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几乎每一位与曾宓先生打过交道的人都深信先生能活到100岁。

先生自己也曾这么说起,他对自己的生活、创作状态和身体状况非常满意,也很自信。有一天斯舜威去拜访先生,他对这位忘年交说:“好多朋友说我能够活到百岁,我也相信能够的。100岁的展览,就办xxxxxx联展。”

曾先生提及了许多名字。斯舜威后来想想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期待,“等到那一天曾老师百岁展览时,邵华泽先生也是百岁,王冬龄老师则是曾老师现在的年龄,我则是王老师现在一样‘年轻’,而曾老师的女公子曾莹则和我现在一般大了,有趣啊!”

但是大家没能等到这样有趣的一场联展。

2022年9月24日23时30分,1933年出生的书画家曾宓在杭州家中逝世,享年90岁。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1)

曾宓,号三石楼主,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学时期,师从吴启瑶教授学习水彩画。195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得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亲授。1962年毕业于中国画系山水科,1984年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现为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宓开始探索创新,撷黄宾虹、林风眠等数家之长,讷于言而深于思,所观、所感、所悟皆成画,逐渐融为今日之风格。其作品既注重中国画笔墨情趣和意境的呈现,又强化了画面的形式构成,凸显着现代意味;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又不游离人世间的脉脉温情;在具象与抽象、出世与入世之间,体味艺术的境界乃至人生的况味。

25日一早,浙江美术馆原馆长斯舜威有事回诸暨东白山老家,在当年出入大山的必由之路东泉岭凉亭,突然接到好几个私信,告知曾宓先生去世了。他大吃一惊,“尽管几天前有好友告知曾宓老师身体欠佳,正治疗康复中。因为我一直在老家静养,便发了私信给曾莹,向曾老师问安,心想等回杭州时再去看望。没有想到他走得如此匆忙。”

斯舜威急忙回家,撰写了一幅挽联发给曾莹:

敬挽三石廔主曾宓先生

闻鸡起舞乾坤静气凝三石,

驾虎西归山水精神育百花。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2)

曾宓与斯舜威。

65岁的斯舜威与曾宓先生都属鸡,相差24岁,一生相交26年。

斯舜威说他最近几年每年也只能见曾先生几回,但是两人一如以往地无话不谈。“曾先生是非常睿智的老人。这可能和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系,所以他对社会现象、对人生有很超脱的看法。”

1990年代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知名画家的画作都有很好的市场。

1996年,斯舜威曾经陪一位外地的朋友去买画,拜访了五位当时非常著名的画家,其中一位是曾先生。

大部分画家都挺高兴有人欣赏自己的画作,拿出许多作品来供挑选。结果到了曾先生这里,他说他没有画可以卖,“我太忙了。”

这让大家很意外,劝先生说好歹找几幅出来给买家看看嘛。

曾先生也没理会,但是他确实拿出来许多东西给大家看——他打开抽屉,给大家欣赏他收藏的各种印章。

曾先生的抽屉里、柜子中,挤满了各个朝代、各种材质、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印章,书画作品完成之后,根据不同需要,他会精心挑选,钤上不同的印章,让印章和书画作品相得益彰。

给大家介绍他的印章收藏,他高兴极了。大伙听得过瘾,再提求画,先生最后很不情愿地拿出小小一张“竹子”,大约两平尺。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3)

但是斯舜威多年和曾先生交游,谈的最多的不是书画,艺术,而是养生。

2021年正月初九,斯舜威去探望曾先生。一见面先生就问他:“你喝茶吧?”

“喝的,每天都喝。”

先生说:“喝绿茶,一次只能两泡,就要换掉,有人一杯绿茶泡一天,那是不对的,时间泡长了,茶多酚会氧化,对身体不利。”他又说:“喝茶好,能够明目,能够消除身体内的毒素。你看——”

先生此时一边说,一边撸起袖子,让斯舜威看他的手臂:果然是皮肤光洁,富有弹性,没有斑点。他应该是把好皮肤归功于喝绿茶了。

曾先生问斯舜威:“你退休后,在‘政府’里还有兼职吗?”他说的“政府”,应该是体制内的意思。斯舜威颇为自豪:“没有任何兼职,连一些协会虚头巴脑的挂名都辞了,无牵无挂。”

曾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说:“好!好!这样非常好,就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写写诗,写写字。你字还在写吧?什么时候带来看看。”

斯舜威告诉他,自己不但写字,还在画竹。曾先生听了更高兴,一再说“你带来看看”。

他说:“我不画画了,喜欢写字。有一次站着写了一天,腿不好了,医生批评我,让我只能站着写半个小时。”

