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病十余载不离不弃见真情(他主动申请留下)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周萱

掌上咸宁报道

妻子患病十余载不离不弃见真情(他主动申请留下)(1)

2021年8月底,第九批省派“博士服务团”结束在我市为期一年的挂职服务工作。

在大家纷纷重返原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人却放弃“回家”,主动申请继续留在咸宁服务。他就是挂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的,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佳博士。

留下,是因为放心不下

妻子患病十余载不离不弃见真情(他主动申请留下)(2)

“李院长继续留在咸宁真是太好了,我还要找他做针灸呢。”得知李佳继续留在市中心医院,患者张小姐高兴地说,“找李院长做过几次针灸,他对待病患特别细心。”

服务咸宁一年多,李佳接诊了不少疑难杂症的患者,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少患者已经对他产生了信任和依赖。

患者丁女士说,患有肾病多年,身体虚弱,受凉落下胳膊疼的毛病。

“疼了七八年,找过不少医生,都没用。这一两年疼得厉害的时候,半夜都睡不好觉。”李佳采用“远近配穴”的方式,在丁女士背部、手臂取穴施针,治疗效果明显。自此,丁女士每次就诊,都要找李佳治疗。

不仅是患者期盼李佳留下,他也放心不下正在治疗的患者。

有一位患者,在武汉做了脊柱手术,后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无法如厕、出虚汗的症状。神经内科与中医科联合会诊,李佳尝试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3周时间病人情况好转。

“还要进一步观察治疗,留在咸宁,医治患者更方便。”李佳说,每一位经手的患者,都要对他负责。

回望,一年来收获颇多

妻子患病十余载不离不弃见真情(他主动申请留下)(3)

采访当日,见到李佳院长时,他刚刚参加完一个全市的会议。

代表市中心医院出席各类会议活动,已经成为李佳日常的工作内容。

“刚到咸宁挂职的时候,对一切还有点陌生。医院给了我充分的自主权和施展才华的空间,让我很快适应工作节奏。”李佳说,这一年,他从校园到临床,从教书到管理,收获颇多。

“参与临床工作,开展学科交流,学习管理经验,这是我来挂职之初,为自己定下的几个目标,如今都一一实现。”李佳说。

一年来,李佳与中医科医生结成传帮带对子,进行带教指导,参与临床坐诊100余次,服务病患1000人;

带动科室加强学术研究,带领团队完成了《咸宁市中医事业发展之思考》课题的结题,发表SCI源期刊论文2篇,参与了咸宁市思库课题《后疫情时代咸宁市县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发展之思考》研究;

加强学科交流,参与临床联合会诊10余次,各类学术会议10余次;

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领衔湖北省博士团到基层义诊10余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4次到百余里之外的扶贫点进行扶贫工作;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武汉同济医院开展高水平针灸临床科研项目,目前已落实湖北省卫健委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

最让李佳有成就感的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促成“岐黄学者王华工作室”落户咸宁市中心医院,为医院中医科发展优质资源和广阔前景。

来年,继续为家乡服务

妻子患病十余载不离不弃见真情(他主动申请留下)(4)

如今,李佳对市中心医院已十分熟悉,也更为挂心。

一周两天的坐诊时间,他常常提前来,推迟走。临床、科室、管理各项工作一向不落,“比刚来的时候忙多了。”他说,也更加充实。

医院也多次表示希望他能继续留下,带领中医科壮大发展。

“一些我参与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未完成的课题。”李佳说,延长了挂职服务时间,他早已为来年定下新的计划:

“市中心医院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在各个科室中不算突出,还需要进一步建设。”李佳说,岐黄学者工作室的挂牌落户,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如何建好工作室,借助工作室提高医院中医科的服务水平、形成品牌影响,还任重道远。

在学科建设上,今年李佳又带领团队新开了两个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中。

“最重要的,还是为家乡医疗做好服务。”李佳说,咸宁是自己的家乡,他深知基层医疗力量还比较薄弱,希望通过努力,带来更优质的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家乡的老百姓“看好病”,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贡献。

责编:张欢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