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敬亭山诗词背后的故事(李白独坐敬亭山背后的隐情)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先后有300多名文人墨客、数以千计的诗文记画涉及此山,“遂使声名齐五岳”。诗仙李白七次登临,写下《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千古绝唱。原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敬亭山诗词背后的故事(李白独坐敬亭山背后的隐情)(1)

这是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那么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宣城,喜欢敬亭山?这首诗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隐情呢?这就需要唐朝一位著名的公主出场了。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九女,母窦德妃。公主自幼丧母,深受父兄宠爱。是武则天的孙女。李白跟美丽的玉真公主先是一见钟情,然后一辈子藕断丝连。玉真公主向哥哥唐玄宗推荐了李白,使李白有机会进入宫廷,但玄宗最终没有重用李白,玉真因此跟皇帝哥哥闹翻,连财产和公主的身份都放弃了。玉真公主晚年为了李白而隐居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修炼。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死于敬亭山,终年71岁。同年,李白病发,在敬亭山下的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2岁。李白终其一生,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背景,还真以为李白真对着那座山发愣哪。其实正是由于玉真公主后来来到敬亭山上修炼,所以李白才会对着敬亭山,终日心驰神往,“相看两不厌”。他曾有诗道:“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这其中的相思之情,不可谓不深。但李白对自己的妻子却是有愧疚的,他在《赠内诗》中曾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所谓太常妻,是说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估计性功能不行,经常借口要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天天这样,他老婆可受不了啦,就自已跑去看望他。他大怒,说妻子冒犯斋禁,竟把妻子送到牢里监禁起来。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

然而太白之性情太过狂放,似乎也不是可以终身相托的人。同样,玉真公主既然出家做女道士,想必也是个不喜欢受拘束的人。所以他们终究还是没能在一起。

另外李白最崇拜的前辈诗人是谢朓。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谢朓在宣城,特别是敬亭山留下了大量诗文,也留下了很多遗迹。李白这一辈子,在诗人里就喜欢他,也最崇拜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敬亭山诗词背后的故事(李白独坐敬亭山背后的隐情)(2)

晚年的李白,没有了愤怒,只有超脱和淡泊。这也许是李白七临敬亭山的另一个原因吧。谁知道呢?又不能去问他。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