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

英国女王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印度官方很及时地表示了沉重哀悼,但在印度民间,其实并未掀起多少波澜。

更没出现下图这样的场面。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

英国总领事馆外,不少香港市民通宵排队长达5个小时,只是为了进去吊唁英国女王,并在吊唁册上留言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

人家亲孙辈们,都没这么失态

印度,这个被英国人统治了两个多世纪的前殖民地,民间对于女王去世最强烈的反应竟然是:

英国,赶紧还我钻石来——之前碍于女王情面,又那么大年纪,没忍心去要,如今面子没了,就得物归原主。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3)

社交平台上,印度人要求归还钻石

不过,当印度网民们在社交媒体上联名要求英国王室应将这颗殖民时期从南亚“偷走”的巨钻还回来的同时,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也声称拥有这颗巨钻,要求英国交出它。

这颗钻石,就是大名鼎鼎的“光明之山”,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的天然钻石。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4)

就是棺材上的这个王冠上面的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5)

而如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都自称为它的主人,放在历史上看,其实还真是有据可考——想当年,这颗“光明之山”,曾经“克”死或“克”衰过上述国家数代君主和王朝的国运。

“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要承受它带来的灾难,唯有上帝和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遭到厄运。”

这就是那个“光明之山”的诅咒。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6)

印度男人也酷爱首饰,王公们都喜欢穿戴的珠光宝气

有关“光明之山”的最早经历,只有零星传说,一般被认为最有可能出现在公元1100-1300年间,在印度次大陆著名的钻石矿山——德干的戈尔康达(Golconda)矿山中被发现的。

据传,这颗钻石的原石有800克拉重,发现它的牧民因不愿低价卖出,结果被当地权贵给活活的打死了。

然而,这个权贵在不久后,也被毒蛇咬伤离奇死亡,自此家道中落。

14世纪初,有个珠宝商将它卖给了印度南部的一个地方政权的君主——卡卡提亚国王。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7)

就这个位置

要说这个卡卡提亚王朝,在印度历史上也堪称一个神奇的存在。

尊崇印度教的卡卡提亚王朝,其统治者竟然属于低种姓的首陀罗阶层。他们不但不以低种姓出身为耻,反而深感自豪,而这种来自王室的自豪感,又极大地鼓励着王国内的首陀罗阶层武士们。在他们流传下来的铭文中,甚至还曾宣布首陀罗种姓是印度教四大瓦尔纳中“最高贵、最纯洁和最勇敢的人群”。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8)

卡卡提亚王朝宫殿遗址

卡卡提亚王朝在冲击着“种姓制度”的同时,还致力于改善女性地位,女官可以掌管国库,甚至还有4名女性担任过武士家族的首领,承袭“英雄”爵位,并主持修建过水利工程,大部分到今天仍在使用。

没成想,这么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竟然说垮就垮了。

大约在拿到钻石后不久,公元1323年,卡卡提亚王朝被北方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图格鲁克王朝所击败。

德里苏丹的军队摧毁了王朝的宗庙,大肆杀戮和劫掠,这颗耀眼的钻石也因此成为德里苏丹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的战利品。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9)

德里苏丹的大致疆域,它是中亚的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后裔在南亚北方建立的穆斯林国家

穆罕默德苏丹找来了境内最好的工匠团队,花了很大功夫再次切割这颗“战利品”,并将其镶嵌在了权杖上,天天霸气地拿它上朝。

然而,不久后,北印度地区就发生了整整七年的干旱和饥荒。但苏丹仍旧专心战事,没能及时调动粮食赈灾,结果导致全国范围的叛乱此起彼伏。

最终,穆罕默德在信德(如今的巴基斯坦信德省)镇压叛乱者的战斗中被敌人砍死。随后,他的堂弟菲鲁兹杀掉了穆罕默德苏丹的直系继承人,在德里宣布继位。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0)

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约1300年-1351年3月20日)

菲鲁兹苏丹虽然杀亲侄子下手挺狠,但治国理政方面的政策却比较温和,算是一位明君。而且,作为异常虔诚的穆斯林,他的生活非常朴素,对于那颗钻石没有过多关注。

可惜的是,这位苏丹的儿子不太成器,他死后不久,苏丹国就因王子们的决裂,分成几个敌对的小集团。

自此,德里苏丹国开始由盛转衰,在对峙北方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大军的入侵中接连惨败。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1)

德里苏丹宫殿遗址

到了16世纪初,末代德里苏丹伊卜拉欣·洛迪被帖木尔后裔巴布尔彻底击败,德里苏丹国至此灭亡。

同年,巴布尔建立莫卧尔王朝。

就这样,大钻石在德里呆了200余年后,再一次换了主人,成了莫卧儿皇帝的“囊中之物”。

但巴布尔长年忙于南征北战并未对其过多关注。

直到因痴情而流传后世的莫卧儿第五代皇帝,沙·贾汗登场。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2)

