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好家训的由来(家风家训兴家之道)

家风,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也是给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沿袭,体现着整个家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在#家风家训里的兴家之道#中,与九典孟母营一起追溯中国历代治家兴邦的典范家族,学习古人治家兴家的智慧,在子女教育、自我提升、家庭治理方面,收获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育儿修身、齐家兴业的目标。

好家风好家训的由来(家风家训兴家之道)(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爱国诗人。当时元朝攻打南宋,朝内大臣大多主张迁都,文天祥却坚决反对。后来南宋朝廷告急,危难时刻文天祥挺身而出,变卖家产招募士卒,前去保卫家国。他舍小家救国家,此番正义壮举,在当时还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有人劝他:"连朝廷的正规军队都敌不过蒙古军队,你这些临时募集的人马又有什么用呢?”文天祥回答:“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文天祥说到做到,整个抗元战争期间,他一直奋战到最后一刻。南宋灭亡,很多人选择了投降,但文天祥拒不投降,誓死奋战,最终还是因为孤立无援,被元军俘获。元朝皇帝有心招揽文天祥,但文天祥刚正不阿,不为所动。因此元朝统治者囚禁了他三年,期间各种威逼利诱、意图招降。文天祥却誓死不屈。最终,他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正气歌”,从容就义。不仅如此,他的儿子文道生和文佛生,也是在抗元沙场战死,六个女儿也被元军杀害。文天祥及其子女之所以能有如此忠义正气,这都是因为文家的铮铮傲骨和忠义家风。

好家风好家训的由来(家风家训兴家之道)(2)

“天地有正气”,忠义报国就是文家的家风。文家是一个文脉深厚的家族,多年家族文化的传承和熏染,让文氏家族培养出了以正直、忠义为核心的家风。之后,无论文氏族人迁徒何处,都能传承这种家风。文家教育子孙后代,在外将一个"忠"字,忠于国家,忠于大义;在家讲一个"孝"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正因为这样,文氏家族才始终坚持一腔正气,并将这股正气代代传承下去。

文天祥变卖家产救国时,家人一直在默默支持他,哪怕失去家业,也在所不惜。他的兄弟文璧更是长期与他并肩作战。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生未能为官。但是他一直怀有救国报国的理想,并将这种理想化为一种期望,寄托在对子孙的教导上。在这种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文天祥,从小就立下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就连他小时候的偶像,也都是那些历朝历代为国尽忠的英雄烈士。当他看到欧阳修等宋代名臣都有“忠”的封号时,他立誓要成为像他们一般的人。

虽然文天祥一家惨遗杀害,但文氏家族并不是完全无后,根据史料和家谱记载,“杨林文氏”家族为文天祥后世,现有族人两万余人。文氏族人历来以先辈英雄文天祥为豪,把他视为思臣义士的典范,并积极传承其优良品格,世代传承着“忠厚存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正气家风。族人文国祥是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也是家族中公认的文化人,他说“文氏家风是清白传家,正气传家,文家子孙后代,都讲求一个'忠'字,他们会一直把这股正气传承下去。"。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来自于深厚的文氏家族传统价值观的需陶,这也正是文家家风的精髓所在,时至今日,文氏家风仍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只有始终坚持一腔正气,走在正道上,才能得到健康而良性的发展。现代社会诱惑众多,我们常常讲保持初心,可如何能坚守正道,不走歪门邪道,避免误入歧途,相信文氏家风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时,相信我们共同守护的那份盈满天地之间的正气,一定能让他们的成长变得更加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