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1)

10月23日,网曝广州荔湾金道中学女生被校园霸凌,24日,荔湾区教育局发声,将和公安部门一起调查此事。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2)

关于校园霸凌的新闻,屡见不鲜,触目惊心。

南都校探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电视剧《少年派》,这部剧围绕四个高中生的家庭展开,其中就有关于校园欺凌的情节。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3)

正值高中学习紧张的时刻,高中生林妙妙就因为其爸爸的职业—丧礼主持,而被同学嘲笑,她最好的朋友邓小琪更是拿此事在学校传播,借此侮辱林妙妙,还故意拉拢集合全班同学,来孤立曾经最好的朋友。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4)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好在剧中的孩子们,性格开朗,家庭教育也好,事情也没有持续发展继续闹大,这一次的校园欺凌事件,算是平稳地过去了。

可是时隔不久,曾经拉拢全班孤立林妙妙的邓小琪,很快尝到了校园欺凌的“滋味”。

她因为家庭环境和妈妈“不正当”职业的原因,被同学在背后指指点点,所有人都离她“远远”的。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5)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6)

邓小琪曾在林妙妙家泣不成声,她哭诉当自己遭受校园欺凌时,真的很想一股脑从楼上跳下去。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7)

林妙妙和邓小琪所遭受的皆为校园暴力中的

根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偶尔被欺凌,6.1%的人经常被欺凌,其中被欺凌的孩子遭受精神暴力的比例达到94.32%。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8)

央视新闻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近九成“校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伤亡。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9)

校园暴力很残忍,但更残忍的是,它大概率不会彻底消失。

有人说家长要教育好子女,有人说学校要承担起管教责任,还有人说法律要从严惩治。而校探君想借用韩剧《少年法庭》中的一句话跟大家说: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10)

1 家长

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校园霸凌虽然发生在学生之间,背后却有着成年人的问题。而《少年派》中林妙妙父母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当他们听到妙妙描述发生在邓小琪身上的事情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反问自己的孩子:“那你是怎么做的”。

当孩子表现出跟其他同学们一样,一起参与欺凌却不自知,认为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时,她的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了她。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11)

他们引导孩子站在小琪的角度思考,当一个十七岁的女孩遭受到同学们的欺凌时,她承受得了吗?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12)

他们告诉孩子,现在同学之间的网络暴力、语言欺凌,都能杀死一个年轻人。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13)

他们严肃地教育自己的女儿,不能随大流,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光记着别人羞辱自己的时候,也要记得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

怎样才能避免被校园欺凌(如何减少校园欺凌)(14)

如果每个家庭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正在成为“施暴者”时,都能

《麦田守望者》里的霍尔顿说:“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拦住。”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是最专注的“麦田守望者”,

正如陈泗翰的律师说:“我们不仅仅是要守护一颗陨落的星辰,更要守护满天的繁星。”

2 孩子

做一个勇敢的“出头鸟”

就像痛苦到想从楼顶一跃而下的邓小琪,能够因为林妙妙的“不旁观”“不随波逐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从而渐渐走出阴霾,重新变得积极向上。

如果陈泗翰屡次被围殴时,周遭的同学不只是旁观;

如果邵一卜被那13个同学羞辱时,有第14个同学站在她的身旁……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占总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欺负。

但在暴力发生时,只有4%的情况有大人介入,11%有同龄人介入,高达85%的霸凌没有人出面劝阻。

大多数校园欺凌的旁观者、议论者,都认为自己也没做错什么,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只是在说事实,也有人说,“我只是旁观而已”、“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大家都这样”。殊不知,

无疑校园欺凌是一个沉痛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大多数围观者保持缄默的情况下选择发声也是一件颇需勇气的事情,但事物的发展总会是螺旋式上升的。

如果有人正在经受校园暴力,请不要怕,勇敢一点,我们都会站在你身后。

如果有人曾经遭受校园暴力,我也想说,不用原谅施暴者,但请原谅当时那个不够勇敢的自己,你的未来无限光明。

只要“整个村落的力量”都重视起来,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一定会越来越少,青少年们的学习环境、生活氛围,也会随着拒绝欺凌的教育,越来越清澈。

统筹:游曼妮 揭琪

撰文:实习生 胡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