下的表现显得比SP1000要从容,不会有能量感快“冒尖”的时候突然被砍掉的感觉。此外,SP2000T对细节的呈现也有一些绵里针的味道,搭配一些高频细节比较突出、线条感和颗粒感都比较强烈的耳塞时,声音的棱角感会被有所柔化,不削“感染力”、却削了“攻击性”。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4)

搭配层面,SP2000T在我的定义里算是一个接近百搭的机器,这个百搭从“大众”的层面上要高于SP2000,在“发烧”的层面上反之,毕竟素质上限有差距。我很喜欢近期用HS2000MX来搭配SP2000T的声音,削弱了高频的能量感,声音全频段都有很强的润泽度、又不失良好的细节表现;而如果是应付ProjectY、大水泥这种两端冲击力强的型号,SP2000T会显得有些温吞水。SP2000T的拿手好戏仍是泛流行乐、小编制等不那么考验极端大动态的场景,但还是那句话,我不喜欢非黑即白的一刀切式观点,SP2000T的交响和电影OST表现并不差,“短板”和“不擅长”是两个概念,它整体依旧是个杂食、素质与韵味兼得的机器。

软件方面,SP2000T是目前AK最好用的机器。这一代机器新增加的内置应用市场、BT sink这些看似并不是核心问题功能,是锦上添花的。这些功能希望它们能稳定下来,一直保留下去,逐步优化,就像AK Connect被一些用户使用甚至依赖,成为无法跳转到其他品牌产品的原因之一。我的意思不是说牵牢客户是好事情,但是如果这些锦上添花的功能都不稳定,下次可能不见了的话,那只能证明这些设计是多么苍白无力。实际上,很多客户根本不用或不知道有AK Connect这个功能。这就是“大部分用户用少部分功能”的现象,就像复杂的电脑领域软件也是一样。

ak之王现在怎么样了(回望AK家族演变史)(25)

便携播放器领域中,通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自身能力去扩大消费群体,延伸到一般发烧友群体以外的品牌,只有索尼和AK。国砖品牌虽然目前顶级产品素质强横,性能也不差于SP2000,但是拿给一个非发烧友去使用,他们一定更愿意用AK的机器。因为设计的外观、工艺更优秀,声音的理解更具有美感,综合体验更像一个合格的国际化电子产品应有的样子,包括在销售策略层面也没有国砖品牌那么浮躁。绝大多数用户购买AK的播放器不是群体性行为,不需要自我心理暗示,始于颜值和设计,忠于音乐品味和审美传承。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