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的回忆录(青海人的青海情)

青海人的回忆录(青海人的青海情)(1)

剧照

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尕布龙副省长,还是银幕中黄品沅扮演的尕布龙副省长,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着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尕布龙副省长在青海省有着很高的口碑。电影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青海省将海东市贫困群众吊庄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重大策略,解决了海东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贫乏与海西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大问题、大难题。

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中的这一幕,似乎让青海人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海省委省政府将海东市十年九旱的山区农民迁移到海西州农业区,不论从当时的民生工程,还是就现在的青海生态建设战略,都是喜得民心的重大工程。这部电影让很多青海观众看了流泪,让全国观众了解了20世纪的青海,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建设青海的联想空间。

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场景都值得我们感慨,如尕布龙接女儿去医院生孩子、玉树等地雪灾现场、农牧区生活场景、家里的生活现状等,都是情景再现。电影结束时,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展现出尕布龙退休后,担负起西宁市南北山绿化的工作场景,令观众深受感动。难怪主演黄品沅在《牧民省长尕布龙》首映发布会现场说:“出演这个人物是爱他,崇拜他,敬仰他。”编剧段越豪说:“我们在电影里呈现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实的,或者是有足够的生活原型的,这个人物真正地打动了我。”编剧刘夏说:“每写到故事情感的节点,我都会被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到流泪。”

尕布龙,奋战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抗雪救灾第一现场,当生命遇到危险时,还依然坚持在第一线,这是什么样的信仰?

尕布龙,退休后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担负起建设西宁市南北两山的绿化工程,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呢?

这部电影采用歌曲《青海人》(刘郎词、更嘎才旦曲)做主题歌,阐释其意,很有内涵,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一,尕布龙就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其二,他是一位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其三,他“死了也是青海的魂”。正如歌曲所唱:“我的家高得很,我的家远得很,人都说这里荒凉得很,可我们偏偏是青海人。”“不是我不知风沙的苦,走遍了天涯还是青海亲。”“因为我在这里洒下过泪,因为我在这里掏出过心,泪水都变作了江河的水,剩下颗心儿变作莽昆仑。”歌曲《青海人》用于这部电影,应时应景更应人。

对于一个青海人,对于尕布龙副省长,这种热爱家乡的情结,犹如歌曲《青海情》(刘郎词,刘郎、德吉央宗曲)唱的:“我和这一早一木都是高原的儿女,我和这一山一水都是大地的后代”“高不过蓝天宽不过海,比不上我对你深深的爱。”

扮演尕布龙的黄品沅说:“我要从云端里面到地壤里来,我就要演好一个充满情怀、充满大爱的老百姓,就是牧民省长尕布龙。”

多少年来,一代代青海人和建设青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一座座惊天地、泣鬼神的高原精神丰碑。从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两弹一星”的元勋到尕布龙副省长;从挑战雪山高寒、荒漠戈壁、暴风狂沙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青海生态建设战略,前赴后继的英雄们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血肉凝聚成了新时代催人奋进、源远流长的精神与品格。

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像尕布龙一样克己奉公、清廉为民的共产党员;站在新起点,我们也需要像尕布龙一样对党忠诚、亲民爱民的公仆;建设新青海,我们更需要像尕布龙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奉献、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时代楷模”。

“天地之间一丰碑,时代楷模尕布龙!”

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留给我们很多启发,激励我们站在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谱写青海高原新传奇,让大美青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苍海平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