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毫米换算成米是多少(标准的1米原来是这么计算的)

(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标准的1米有多长》一文,作者:杨黎炜,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今天是世界计量日,大家都知道这一天是怎么来的吗?这要从“1米”的定义说起……“1米”原来有多长呢?

1000毫米换算成米是多少(标准的1米原来是这么计算的)(1)

1790年,法国科学界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子午线,并规定将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标准,定义为“1米”。“米”的英文为meter,这个名称源于希腊字“metron”,意为测量。1799年,法国科学院按照这个标准,用纯白金做成横截面为4mm×25.3mm矩形的1米长的量块,存放在巴黎国家档案馆内。

1875年5月20日,法、德、美、俄等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Treaty of the Meter),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并成立国际计量局。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将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就是据此而来。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会议正式作出决定,按照第一根标准米尺的长度,用铂铱合金做成了一把截面为X形的米尺,把它作为国际标准米尺。新的国际标准米尺是采用90%的白金,10%铱做成的,它的强度高,对温度和化学的稳定性均比较好,保证了较高的精确度。为了避免磕碰损伤,将它的横截面做成“X”形。考虑到热胀冷缩的因素,规定必须以温度为0℃时的测量为准。当时国际计量大会给“米”的定义是:“0℃时,巴黎国际计量局的截面为X形的铂铱合金尺两端刻线记号间的距离”。

随着激光技术和同位素光谱光源技术的发展,人们找到了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标准。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更改为:不存在引起波长改变的干扰因素(如多普勒效应、压力效应、斯塔克效应等)时,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米的定义更改后,这根著名的白金标准米尺仍按原规定的条件保存在法国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畔的塞夫尔国际计量局内。

编辑:张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