但是斯舜威知道“老顽童只要吃得消,一般也是不会太把医生的话放在心里的。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4)

2021年曾宓先生的书法题跋大展“我,90后”上,有一幅长达近五米的黑色汉代画像拓片,场景宏大:拓片画面上方2/3留白的空间里,曾先生以干湿相间、酣畅淋漓的笔墨,书写了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一千二百多字,先生鲐背之年,屹立而书一气呵成。

“曾先生真正在乎的是怎么把画儿画好,字儿写好。”

曾先生按照他自己的审美趣味画画,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他真正热爱艺术,从来不画重复的画,题材,构图,画法,用色都不重复。每一幅画都是他原创的,独创的。

这可能也是先生舍不得卖画的原因,他的每张画都是孤品。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5)

解读《西游记》70X138CM一幅石刻《西游记》拓片,图形若长条门楣,间以四朵团花簇拥。曾先生借以团花分割之空间,以浓淡墨色相交替的便笺式书法,饶有趣味地描写了唐玄奘西游取经的史略及师徒四人的行为、秉性。

近年来,曾宓潜心书法创作,以书载道,其书法作品无论结构、形式或是书写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既是笔墨的基本依托,又作适度的变形,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6)

曾先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在2022年4月9日他与助手张长青的书画联展“俩人转”上。

2021年4月27日,曾宓在杭州办了一场个展“我,90后”——90岁,展出90件书法题跋作品。钱江晚报曾经做过报道曾宓大展 | 一个“9岁孩子”的回家作业:

女儿曾莹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了她眼中的爸爸——

“爸爸是个性急鬼,跟他说好三点钟的事,他保证两点半已经到场。心里急得上火,嘴上还不肯承认:‘不急不急,慢慢来。’

人家都是把自己的年纪往小里说,他却急着长大,强调‘福建人(曾先生是福州人)的虚岁,是足岁上加两岁的’。所以他在78周岁的时候,急急忙忙办了‘八十初度’展。如今88周岁,就已经在说是‘90后’了。”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7)

讲真话

记者眼中,曾老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当时,在工作室看展览画册,我想请老先生特别讲解一些他自己拟定内容的作品。

先生喃喃:“哦,我变成自夸了。”他最不喜欢别人吹捧他。

“没关系,让她写文章的时候收着点写。”曾先生的助手张长青凑着先生的耳朵大声说。

放心了一点,曾先生翻到画册上一页——

“人俱马脸,性属多情”。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8)

人俱马脸 性属多情

“苏东坡一家,文学修养都非常高,爸爸、弟弟都是著名文学家,妹妹也是诗人。有一次妹妹作诗讽刺她哥哥,说‘哥你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还在巴掌上流(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啊呀,好幽默啊!”

我想起来,今年春节前第一次去拜访曾先生时,张长青给我们看先生1957年刚来美院读书时的照片,“看曾老师的脸,得有一米八的个儿。”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9)

哦~苏小妹这句诗会引起曾先生的共鸣,因为先生也在意自己的长脸——

“怕人家说我马脸,我喜欢戴帽子。”所以先生想把大长脸这件事情写出来吧,“是从苏小妹的讽刺话里得来的灵感。”

以防止我写出吹捧的文章,曾先生那天只选了这件带着自嘲的作品讲。

哈哈,原来脸长这件事情一直是一个梗。我那天下意识地低头到桌子底下去看了一眼。是的,想看看大长腿,当然了,也没好意思仔细探索。结果,头伸回来时,正撞上曾先生朝我狡黠地一笑。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10)

曾老接受记者采访

“脸孔偏长的人,比较有情分。所以女孩子要瓜子脸好看。”这次说完,老先生朝圆脸的我看看,又是狡黠一笑。

春天那次拜访,我起身离开画室时,曾先生特地站起来,一路送我到电梯口。我很感动也很不好意思,不过心里是很开心的,居然在想:“啊,老先生是不是满足一下我关于‘一米八’的好奇?”那天更加高兴的是,老先生走路很挺拔,很稳健。

曾莹说,“爸爸什么都玩,什么都会玩,古玩、爬山、打球、唱歌……一直到现在的作品,也是以玩的心态创造出来的。”

开幕这天很好玩的是,展厅里,每一位收到画册的嘉宾,都背了一只曾先生为大家准备好的绿色帆布袋子——青葱绿上印着“有容乃大”——在红白黑的作品中间,像青葱少年一样,往来穿梭。大家都像是应了“90后”曾先生的召唤:“一起来玩。”

曾宓画作鉴定(哀悼那个九岁的孩子)(11)

曾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可爱艺术老顽童。今年足岁九十岁,安然离去。

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作品赏析:哀悼|字如其人,读一点曾宓先生的作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