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叫法有什么来历 现在通称黎民百姓

黎民百姓的叫法有什么来历 现在通称黎民百姓(1)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在线讲义】一句一个知识点,看了就能记住!||文化常识(八、礼俗)(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和奴隶)

文化常识

八、礼俗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和奴隶

尧舜禹时期,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王位的继承采取禅让制。夏禹不传贤而传子,原始公社制的瓦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商代王位的继承,是兄终弟及,无弟然后传子。

周代王位的继承,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

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大体是大夫的宗族),士受禄田于卿大夫。

黎民百姓的叫法有什么来历 现在通称黎民百姓(2)

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统治的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担任过季康子的家臣。《左传·昭公七年》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这样,形成统治阶层内部的各级阶层。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有义务“执干戈以卫社稷”;春秋以后,士是文士,士逐渐成了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通称。

士的下面是庶人,又称庶民。西周时期,庶人虽然还是用来封赐的对象,但是庶人的身份比奴隶为高,以后庶人就逐渐成为个体农民了。《荀子·王制》篇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可使船行驶,也可使船淹没。可见,庶人的向背直接关系到上层统治阶级的安危。

黎民百姓的叫法有什么来历 现在通称黎民百姓(3)

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百姓”,商王是贵族最高的代表,自称为“余一人”。后来,“百姓”成为民的同义词,民在古代成为黎民,秦国则称为黔首。“百姓”与“黎民”之间,曾经差别巨大。

最初,君子是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小人是被统治阶级的统称,后来才开始用有德、无德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周代社会的奴隶,常常被周天子拿来赏赐给他的大臣。最初所谓“众”“奚”“仆”“臣”“妾”都是奴隶。臣是男奴隶,妾是女奴隶。奴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像牛马一样在市场上贩卖,甚至可以被当做牲畜来屠杀,这表现在上古的殉葬制度上。《墨子·节葬下》:“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意思是,天子杀死奴隶来殉葬,多的要杀几百人,少的也要杀几十人;将军、大夫杀死奴隶来殉葬,多的几十人,少的几个人。到了周代,虽然此风稍衰(这不是由于仁慈,而是由于人力可贵),但是在某些国度仍然是盛行的。例如秦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葬时,秦二世令后宫(妃嫔等)无子者一律“从死”,“死者甚众”。而且把工匠都关闭在陵墓里。

黎民百姓的叫法有什么来历 现在通称黎民百姓(4)

上海市知名高中在职语文教师,专注上海高考语文一对一辅导十五年! 我承诺:上10次语文课,学生的阅读理解有质的提升;再上10次语文课,学生的作文有质的提升。长按复制:shgkyw,添加“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