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

一个月之前,某天双标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自9月30日公司发表首次声明以来,负评不减反增,12天内市值跌幅超一成,惨痛蒸发400亿。

就在“酱油龙头”深陷舆情不能自拔之际,“蚝油大佬”高调官宣换帅,启用营销经验丰富的前阿里副总靖捷,于10月10日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

这家已有134年历史的国货老品牌,能否趁势追击,从屈居人下,一举稳坐调味品老大宝座?

低调传承的背后,四代族人有过怎样的创业辉煌和守业艰难?

这一切,还得从一锅糊了的蚝油说起。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

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内忧外患,紧抓洋务运动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试图重振华夏雄风。

1862年,慈禧太后听取一众洋务代表力荐,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新式人才。

同年,一位商界人才,在广东江门出生,取名李锦裳。

锦衣华服,鸿衣羽裳,寓意美好,可惜事与愿违。

李锦裳幼年丧父,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种田务农为生。

18岁时,李锦裳立志报国,应考从军,成绩名列前茅。

他归家等待征召从军,却不想祸从天降。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2)

(李锦裳)

因遭人嫉妒陷害,他被当地恶人追杀,几近绝路。

无奈之下,他和一家大小,乘船逃难到珠海南水墟,躲过一劫。

工作没了,田地没了,李锦裳一身武艺也无处施展,只得隐姓埋名,开了一家小茶馆,供常年出海的渔民饮食小憩,勉强度日。

习武之人性情豪爽,李锦裳的生意之道,亦是不拘小节。

打渔的都不富裕,常常赊账来茶馆吃喝,等卖了鱼再结账。

李锦裳从来不催,照样殷勤伺候,好饭好茶端上。

年底,是各行各业的催账高峰期,而他却将整年所收欠款单据一撕了之。

李锦裳对儿子说:不要让账单成为下一代的负担。

后来,孙子从这个故事中,悟出经营理念:思利及人。

小小茶寮虽然利润微薄,但在母子二人的费心操持下,生意不错,四里八乡的渔民都喜欢跟李锦裳打交道。

然而,好日子还没过多久,母亲就撒手人寰,留下李锦裳独自支撑小本生意,实在分身乏术。

安排好母亲,李锦裳在村人的建议下,关停茶寮,转行熬蚝豉。

南水镇与澳门隔海相望,渔业兴旺,且盛产生蚝,肉质肥美,不少村民靠帮人熬蚝豉发家致富。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3)

(蚝豉)

李锦裳在店里支起一口大锅,白天收蚝,晚上开熬。

俗话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李锦裳不仅勤劳,还命好。

1885年,医学家约翰·彭伯顿在研究一种能让人补充营养的饮料时,因为助手操作失误,不小心在半成品糖浆中加入了一杯苏打水。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瓶医用糖浆,多了一罐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

而李锦裳的创富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4)

一天,李锦裳和往常一样开火上工,先把生蚝煮熟,然后拿到外面晒干。

可一时疏忽,忘了关炉火,就忙别的去了。

等他想起来,揭开锅一看,一股浓烈的香味飘出。

本该煮好晾晒的生蚝,已经被熬成蚝汁,浓郁黑黢,厚厚一层沉在锅底。

李锦裳伸手蘸来一尝,咸甜鲜美,回味无穷,蚝油由此诞生。

1888年,26岁的他请人写上“李锦记”三个大字,挂在自家店铺门上,开启百年基业。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5)

(蚝油)

独创秘制蚝油,加上李锦裳为人厚道,因此生意蒸蒸日上。

不过十余年间,“李锦记”就名声在外,走出小小的南水镇,引来不少江门、广州、澳门等客商的回头光顾。

李锦裳一举成名,将南水视为发家福地,准备世代定居于此。

然而,一场天灾打乱了他的计划。

1902年,南水镇突发大火,烧掉半条街。

成名不久的李锦记,也未能幸免,被烧得片甲不留。

四十不惑之年,李锦裳携家带口,跟22年前一样再次远走,跨海迁居到50公里外的澳门,另谋生路。

在澳门新马路611号,李锦裳再次挂起“李锦记”的招牌,重操旧业。

之后,三个儿子也加入进来,帮父亲分担事务。

长子李兆荣身体不好,主要留在店里迎来送往;

