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1)

​子规,就是杜鹃鸟、布谷鸟。春季来临,三四月间,布谷鸟回归北方,其“咕咕咕咕”的叫声,如同“布谷布谷”,好像在催促着人们赶快种庄稼。相传古代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死后魂魄化为鹃鸟,因此人们称这种鸟叫“杜鹃”或“杜宇”。杜鹃啼血而有杜鹃花。这种鸟总是向着北方鸣叫,声音凄切,仿佛盼子回归。由于这些凄美的传说,子规历来被作为思乡、盼归的象征。“人在子规声里瘦”,一个子规,引出多少好诗词。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其中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2)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李白是同时代的著名诗人,两人交往深厚,又都有怀才不遇之感。公元748年,王昌龄自江宁丞被贬龙标尉。第二年暮春,李白得知消息后写成此诗。“杨花落尽子规啼”,说的正是暮春时候,这里用杨花和子规来表明时间,同时也营造了一股萧瑟的气氛。王昌龄溯江而上,经过五溪,路途遥远而艰苦。“我寄愁心与明月”,体现出了李白对朋友遭贬的愁苦,但又无法当面安慰,只能寄望明月传达问候。此一句想象丰富,新巧大气,真如“谪仙”其名。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3)

2.《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是为布衣诗人,诗词风格清新,充满田园色彩。乡村四月,草满山坡,水漫河川,色彩对比十分舒适。子规声、雨如烟,体现了四月的特色。布谷一叫,梅雨一下,人们都在抓紧时间耕作。刚刚忙完了蚕桑,又忙着去插田。全诗由远及近,由物推人,描绘了一幅隐逸而又生动的画面。这首诗朗朗上口,特别有意境,被选入小学课本。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4)

3.《春夕旅怀》 唐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这是作者旅途中思念故乡、感慨时光流逝的一首诗。“水流花谢两无情”,开篇就点出了时间,表现了愁闷忧郁的思绪。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两句十分知名,不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而且化用了两个典故。蝴蝶梦,即是庄生晓梦迷蝴蝶,子规枝,即是杜宇望乡。气势开阔,联通古今。颈联主要是说与故乡来往书信没有了,而头发已然白了。最后两句表达自己真实的境况。既然已经思乡心切,两鬓斑白,为什么还不回家呢?不是不回去,想回就能回,而且故乡的烟景可以独享。但就是不会去。这里作者用一个反问又自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5)

4.《闺怨》 明 周在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这首诗描写了闺中少妇思夫的景象。江南二月,为了迎接丈夫归来,准备了新衣服。而现在丈夫所在的燕山仍然是大雪纷飞。从自然环境来讲,这两句体现了南北地理气候差异。而从人物心情来说,恰恰体现了两人的态度。女盼夫归,如二月江南。而丈夫却如燕山大雪,无情冷漠。“应是子规啼不到”,是女子自己安慰自己的理由,既有体贴又有害怕,从而引出了对丈夫“故乡虽好不思归”惆怅和愤恨。通过强烈的对比,该诗把女子的心绪描绘得深刻细腻,别有韵味。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6)

5.《山中听子规》 唐 朱放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这首诗语言浅白,风趣幽默,而又散发着一股潇洒似神仙的气氛。诗人爱游山,常在山中住宿。“葛洪丹井”,并不特指某一个地方。葛洪是道教传播的重要人物,也是炼丹说集大成者。葛洪丹井是道士炼丹的地方,意指如道士一般潇洒。“窗中有个长松树”,这句就是个大白话。“半夜子规来上啼”,这一句看似平常,实际上是把夜晚这种幽静、神秘的境界,提升到了极致。周围一片静谧,半夜子规一声啼叫,才知道这是人间而不是仙境。反过来说,虽然不是仙境,却能够快乐似神仙,人生何尝不追求如是。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7)