沙·贾汗和爱妻阿姬曼·芭奴皇后

这时候,有关钻石的“诅咒”已经流传了出来——但凡亲近它的人,结局都不好。

但沙·贾汗并不在乎这些,决定要用这颗巨钻装饰自己的孔雀王座,并将其命名为“光明之山”。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个孔雀王座走得是妥妥的“土豪风”——整体用黄金制成(据说用去了1吨多黄金),并镶嵌着各种名贵的宝石和成串的珍珠。

孔雀王座上面还有12根柱子支撑的天蓬,天蓬上有黄金制作的孔雀模型,孔雀上镶了巨大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眼睛则为切割精细的,叫做“阿沙”的90克拉钻石。

而王座上最亮眼的,则当属这颗191克拉的纯色钻石“光明之山”(波斯语Koh-i-noor)和182克拉的粉色钻石“光明之海”(波斯语Darya-ye Noor)。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3)

印度古画里的孔雀王座

法国探险家法国旅行家让-巴蒂斯特·塔维涅把这个惊人奢华的孔雀王座写进著作中后,在欧洲曾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孔雀王座”被当年的欧洲人视为了“神秘东方国度的巨大财富”的象征,更刺激了他们大航海、开拓殖民地的劲头。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4)

印度古画里另一个角度的孔雀王座

而这个亮瞎了欧洲人眼睛的孔雀王座,却在建成不久后,就换了主人——沙·贾汗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最终三王子奥朗则布发动了政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同父同母)并囚禁了亲爹沙·贾汗。

沙·贾汗被软禁在阿格拉堡的一间能够看到爱妻长眠之地——泰姬陵的房间里,禁止接触任何人,只有他的大女儿贾哈娜拉被允许偶尔前来探望。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5)

丧失权力和自由后的沙·贾汗对着亡妻的陵墓,又孤独地活了5年。公元1666年,74岁的沙贾汗病重而死,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请求能与爱妻阿姬曼·芭奴共同长眠。

这方面,奥朗则布倒是不含糊,照办了父亲的遗言,把自己的亲爹亲妈——沙贾汗与阿姬曼·芭奴一起合葬在泰姬陵内。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6)

阿姬曼·芭奴皇后,莫卧儿的穆斯林女性不戴鼻环,更不允许殉葬,能随军打仗,继承财产,地位高于印度教女性

虽然奥朗则布的老妈、沙·贾汗的爱妻阿姬曼·芭奴皇后,是个带有波斯血统的穆斯林美女,波斯语还是帝国的官方用语之一,但长期以来,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却和波斯的萨法维帝国属于死对头。如今的阿富汗地区,就是双方曾经的主战场。

自沙·贾汗和奥朗则布之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走衰。

到了1739年3月,建立了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开国君主纳迪尔沙阿大败莫卧儿军队,直接率军攻入了德里。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7)

波斯君主纳迪尔沙阿

那之前的1730年,他曾把阿富汗人全部逐出波斯;1730到1736年又打败入侵波斯的奥斯曼军队;

战功赫赫的纳迪尔沙阿,又被称为“波斯之剑”。

而纳迪尔沙阿之所以这么能打,是因为他主动效仿欧洲进行了军事改革,编练新式战法战术,并引入了欧洲的先进火器。

正因如此,纳迪尔沙阿仅靠5万兵力,就迅速击溃了30万人的莫卧儿大军。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8)

波斯火枪手

跟200多年前德里苏丹国首都被巴布尔的莫卧儿大军攻陷时的情形一样,波斯皇帝纳迪尔沙阿的军队进入了德里后,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掠。

不过,纳迪尔沙阿的人马洗劫了莫卧儿宫廷两个世纪积累的财富后,就收兵了,并未占着德里不走。

自此,莫卧儿帝国彻底一蹶不振,皇权已经无法再驾驭和统领地方上的土邦王公们了,等英国人渗透进来的时候,几乎已经成了一副摇摇欲坠的空壳。

再看大胜归来的纳迪尔沙阿——他开创的阿夫沙尔王朝,竟然没能活过自己的手下败将,印度莫卧儿王朝。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19)