次子李兆登负责开拓市场,将蚝油品牌从澳门推向海外;

三子李兆南专职采购和经营,盯在生产一线。

父子同心,其利断金。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6)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家族事业再创辉煌,产品畅销东南亚,风行欧美各大城市。

1922年,创始人李锦裳过世,留下偌大基业和子孙数十人,以及家产之争的祸患。

十年后,兄弟几人将总部由澳门迁至香港,在中环皇后大道铺设店面,成为香港第一间食品制造商,生意越做越大。

老话讲:富不过三代。

对于豪门望族来说,家族事业延续的关键,有时反而并不在于经营如何,而是后人能否团结一致,不败家。

地王霍英东去世后,13个子女为争夺遗产,撕破脸打官司,吵得满城风雨。

赌王何鸿燊还健在时,四房太太就上演宫斗大剧,闹得人尽皆知。

李嘉诚曾说,香港豪门儿子超过3个的,最后都会出问题。

李锦裳不多不少,正好有3个儿子。

但这三个儿子不是坐享其成的富二代,而是跟着父亲一路打拼过来的创二代,所以并没有出问题。

到孙辈李文达这一代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7)

1929年,李文达在澳门出生,比李嘉诚小一岁,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六个妹妹。

作为第三房李兆南的长子,李文达从一开始,就不是继承大统的常规人选。

而且,父亲李兆南为了避免家族纷争,还特意把他支开,鼓励他另辟蹊径,自己创业。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8)

(李兆南)

1945年,战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李文达高中辍学后,只身到广州,踩着单车帮家里分店给各酒楼送货。

那时,蚝油卖一块八毛港币一瓶,而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大概只有十块港币。

李文达“拆自家台”说:“也就够买五瓶多蚝油,真的好贵。”

虽价高,但质优,照样不愁销路。

可赚再多钱,跟那时的李文达也没多大关系。

跑腿几年后,他回到澳门,开起自己的工厂,做化妆品、雨伞、玩具、皮夹等对外贸易,发展得有模有样。

与此同时,父亲在香港和两位大哥的关系,变得日渐紧张。

国际国内大小战争不断,李家生意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影响。

李兆荣和李兆登主张保守策略,反对扩张发展;

而更富有商人精神的李兆南,认为富贵险中求,应该趁势铺货,占领市场。

几次争论不下后,李兆南顾及兄弟情分,不再多说,但双方嫌隙的种子已然埋下。

1954年,李兆南将放养在外多年的李文达,召回香港,正式进入家族集团任职。

李文达是个孝子,再次听从父命,放弃在澳门的红火生意,挥挥衣袖,片叶不留,只带走一位佳人。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9)

(李文达和蔡美灵)

这位佳人姓蔡,名美灵,出身名门,家里至今还保留着清朝皇帝颁发给蔡氏家族的圣旨,大富且贵。

一介平民李文达,是怎么入了富贵之家的法眼,又是如何抱得佳人归的呢?

外人认为,就凭简单两个字:缘分。

蔡美玲比李文达大5天,两人均出自同一位接生婆之手。

豆蔻年华之际,他们又在同一所学校读书,逐渐熟识。

不过,李文达更信奉事在人为,夸自己敢追,才喜得良缘。

两人婚后生下四儿一女,恩爱数十载。

李文达的大胆,不仅体现在爱情上,在事业抉择中,同样果断。

他继承了父亲的进取精神,大力主张进一步开拓海外贸易,提出开辟中低价蚝油市场,研发新品,四面开花。

而叔父辈却意兴阑珊,对毛头小子的建议不感兴趣,觉得躺着吃老本挺好。

道不同不相为谋,分家之战一触即发。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0)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动荡,暴动不止,楼市股价大跌,经济形势惨淡。

商界大佬人人自危,生怕稍不注意就成了黑帮的锁定目标,人财两空。

李氏大房和二房,萌生了移民念头,打算出售在港澳的全部家产,退休避难。

于是,他们向三弟李兆南提出分家,要么他出钱把哥俩的股份买走,要么就把祖业一拆二或拆三,各自安好。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1)

当时公司估值690万港币,若李兆南要拿下另两家的股份,就得掏出460万。

李兆南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又实在不忍心父亲一手拼出来的家业,在自己这辈断送。

