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过去是哪(北京从哪里来)

从考古的全新视角看清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由北京联合出公司出版的《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本书的内容是从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而来,2007年《北京日报》创办了《纪事》栏目,北京日报特别报导部负责采写。

北京过去是哪(北京从哪里来)(1)

这个栏目沿着历史的脚步,一步一步从这座城的荒芜到繁华,从落寞到炫彩。每一步都是历史的研磨,每一步也是文明的重生。

人到中年,更喜欢看历史,说历史。因为那是我们的来处,也会成为我们的归途。

在《北京三千年》这本书中,有提到一句民间谚语:“先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那么从历史的痕迹中去验证,这句话,貌似不太准确。

3000的北京城,曾经出现过3个都城级别的城址。

1、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的西周燕都,

2、北京城区西南部的蓟城,

以上两个曾发展成为唐幽州城、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它们都有3000年的历史。

3、元大都以及明清北京城,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大概有700年的历史。

书中从考古的角度出发,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俯看北京这座城市,很多画面浮上眼前。

书中内容一共11章,把北京的前世和今生,讲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西周燕都,沉睡3000年的地下城。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北京的“脐血”辽南京,从军事重镇到王朝陪都,天宁寺塔,一塔音韵传千年。

追溯北京城的前世,可能要从春秋战国的古蓟城开始,这里是北京城的根。可是作者说要从西周燕国都城以来,才有了燕京的古称。

北京过去是哪(北京从哪里来)(2)

北京成为北方最大的都市,是从元明以后。

燕都城的发掘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前后经过近30年的考证,一批又一批国宝重器相继出土,直接把北京的历史确定在了3000年前。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说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是北京的脐血。

3000年前,原址水草丰茂,林木森然。这里的大石河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也滋养了周围百里的阡陌林野。

就是如此丰沃的土地,为啥燕国人弃之别离呢?

有文学家说,历史也是一部斗争史。人类和自然的抗争让我们繁衍文明,演化躯体。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思想的斗争。

思想的斗争通常会以改革、C争、以及战争的形式出现。

在考古的过程中,无数考古学家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了一件器物,为了一段城墙。

书中提到辽南京的时候,说它是从军事重镇到王朝陪都。

大概在907年,大唐亡,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争。

“儿皇帝”石敬瑭为了称帝顺利,把著名的幽云十六洲割给了契丹。

宋朝的无数热血男儿,在几经战历中,都为宋辽之争。其中无数人梦断幽州。

这宋朝100年,南京和北京成了自己不同的风格。

现在我们去南京,感受到的大多是近代的建筑,北京亦是。

历史的痕迹随着时代的演变,越来越淡。地区博物馆反而成了我们了解当地历史的好去处。

在博物馆外,就是一些古建筑可以让我们想起,某一条普通的街道曾经那样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北京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天宁寺塔。酒在西二环广安门桥西。这是一座建于辽时期的塔,通体有铃,共计三千四百之多,风一吹,便能听到光阴的回响。

北京成为ZZ中心开始始于元代。

那是忽必烈的元大都。被马可.波罗称为“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有人说,是元大都奠定了北京城的骨骼和肌理。它是这座城的框架结构。

北京过去是哪(北京从哪里来)(3)

后来的很多建筑学家都曾对元大都进行过研究,九横九纵的大街构成了元大都的主干道,全城应有东西胡同88条。它模仿了宋的汴梁城,又有自己的新模式。

经过几百年的循环创建,如今,北京还有诸多当初胡同的样子。

在《北京三千年》书本的后页,有一句话说,北京的演变藏在鲜为人知的地下之城。

作为一名读者和一名群众,我很热爱历史,也热爱北京。这本书史料和故事相得益彰,非常有料,有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