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于1857年被英国人废黜,至此王朝才算真正覆灭

纳迪尔沙阿也不含糊,从德里直接把那个沉重的“孔雀王座”运回了当年的波斯首都马什哈德。

于是,“光明之山”、“光明之海”、“沙阿”等珍宝,又成了波斯王室的私藏。

然而,这位波斯皇帝纳迪尔沙阿,虽然带兵打仗有一套,但为人极为残暴,常常大开杀戒,甚至曾亲手刺瞎了自己儿子的双眼。

1747年夏天,纳迪尔沙阿被近臣谋杀于大帐之内。

纳迪尔沙阿死后,阿夫沙尔王朝马上爆发了内讧,走向了分崩离析,他从印度抢来的莫卧儿财宝也被瓜分殆尽。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0)

纳迪尔沙阿和他的部分儿子们

其中,孔雀王座因为太重,而且许多人抢急了眼,最后竟然在一片混乱中被砸碎,上面镶嵌一众的珠宝,也被哄抢一空。

其中,个头稍小的“光明之海”被带有土库曼血统的下一任波斯王朝——恺加王朝继承,并一直传到了现代伊朗的巴列维王朝。

伊朗国王巴列维的第三任妻子,法拉赫王后王冠正中央的那颗粉钻——“光明之眼”就是印度孔雀王座上的“光明之海”重新切割打磨而成的。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1)

法拉赫·巴列维,1938年生,如今还建在。漫长的流亡生涯中,就主要靠写回忆录和变卖珠宝生活

而“光明之山”则被纳迪尔沙阿的一个孙辈搞到了手,后来被迫献给了阿富汗普什图族王朝杜兰尼王朝的创建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

这个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也是个超级能打仗的狠角色,曾经短暂地统一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建立了一个覆盖了阿富汗、伊朗东部和南亚北部的军事帝国——阿富汗斯坦。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2)

艾哈迈德沙·杜兰尼(1722年-1772年10月16日),他是第一个统一阿富汗的人

然而,跟前面介绍的那几位军事猛人一样,杜兰尼的儿子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杜兰尼死得很突然,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结果,他的25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打得头破血流,其中一个孙子带着“光明之山”秘密逃到了印度。

为求得庇护,他把光明之山献给了印度旁遮普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 印度的旁遮普邦)的一个锡克土邦君主——拉合尔大君兰吉特·辛格(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莫卧儿帝国早期的首都;而叫辛格的,几乎都是锡克人)。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3)

注意拉合尔的位置

在外流浪了74年,先后“诅咒”了伊朗、阿富汗两个王朝后,“光明之山”再次回归南亚次大陆。

然后,锡克人也很快迎来了厄运。

吉特·辛格死后,这个土邦连续两任大君不是遭遇政变废,就是被刺杀,政权好不容易稳定后,又迎来了贪婪的英国人。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4)

吉特·辛格大君

1849年,英殖民者强迫拉合尔土邦大君签署了《拉合尔最终条约》,旁遮普地区直接沦为了英国殖民地。

次年,按照英国方面的相关记载,“光明之山”作为拉合尔大君苏加沙·辛格“自愿送给”大英帝国君主的“礼物”,于1850年7月3日,在东印度公司成立250周年的纪念日上,正式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1852年,维多利亚女王召集了最顶级的团队,要求他们把这颗钻石重新切割打磨,并镶嵌在自己的已经缀满了宝石的王冠的正中心。

就这样,“光明之山”又化身为了日不落帝国王冠的一部分。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5)

女王身上的钻石,没一个是英国自产的,除了印度的”光明之山“,还有个“非洲之星”近日也遭到了南非的讨要

不过,这时候的“光明之山”经过了数次切割和改造,已缩水成了一颗105.60 克拉的椭圆形钻石,比之前几乎小了一半。

但即便如此,这个分量,也堪称巨钻了。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6)

在印度展出的“光明之山”复制品

正如前面说得那样,这颗传奇钻石的“诅咒”,只“克”男人,但不妨碍女性。

而有意思的是,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英国的男性君主在位时间都比较短,而且也普遍过得不算很顺利——比如,经历一战、二战,还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那位....

如今,英国又一次迎来了少见的男性君主....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7)


这颗“光明之山”钻石,原产印度,曾流落到伊朗和阿富汗王室手中,最后是从如今的巴基斯坦境内被带去英国的,因此,要判断英国最应该还给哪个国家,还真是一笔糊涂账。

英国那边,则是压根都没考虑过归还。他们拿出当年英属印度政府的官方文件回应说——“光明之山”是1850年旁遮普地区统治者“自愿给”英国人的“礼物”,“既没有被盗,也没有被强行拿走”....

当然,这个官方文件,它是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官员自己写的....

英国女王钻石头冠(英国王冠上的血钻)(28)

而有关所谓的“诅咒”,客观点看,更多的,只是巧合而已~王朝的兴衰交替,自有其规律,无可避免地会伴随着杀戮、纷争、厄运……

是钻石在“诅咒”主人吗?

这背后,其实写满了人性的贪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