6. 《山月驿闻子规次韵》 宋 李纲

春枕梦回孤馆悄,世故萦心愁不了。 山深夜闲子规啼,残月满窗天未晓。

次韵,就是一首和诗,而且与原诗同字同韵、次序也相同,亦称步韵。原诗已不可考。一般来说,和诗总是难比原诗更出色,因此流传的不多。这首诗还是很有特色的。李纲是宋朝抗战派的首要人物,但由于政治斗争激烈,最终被罢相,从此抗战派的势力再也没有缓过劲来。所以,李纲的处境和心情是十分复杂的。这首诗,作者就写了自己忧心国事,夜不能寐的情况。本来都已经睡下了,但因为心事重重,梦中又起来。此时,馆驿中十分宁静,而一声子规啼鸣,才发现窗外残月悬空。在诗词中,子规啼叫就是四更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夜里一点到三点,夜深人静,子规的叫声才显得最为凄惨。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形象。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8)

7. 《夜闻子规》 明 王廷相

子规小鸟自呼名,啼罢江楼巳四更。 枕上梦回犹是客,谁能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跟上面李纲那一首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李纲主要是忧国,而这一首主题是思乡。这首诗化用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诗,以笛声为引子,因为春风吹散传遍洛城,忧伤的曲调打动了游子。而这首诗,则从子规的啼鸣切入,也是通过对声音的感触,来表达思乡之意。“枕上梦回犹是客,谁能不起故园情”,虽然总体上不如李白的更加飘逸高妙,但仍不失为一首佳作。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9)

8. 《子规啼》 清 方觐

平羌江口江水清,峨嵋山头山月明。 江楼望月人未寝,肠断子规啼一声。

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重复。江口江水清、山头山月明。一方面从吟诵的节奏来说,简洁明快,另一方面也着重强化了空间的广阔,距离的遥远,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感觉。二是一个“一”字。为什么不是“两三声”、“四无声”,而非得是“啼一声”?唐朝诗人齐已曾写了一首诗《早梅》,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然后拿给著名诗人郑谷看。郑谷就说,“数枝开”不如“一枝开”,这样才体现出春的早。这首诗也一样,既然写的是《子规啼》,谁还不写第一声啊。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10)

9.《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东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当时44岁。虽然现在来看,44岁算是中年,但在古代,已经开始步入老年的行列了。尽管如此,苏东坡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苏东坡有一次生病,被一位聋医给治好了。这位聋医虽然听不见,但眼睛非常好使,常以指画字,几个字便通人心意。苏东坡说:我以手为口,你以眼为耳,都是同道中人啊。遂引为知己。病好以后,苏东坡邀请她一起去蕲水县清泉寺游玩。清泉寺门外兰溪,水向西流。泉水甘甜清冽,王羲之曾在此练笔洗墨,茶圣陆羽曾在此汲水煮茶。由此,苏东坡写得这首词。先从景物写起,写到子规,便突出了作者的身份和遭遇。远在他乡,受到压制。但是,溪水西流的反常,也激发了苏轼,发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豪言壮语。不要因为上了点儿年纪,就等着时光流逝,而应该争取翻身,卷土重来。在这首词中,“子规啼”不但没有凄切之感,反而成为激发斗志的垫脚石。

古人描写子规的诗句(10首最优美的子规诗词)(11)

10.《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南唐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是李煜的一首亡国词。李煜后期的亡国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悲切凄婉,哀愁沉重,成就最高。李煜写这首词时,是开宝八年三月(975年),宋军歼灭十万唐军,金陵关城失守,各路援军纷纷折戟。金陵成为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一座孤城,被围了几乎一年。而这时的李煜,中了反间计,错杀大将林仁肇;后两次派人给赵匡胤写信求和,却得到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答复。此时,李煜已然是心慌意乱、十分绝望了。这首词一派暗淡景象,樱桃、蝴蝶、子规、烟草、罗幕、炉香,无一不是低迷凋敝的状态。回首往事,悔恨交加。虽然是描写春光已逝,但暗含了亡国之恨。赵匡胤看到这首词以后说:假如李煜要是像写词一样经营国家,是不可能被我灭国的。一句“回首恨依依”,包含了多少惆怅、悔恨和留恋!

不知大家有没有喜欢的,别忘了收藏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