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40年经历(抗艾30年)

抗艾40年经历(抗艾30年)(1)

1983年毕业成了感染内科医生,1988年首次开始接触艾滋病,1995年接触第一个本地输入病例……

不知不觉间,年届六十的蔡卫平已经和艾滋病战斗了三十多年。他也成为广东艾滋病治疗、防控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今年十二月,这位在历次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中都会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专家将退休、返聘。

三十多年间,他见证了广东省第一个艾滋病门诊、病区的成长,从一个在治患者不足100人的小病区,发展成为目前在治人数超过1.5万,全球最大的艾滋病治疗中心。

他是广州、广东乃至全国正面抗击艾滋病的参与者,也是羊城这个改革开放窗口城市与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战斗的历史见证者。

他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艾滋病医疗专家组专家蔡卫平。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这位艾滋病专家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讲述他与传染病征战38载的故事。

中国抗艾大事记

1985年,中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死亡案例,为境外输入人员。

198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吸毒人员中发现146例艾滋病,此后艾滋病沿贩毒路线从云南向全国扩散。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生效,该法律阐述了血液采集和血液替代品生产的标准化,为防止艾滋病经输血传播提供了保障。

1999年,我国开展了首个抗病毒治疗临床试验。

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开设了首个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试点。

2003年,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始实施。

2006年3月1日,《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

2012年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艾滋病防治的行动目标。

201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单阳家庭HIV预防的指南。

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标之一是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同年古巴成为第一个消除儿童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的国家。

2018年,研究显示,释放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阴道环在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具有50%左右的有效性。

2019年,长效注射型药物被证明可以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

2020年,供未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使用的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通过审批。

2020年,全球有274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仍然有150万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

2021年,通过新《全球艾滋病战略:终结不平等,终结艾滋病》。

01-03版

出品:南都健康联盟

统筹: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王道斌

视频:南都记者 刘威 实习生 梁宇晴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