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经典名句(苔痕绿草色青刘禹锡的陋室铭)

烟雨诗画,云风词章,青山含墨,绿水吐长贞元九年(793年)河南荣阳子弟刘禹锡,以诗文俱佳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入朝为官监察御史,因“永贞革新”失败,长庆四年(824年)被贬安徽和县做了一名通判,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刘禹锡陋室铭经典名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刘禹锡陋室铭经典名句(苔痕绿草色青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经典名句

《陋室铭》之背后故事

烟雨诗画,云风词章,青山含墨,绿水吐长。贞元九年(793年)河南荣阳子弟刘禹锡,以诗文俱佳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入朝为官监察御史,因“永贞革新”失败,长庆四年(824年)被贬安徽和县做了一名通判。

刘禹锡仕途失意,和县太爷观之“无有复出之日,”便“特殊”照顾一下。将三室一厅改为一室一厅,大儒刘禹锡对之淡然笑道:“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县太爷闻之生气之时,遂将刘禹锡迁往民巷河边。刘禹锡仍然风轻云淡道:“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和县太爷见计不得逞,“一咬牙一跺脚,给了刘禹锡一间斗室,只容一床一桌一倚。”刘禹锡愤怒之时,看透人性丑陋的一面,大有虎落平阳之势,那些势利小人太为阴险可恶。提笔不加思索,写出八十一字的千古铭文《陋室铭》!

全文赏析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先解释整篇铭文的大意,然后再逐句展开解读。整篇大意为:山不在乎它有多高,有仙人停留过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深,有龙才能降福显灵。

我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美好,身在陋室也是温馨的。门前的苔藓给阶前铺上了緑毯,好像等待远方的宾朋。小草穿过窗帘,探进青葱的笑脸来向我问好。

在我的陋室里,谈笑风生之人都是学问高深的鸿儒高士,没有不学无术之人。我们可以弹奏古琴,静听高山流水空旷悠远,也可阅读一下佛学之《金刚经》。

没有纷乱嘈杂的音乐充斥两耳,也没有官府如山的公文劳累身形。这好比是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字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起句以山对水,是诗词中的对仗形式,山水又是人们所钟情的风物,自然会浮想联翩。又以排比句来说明一个哲理,泰山相对没有珠峰高,是因为泰山有神仙。黑龙江的水没有东海深,是因为那里有龙居水。

言外之意也是在说自己,此番遭遇不去计较得失,宠辱不惊,临危不惧,要以山水之纯洁来修为自己,坚信只要心态正,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一个转笔,前面说山水,接下来要引入主题,说居住的条件太简陋了,但是我为我的德行感到高兴,感到温馨芬芳。

说明了什么呢?意思是在表白,艰难困苦压不垮文人的风骨,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即使在这种境况下,我一定要保持我高洁的德行,不能让别人轻视自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虽然此时此地,身居形同荒野,可大自然带给我的勃勃生机,正是我德行的累积。

那些阴险小人能奈我何!连老天都眷顾我,这是人间正气的体现。

从深一层来分析来看,刘禹锡的内心抱有很大希望,希望有一天复出之时,报效自己的家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让那些势利小人看看,我困居陋室,可是和我交往的朋友都是高雅之人,他们德才兼备满腹经纶,是你们用多少金钱都请不来的人物,但我不请自来,谁高尚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若论格调、情致、高雅,还是我和我的朋友,我们抚琴低吟浅唱,完全是为陶冶性情。闲来读一读金刚经,是为三心而悟,即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琴曲音律温婉不乱直抚人心,没有了那些如山似海的公文案卷,真的轻松快乐无忧无虑。

而你们此时在做什么?无非是为金钱名利绞尽脑汁,贪心不足蛇吞象,最卑鄙龌龊的还是你们啊!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我感觉我现在好像是忠君爱国的诸葛孔明,隐居在草庐之中,也如杨子云蜗居玄亭,能隐忍方能做出大事业。不要注重于物质条件,也不要去追求金钱支撑,更不要被物欲横流所束缚。

只有这样不论身居何处,高楼大厦与茅屋草舍都是睡觉的地方,功效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你能说他们不好吗?

文学价值与历史地位

《陋室铭》的文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如果说它是歌赋或骈文,它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说它有诗词之根脉,它还兼济文词和韵律之美,这来自于文化是互通的。

一,以物托志充满了哲理情韵,这篇精美绝伦的铭文,主旨是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洁高尚的人文情怀。

写作手法借用诗歌的比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比兴陋室之德。开篇四句韵律优美成为千古名句,又内含诗的哲理性,可谓妙语连珠,美不胜收。

《陋室铭》虚实相生,相得益彰,以山写实引出仙是写虚,以水写实引出龙是写虚,以现实中的陋室,引出自己的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看,每一整句由两个短句构成,每个短句的字数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韵味俱佳,用词简洁生动,以景入情以物质向精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仅采用了骈文的写法,这里还引用了两个典故,来说明陋室不陋的具体原因。

《陋室铭》写实写虚都有巧妙的联系,让人没有一丝牵强附会的感觉。亦真亦幻极具美感,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二,正能量体现在高洁的文化形象,《陋室铭》写作要在文中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被浮华浮躁的物欲所蒙蔽。寻求真正的价值观体现在精神财富上,精神财富是人的一生用之不尽,快乐无比的硬核。

这篇文章用语精妙,其中阐释的哲理体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雅士核心价值观。这是《陋室铭》全篇文章的主旨,这种文化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发扬光大。

三,《陋室铭》无论从手法、立意、结构、还是思想上,无处不洋溢着动人心弦的美感,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传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化符号。《陋室铭》独具匠心独具特色,满满都是正能量,这种不屑于追逐名利的精神,正是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美,在今天仍然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发扬。

历史地位

《陋室铭》的历史地位从文人大家的点评,就能看到它的成就所在。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时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名家点评是一个方面,我介绍一下刘禹锡后,您一定会明白《陋室铭》的历史地位,绝不是空穴来风。实力决定着一切,实力决定着经典永流传。刘禹锡是唐朝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是文坛骄子,一代文人的典范代表,《陋室铭》是他诸多著作中的一篇,也是最为著名的一篇,《陋室铭》在铭文之中占据半壁江山。

读《陋室铭》之感悟

人生的全部是什么?是一味地追求名利双收吗?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人生的全部是在起伏跌宕中,看清楚自己的缺失,来修正自己的品德。心态决定着人生全部,攀比之心永远是欲壑难平。

而名利双收对于人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恒久不变的,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问题,是智慧的体现,《陋室铭》的第一部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句“何陋之有”说明了作者悠然自得,没有被现实所压倒。“惟吾德馨”,说明了作者高尚的品德,他不在乎外界条件因素,恰恰是他高雅的风度,个性潇洒的表露。

《陋室铭》是在向我警醒一个道理,人无论处于什么位置,平常心是最重要的。正如于丹所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的太多,看心灵的太少!”因此需要调整一下心态,以平淡如水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给自己一个恬静安宁的空间,这是《陋室铭》给我的人生启示与感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