他一边四处筹钱,一边苦苦哀求哥哥们,却毫无用处。

僵持半年后,因为两房急着套现出国,勉强同意让李兆南分期付款,终于把股份全部交出。

1972年,三房成员签订分家协议。

此时,李兆南年事已高,授权大儿子独立承接下全部股权。

43岁的李文达,正式走上高位,接管家业。

他亲眼见过父辈的兄弟反目,深刻体会到手上家业的来之不易,因此对亲情极为看中。

但可惜没能吸取教训,以致今后重蹈覆辙。

感情的事先放一边,眼下当务之急,还是搞生产、谋发展。

李文达掌权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跟美国总统扯上关系。

这年,尼克松访华,获赠两只大熊猫,给了李文达拓展美国市场的灵感。

国宝一运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就吸引了无数外国人的目光,创下建园以来最高参观人数记录,美国公众将这一年定为“熊猫年”。

在此之前,美国人没见过大熊猫,也没有吃蚝油的习惯,既然“黑白团子”的魅力这么大,何不蹭蹭IP,借势发力?

创意很好,但理解的人少。

家族成员几乎一致反对,一来是因为自家产品一直走高大上路线,现在要研发中低价品牌,有违初衷。

二来,用动物来命名食物,感觉上不卫生,怕影响销量。

李文达回忆:“他们都讲,你那个猫牌不行,动物怎么能做食品的招牌呢?”

在他苦口婆心解释“这是熊猫,不是猫”后,依然有很多人摇头。

幸好他是话事大管家,可以自行做主。

力排众议推出的“熊猫牌蚝油”,果然一开始不好卖。

并不是消费者不喜欢,而是经销商不放心,不敢进货。

李文达亲自出马,对中间商承诺:先拿货,卖完了,再结账。

别人要一箱,他发两箱;要五箱,他给十箱。

反正没有后顾之忧,经销商们也乐得收货。

一个个贴满熊猫标签蚝油的货柜,从港口货运起航,进入美国市场。

接下来的情况正如李文达预料:

产品迅速赢得热烈反响,销量一路飙升,成功扎根异国他乡。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2)

(李文达)

订单有了,生产也要跟上。

1975年,李文达买入香港黄竹坑地皮,兴建厂房,扩大规模,为之后一系列新品研发提供后勤保障。

1980年,李文达已过知天命之年,该是时候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了。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3)

李文达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在求学期间,选读的都是与家业相关的学科,如食品科学与科技、化学工程、企业管理与财务等。

对孩子们的选择,他没有硬性插手或拍板决定,只说了一句话:

读什么都好,读完就回来当帮手。

话不多说,点到即止,懂得都懂。

长子李惠民最先回来,成为首位参与家族生意的第四代。

二子李惠雄紧随其后,为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市场推销和宣传系统,极大提高了产品在北美市场的渗透率。

接着,女儿李美瑜和两个小儿子李惠中、李惠森相继加入,家族势力和能力,愈发强大。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4)

(李文达和儿子们)

人多力量大,最怕闹分家。

李文达已经亲身经历过一次,可不想自己的子女再来给他演一遍。

然而,他管得了小辈,却管不住平辈。

1984年,一向本分勤恳的弟弟李文乐,突然提出分家。

李文达不慌先懵:为什么?

说起比自己小15岁的弟弟,他自觉问心无愧,毫无亏欠。

当李文达还在澳门经营自己的外贸工厂时,尚读小学的李文乐就来厂里同吃同住,两人感情很好。

李文乐高中毕业后,在嫂子蔡美玲的引荐下,进入恒生银行工作,并在蔡氏的撮合下,迎娶了澳门饼记大老板的女儿为妻。

当年,父辈第一次闹分家时,李文乐为了支持大哥,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助其赎买股份。

虽然钱不多,但心意难得。

后来,在李文达的诚意力邀下,李文乐辞掉银行的安稳工作,进公司帮大哥打理家业。

李文达怎么也想不到,弟弟会突然“翻脸”。

或许,这是李文乐怕自己命不久矣,走出的一步险棋。

因为两年前,他被查出得了鼻咽癌,生死未定。

为了安排好老婆孩子以后的生活,李文乐不惜与至亲家人决裂。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5)

