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二十四孝故事概述(鲁迅讽刺女校长杨荫榆)

鲁迅出生于1881年,成名作《狂人日记》。鲁迅和文坛很多人都论战过,和鲁迅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很多都被鲁迅骂过。鲁迅骂得最狠的人是杨荫榆,但杨荫榆不是作家,而是教育家。

杨荫榆出生于1884年,比鲁迅小三岁。杨荫榆曾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思想保守,认为学生只能安心读书,不能参加爱国运动,不能反对当时的北洋当局。

鲁迅二十四孝故事概述(鲁迅讽刺女校长杨荫榆)(1)

鲁迅和杨荫榆意见相左,而杨荫榆开除过几个进步学生,其中一个就是许广平。许广平和鲁迅什么关系,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

笔就是文人的武器,鲁迅写了一篇杂文来讽刺杨荫榆,文章标题就是《寡妇主义》,鲁迅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在文章中用寡妇来比如杨荫榆,极尽讽刺之能事。

“寡妇主义”这四个字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杨荫榆不幸的婚姻,杨荫榆虽然不是寡妇,但是她是一个离异妇女,正如鲁迅文中所说的独身没有情爱滋润的女人。

鲁迅二十四孝故事概述(鲁迅讽刺女校长杨荫榆)(2)

虽然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可是家里子女多,母亲愚昧无知,嫌她不漂亮又倔强就不喜欢她,把她嫁给一个弱智少爷。杨荫榆费尽艰辛逃婚出来,一生致力于学业和事业,没有再婚。这可能是她对亲情和家庭失去了信心,不愿意组合家庭吧。

打人不打脸,就算对杨荫榆不满,也不应该用她不幸的婚姻来讽刺她。这一点鲁迅先生实在是不厚道,没有君子之风。

鲁迅二十四孝故事概述(鲁迅讽刺女校长杨荫榆)(3)

《寡妇主义》的部分原文如下:

这里所谓“寡妇”,是指和丈夫死别的;所谓“拟寡妇”,是指和丈夫生离以及不得已而抱独身主义的。

至于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则无论男女,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欧洲中世的教士,日本维新前的御殿女中(女内侍),中国历代的宦官,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别的独身者也一样,生活既不合自然,心状也就大变,觉得世事都无味,人物都可憎,看见有些天真欢乐的人,便生恨恶。尤其是因为压抑XING(欲)之故,所以于别人XING的事件就敏感,多疑;欣羡,因而妒嫉。其实这也是势所必至的事:为社会所逼迫,表面上固不能不装作纯洁,但内心却终于逃不掉本能之力的牵掣,不自主地蠢动着缺憾之感的。

如果杨荫榆不是婚姻不幸者,这段话倒也无妨。可惜她偏偏是是一个婚姻不幸的独身女子,这段文字是不是“打人打脸”,提醒别人的不幸,从精神上打去垮对方?

鲁迅二十四孝故事概述(鲁迅讽刺女校长杨荫榆)(4)

在鲁迅病故后,有人想用他丢下发妻和女学生同居生子的事来攻击他,却被胡适先生阻止,胡适反对用私生活攻击人。但鲁迅为什么要用“寡妇主义”来讽刺杨荫榆这个婚姻不幸的女人呢?

鲁迅仅用四个字“寡妇主义”就点出了杨荫榆婚姻的不幸,到底是太聪明,还是太厉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