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引进农作物的故事(中华历史之帝王故事)

中国古代是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在慢慢五千年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一共出现了六百多位帝王。这些帝王有的勤奋,有的聪明,有的荒诞,有的无能,有的无知。

黄瓜是我们经常在餐桌上见到的食物,但是黄瓜这个名字的由来和中国古代一位帝王却大有关联。这位帝王就是十六国期间后赵的开国君主石勒。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亲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曾为部落小头目。据传,石勒出生的时候,满屋红光,白气从天而降,直链接到庭院当中。见到的人无不称奇。

古代引进农作物的故事(中华历史之帝王故事)(1)

石勒14岁的时候,他跟随乡里的长者到洛阳行贩。石勒生的壮健雄武,他靠在上东门大声吆喝。恰巧,尚书左仆射王衍从石勒面前经过。他对石勒的言行举止感到莫名的惊异,回过头就吩咐手下说:“刚才那个胡人少年,我听见他的声音,感觉他有突出的志向,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你们马上去抓他!”

古代引进农作物的故事(中华历史之帝王故事)(2)

巧合的是,石勒被老天爷眷顾,在王衍下令抓他的时候,他就已经离开了,所以侥幸地逃过一劫。

西晋太安年间(302年―303年),并州(山西大部及邻近的河北、内蒙部分地区)发生饥荒,社会动荡不安。石勒便和众奴隶决定到河北讨饭吃。

没想到,这些人到河北后,就被当地的官府抓了起来,又被卖给当地一位富豪做奴隶。石勒身体健壮,很能干,颇受主人的赏识,后来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永安元年(304年),西晋王朝已经发生八王之乱, 关东各处兵马四起,都以讨逆为名,也找不到谁是正统。天下大乱之际,石勒决定当兵,后来成为刘渊手下大将。

古代引进农作物的故事(中华历史之帝王故事)(3)

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汉高祖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

刘渊趁着西晋动乱,发兵起义,成立了汉国。刘渊死后,后代是一个不如一个,最后养子刘曜取代汉国,建立赵国。

刘曜和石勒曾经都是刘渊手下的大将,为汉国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石勒感恩刘渊,于是起兵,讨伐刘曜建立的赵国(史称前赵)。石勒认为刘曜建立的赵国是不合法的,所以自己也建立了赵国(史称后赵),做了皇帝。

石勒当上皇帝以后,对自己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一事十分介怀,更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

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为了让自己过得舒坦,他就专门就此事制定了一条法令,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襄国郡守樊坦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破衣服就来见他,对他这个皇帝很是失礼,他心里十分不满,于是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质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

樊坦猛然一下被点名,慌乱又紧张,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情急之下竟脱口而出:“陛下,着都怪胡人不讲道义,把衣服粮食都给抢走了,害得我只好衣衫褴褛来朝见。”

樊坦刚战战兢兢地说完这段话,立马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皇帝的禁忌,吓得赶紧叩头请罪。

石勒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他虽讨厌别人总把“胡人”挂在嘴边,但见到樊坦知罪,而且认错态度良好,就没有过多指责他。

樊坦胆颤心惊地参加完这次召见,紧接着就是例行的“御赐午膳”。就在这时,石勒突然指着一盘瓜,询问樊坦:“卿可知此物何名?”

古代引进农作物的故事(中华历史之帝王故事)(4)

原来啊,石勒指的那盘瓜就是我们熟知的黄瓜,但在那个时候,黄瓜还不叫黄瓜,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将它带回来,从那时起它就被人们称作胡瓜。

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石勒见樊坦知错就改,很是满意,听完他的“错误”答案,却高兴地笑了。

从那以后,胡瓜就变成了黄瓜,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黄瓜原本叫做胡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