(李文达)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亲李兆南含泪劝说无果后,提出四六分家:

哥哥李文达占六成,弟弟李文乐占四成。

按理说,李文达作为绝对管理者,功不可没,完全可以多占股份;

而李文乐虽然做事勤快,但并没有担当大任,给四成太多。

李文达对父亲的安排并无异议,只希望一家人有商有量把事情处理好,倒是李文乐不乐意,要求必须五五平分。

为一成之争,李氏家族再次对簿公堂。

李文乐不讲情、守死理,听从律师建议,以清盘为要挟,诋毁公司多项决策,让事情越闹越僵。

甚至因股权纠纷,致使工厂难以为继,关停半年。

57岁的李文达心力交瘁,一度病倒,依然寸步不让。

最终,这场历时两年的纷争,在多方调解下达成一致,李文乐接受六四分成的方案,并开口索要8000万出让股权。

彼时,公司刚刚签下广东大埔的大片厂房,极速扩张,银钱短缺;

美国市场方面,因为实行赊销方式,资金回笼较慢。

总而言之,就是没啥钱。

正在这个当口,又要李文达突然拿出这么多钱来保全家业,实在捉襟见肘。

长子李惠民回忆父亲那时候“受了很大打击,主要精力都是在为分家的事周旋,做不了什么生意。”

最后,旧事重演,李文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回购李文乐手上股权,留守祖业。

李文乐一家,移民加拿大,从此两清。

据说,在打官司的两年纠缠中,李文乐曾有所后悔,托人向大哥认错。

但李文达被伤透了心,未予理睬:“杯子既然已经裂了,回来也没意思。”

历经两劫后,李文达把心一横,决意亲自制定家规。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6)

1986年后,公司在李文达的带领下,度过多次危机,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1988年,李家基业创立100周年之际,总部迁入大埔工业村,占地3.3万平米,员工超400人。

1994年,产品获得香港工业总会的“总督工业奖-工业署品质奖”。

同年,据香港零售调查报告,李记蚝油市场占有率达88%,方便酱占70%,辣椒酱类占37%,均属市场占有率首位。

至1996年,90%产品行销海外,分布5大洲、60多个国家,成为享誉全球的民族企业。

2012年,李家产品助力神州九号飞天,成为太空人的指定酱料供应商。

来年,多款调味料再次被带上飞船,参与神舟十号的佐餐任务,并荣获“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称号,以及“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奖”。

进入内地发展二十多年来,李锦记始终保持25%的稳定增速,从未亏损。

其在国内调味品行业的份额,排名第二,紧随海天之后,后势强劲。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7)

这一切成绩的最大功臣,当属李文达。

而他创立的家族管理制度,就跟经营公司团队一样,松弛有道,讲求约法三章。

早在2003年,李文达就筹备起家族委员会,核心成员有七个:自己、太太,以及五个孩子。

委员会每三个月开一次会,每次会议持续五天,不谈公事,只聊感情。

他信奉家和万事兴,要想家族和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制定家族宪法,从制度上让百年企业越走越精神。

对孩子的私生活,他有三条特别的规定: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

一旦违反,自动退出董事会。

要是其他一些大佬家族按这个标准分配股权或财产,恐怕得有不少败家二代,惨淡出局。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8)

李文达不仅给下一代安排得明明白白,连对第五代都有明文要求:

家族成员要先在外面公司工作3-5年,才能进入内部任职,应聘和考核程序,跟非亲非故的求职者一样。

同时,“受教”于两次分家的深刻教训,李文达规定:

集团必须由家族控股,若有人因故退出公司,必须交出全部股份。

他曾说:这个家法,能确保子孙在努力创造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2021年7月,香港蚝油大王李文达,为公司、为族人安排好能做的所有事之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离世,享年91岁。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文哀悼,称其是一位“成功商人及杰出工业家”。

李文达去世后,以他的妻子李蔡美灵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去年财富高达1200亿元。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19)

如今,李氏家业已交棒在第四代人身上,运行良好,稳健向前。

李文达“思利及人”的创业精神,将为这个百年企业夯实地基,惠及代代后人。

作者:朱小鹿&雯鲛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广东人为什么凭一句话怒赚三千万(广东穷小子靠蚝油起家)(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